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最长超12小时!萧山很多人都在做,真停不下来!

2024-10-24科学

如今,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摆脱不了的依赖,无论什么场合,只要一闲下来,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以前过节一起吃饭,大家说笑玩乐,现在大家光顾着自己看手机,聚餐‘聚了个寂寞’。」相信这是很多人都遭遇过的尴尬。

「不玩手机」为何这么难做到?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其中,90%的市民每天看手机时长超过8小时,最长的超过12小时。

随机调查 被手机「困住」的人们

「95后」彭先生 从事单位宣传工作:

生怕错过工作信息 离开手机就会不安

彭先生在萧山一家政府单位从事宣传工作。他说,因为工作的关系,自己一离开手机就会心有不安。 哪怕吃中饭时,每隔5分钟都要神经质地摸一下裤兜里的手机,看有没有在振动。

「一旦接到通知需要立刻回复收到,领导交办的事情也需要立刻去办。现在大家都习惯发微信,而不是打电话,一不小心就容易错过。」彭先生说,自己还负责单位微信公众号的审核工作,一般在傍晚时段推送。由于家和单位之间的车程要1个小时,而下班回家这段时间往往是微信内容校对、审核的时间段,为了不错过信息,及时完成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他不得不常常延迟下班。

即使是在休息的日子、请假的日子,手机办公也是常态。 「该来的总要来。手机办公虽然带来了很多便捷,但也 越来越让工作和生活失去了边界。 」彭先生感慨地说。

他查看了自己的手机近七天的日均屏幕使用时间,显示为9小时10分钟。 明知道长时间对着手机不好,但又放不开它,因为和手机一分开就可能会误事。 这是来自彭先生的无奈。

工作离不开手机,工作之余,彭先生最热衷的放松方式却也是玩手机。他笑着说:「白天工作已经够累了,晚上回到家就想躺平,在手机上刷刷视频、逛逛小红书、看看淘宝,看的、听的、用的、玩的、吃的应有尽有,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到,比起其他放松方式,这是最方便的。」

「80后」秦女士 二孩家庭全职主妇:

手机里有多个App 几乎每天都要帮孩子打卡

如今,学校里拍照或视频形式的打卡任务、作业层出不穷,许多任务都需要通过手机来完成。 作为二孩家庭全职主妇的秦女士,每天使用手机多数时间就是帮孩子们完成各种打卡。

「小儿子上的兴趣班,英语课每天要打卡,口才课一周打一次,都需要拍视频,然后微信上传;学校里有英语打卡一周三次,体育打卡包括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跳绳、足球、跑步、肺活力六个项目,每周打卡一次,主要是通过钉钉、‘一起作业’这些平台上传。此外还有一些随机的各种平台的网络学习任务。」秦女士边说边掰着指头细数起来。

秦女士的小儿子目前上小学三年级,为了帮他做各种打卡任务,在秦女士的手机里下了一堆App,「感觉自己每天就被这些打卡App牵制着,跟上班一样紧张忙碌。」她说,大儿子已经上高三了,学校里的打卡任务倒是不太多,但是因为给他额外报了兴趣班、线上课,她也经常要通过手机跟老师们进行沟通。

除此之外,秦女士还在小儿子的学校家委会里负责宣传和采购的工作,这也让她经常用到手机。「像前几天出黑板报,我就在手机上找了两天的素材。需要采购物料了,也得通过手机。」秦女士笑着说, 若不是因为两个孩子,自己可以做到一整天都不看手机。

秦女士的手机显示,过去10天的屏幕活跃时平均用量为6小时6分钟。她说,如果没有孩子们的事,自己平时不喜欢捧着手机看,而是喜欢「听手机」,「比如做家务的时候,我喜欢在喜马拉雅App上听听故事,劳动的同时也是一种放松。」

「70后」张师傅 外卖员:

每天除了睡觉 就在不停刷手机

安徽人张师傅来萧山跑外卖4年多了。他说, 自己每天除了睡觉,其余时间几乎都在不停刷手机,手机页面基本停留在外卖页面上。 「我现在是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接单,这期间就要这样不停地刷刷刷。」张师傅边说边比划起来,手指在屏幕上来回抹动着,「要随时关注新的订单, 我的手机比较差,网速慢,送外卖的人又多,抢订单太激烈了。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如果不打开这个页面,或者没有定时查看,又或者是某个时间段没有接单,系统还可能判定自己下线了,会影响到服务分。

和不少外卖员一样,在张师傅的外卖电动自行车的车把上,也安装着一个手机支架。张师傅坦言,虽然知道会影响安全,但自己每次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刷一刷手机页面,一方面是担心错过订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查看余下的送单时间,规划送单的路线,毕竟超时的话,可能会被投诉,那就得不偿失了。

「干我们这行,就是靠手机接单来赚钱的。」张师傅说, 自己每天跑外卖,12个小时对着手机,多的时候抢到30多单,少的时候大约20单,一天干下来,只觉得头昏眼花。

「每天回到家后只想睡觉,压根不想再看手机了。」他说, 自己可以完全放下手机的时候大概只有回家过年那几天, 然而这些年越来越觉得尴尬的是,和从前亲戚朋友一起坐下来聊聊天吃吃饭的场景不同, 如今大家面对面坐到一起,很多时候却也是掏出手机管自己看个没完,大家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了。

「50后」马阿姨 退休在家:

刷刷短剧 学学东西 手机给晚年生活添了彩

今年夏天热得慌,家住新街街道的马阿姨几乎天天宅在家里,上午打扫卫生、洗洗衣服、浇浇花,下午一空下来,她就捧着手机开始刷短剧,吃了晚餐之后还是继续刷,每每都要刷到午夜12点以后,在女儿的催促下才会放下手机睡觉。

马阿姨退休多年了,平时居家时间较多,除了忙家务,她经常在手机上浏览百度、小红书、抖音等App,「它们会给我推送很多东西,我在上面一般会看一些短文、视频,也会看一些生活常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非常方便。像衣服上染上了什么痕迹洗不掉了,我就会上百度搜搜洗涤的办法;想不好今天吃什么菜了,也会去小红书搜搜菜谱。」

手机上各种新鲜有趣的内容,让马阿姨觉得原本平淡的退休生活多了不少乐趣。「今年夏天刷手机的时候,百度一直给我推送短剧,我看着看着就迷上了。」马阿姨笑着说,一开始是推送什么就看什么,生活的、古装的、穿越的、萌宝的,短剧的题材各种各样,内容短小精悍,追起来不累,看着挺放松。后来自己发现了某位「宝藏演员」,觉得他演的短剧品质比较高,就开始针对性地追他的剧,「没想到,活到这个年纪又有了追星的感觉,好像心态也跟着变年轻了。」

不过,马阿姨表示,自己并没有沉迷其中。随着天气凉快起来,她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作息,选择多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当然,手机依然是她离不开的一部分,用手机拍摄身边的风景,记录美好的瞬间,是她热爱的日常。

如何减少手机依赖?

记者调查发现,出于主动或被动因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很难做到让手机离开身边,一些市民甚至表示,有时忘带手机或手机不在眼前,还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相信很多人也明白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一些人有针对性地通过设置各种提醒来尝试限制手机使用时间,然而实际效果往往有限。毕竟,手机融入生活是现实情况,很多时候不得不用手机。

对此,区中医院杭州南站医疗点负责人、心理咨询师叶美燕表示, 相对于刻意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关注手机的使用场景更有意义。

「在用不到手机的场景下,将手机放在身边就容易造成干扰。」叶美燕建议,不妨通过环境划分来控制手机的使用,例如,在非必须使用手机的时候,不要将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在睡前将手机放在远离床头的位置等。此外,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适度运动、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让自己放下手机,逐步建立起一种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让手机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而不是干扰生活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