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中国独有的西藏寿鹿,90年代认为它们已经灭绝,怎么起死回生的?

2024-03-27科学

西藏马鹿又称锡金红鹿、寿鹿,在传统藏文化中是代表福寿的化身,曾经一度被中外确认为灭绝,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没人见过它们的身影。

然而,到了1991年,中国科学家在西藏的类乌齐县发现了一群西藏马鹿的踪迹,经过仔细的观察确认了它们的身份,就此确定西藏马鹿真的「重生」了。

今年1月14日,有记者在西藏山南市桑日县拍到一小群约20多只西藏马鹿,它们虽然神情警惕,但精神很好,看得出平时生活状态不错。 这些西藏马鹿,到底是怎么「起死回生」的呢?

西藏马鹿波澜的一生

西藏马鹿的发现与命名本身就充满了波澜。

19世纪20年代,法国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在西藏和尼泊尔等地区收集到西藏马鹿的标本,因为毛皮颜色偏红,就将其命名为「西藏红鹿」( Cervus elaphus wallichi )。

1841年,英国博物学家布赖恩·霍顿·霍奇森在西藏南部发现了西藏马鹿的实体,命名为「寿鹿」( Cervus affinis )。

从拉丁文学名可以看出,这两个名字都是将西藏马鹿视为欧洲马鹿或加拿大马鹿的一个亚种,而不是独立的物种。

因为西藏马鹿数量稀少,并且生活在普通人难以靠近的高原,直到上世纪末期,中国学者才根据西藏马鹿的形态、遗传和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西藏马鹿是一个独立的物种,与欧洲马鹿或加拿大马鹿有明显的差异。

其实现阶段来看,西藏马鹿就是马鹿的一个亚种,属于西藏自治区特有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型与马鹿相仿,体长最长可达2米,体重约220公斤,肩高可达1.3米。

它们的毛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夏季时褪掉绒毛呈现迷人的红褐色,也是「红鹿」名字的由来。而冬季它会长出浓密的绒毛,整体呈现灰色,能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

它的臀部有标志性的桃心状花纹,这一部位的长毛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西藏马鹿区别于其他马鹿的重要特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雄性西藏马鹿的第三枝鹿角是弯直向上生长的,而其他马鹿则是向斜后方生长。

这么独特的西藏马鹿,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猎、栖息地破坏和天敌威胁,它们的角和皮毛被用来制作中药、装饰品和服饰,栖息地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放牧、修路等建设,导致了草甸和森林的退化和碎片化。

这种稀有动物的天敌包括狼、熊、豹等,它们会对西藏马鹿的种群造成损失,虽然在自然状态下这并不会对西藏马鹿的种群带来致命危害。

但是在人类与天敌「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就加速了西藏马鹿的消失。由于西藏马鹿的生活习性隐蔽,它们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很难准确掌握,这也增加了它们的保护难度。

西藏马鹿的消失是一个漫长而悲惨的过程,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它们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到了20世纪60年代,它们已经在大部分地区绝迹,其它偏远地方可能还有,但没人亲眼见过。

西藏马鹿的消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濒危动物会议认为,西藏马鹿已经「绝种」,并将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西藏马鹿的再现

然而,就在人们认为西藏马鹿已经彻底灭绝了的时候,不断有零星的消息传来,说它们在西藏高原的某些地方仍然生存着,只是数量极少,分布极为分散。

1997年,一位西藏牧民在桑日县发现了一群西藏马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立刻前去考察,在西藏类乌齐县和桑日县都发现了西藏马鹿的踪迹,这是它们消失近百年后的首次现身。

其实,在消失之前,这些奇特的西藏精灵曾广泛分布于藏东南、锡金、不丹及尼泊尔海拔3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灌丛和针叶林中。

在鹿群当中,雄性西藏马鹿显然要比雌性更加威武,但是它们却严格遵守着母系社会的运行规则。

西藏马鹿总是由年长且机警的母鹿作为首领,它们与其他马鹿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族群中还会产生一个「首领秘书」、也就是「二把手」,来辅助首领进行警戒、寻找食物、水源、盐分的任务。

在西藏马鹿群体中,雄性仅仅作为交配的角色,哪怕是在交配时期,地位也是要低于首领以及「二把手」的。待交配期结束,雄鹿会重新组成雄鹿群体进行生活。

幼崽出生之后,鹿群会集全体力量共同抚养幼崽长大。西藏马鹿有着十分罕见的护崽天性,在受到天敌侵扰时,母鹿会吸引捕食者远离鹿群、幼鹿来保全鹿崽,完全称得上首领之名。

西藏马鹿的保护之道

从被认定消失到1997年再次被发现,西藏马鹿的失而复得证明当地的生态的确在变好,但也非常需要人类继续保护。

从那时起,我国就在它们的生存地展开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猎、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使西藏马鹿的数量逐渐恢复。

可喜的是,23年11月发布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中提及,西藏马现价段已经从90年代末期的不到2000头增长到如今的8000多头,实现了「失而复得」的奇迹。

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马鹿不需要被保护了,8000多头的数量依然还非常濒危,一旦遇上大型自然灾害或者种群内的流行性疫病,它们就会遭到致命打击。

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也一直在受人类影响。

据2009年的研究统计,200只野生西藏马鹿种群通常需要300平方公里的生存面积,但这个范围中通常还会共同生存4500-5000只家养大型牲畜。

对于野生西藏马鹿这种大型食草动物而言,最适合它们的生存密度是每平方公里0.5-1只,但实际观测来看,密度已经增加到了每平方公里5只,这说明草原承载能力已经远超自然生态的5-10倍。

可以说西藏马鹿的保护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参考资料:

极度濒危的珍贵动物种群—西藏马鹿_爱学术 (ixueshu.com)

「西藏马鹿」种群恢复到800只左右_生态_中国西藏网 (tibet.cn)

西藏马鹿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失而复得」的西藏马鹿_新闻_央视网(cctv.com)

人鹿情缘:青藏高原上的「马鹿俱乐部」 (cy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