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中国创新:月球基地取水造铁,开启太空资源革命

2024-08-24科学

中国实现月球资源利用技术突破

中国在探索月球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实现了月球资源利用技术的革命性进展,特别是月球取水技术已经从梦想变为现实。

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降落在月球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宇航员们带回了约21.6公斤的月面土壤和岩石样本。这些样本的分析显示,月球表面干燥,几乎不含水分。

随后,从1969年到1972年间,阿波罗计划共收集了约382公斤的月球样本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土壤中并没有发现任何含水矿物质。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月球是不含有水分的,这成为了一个基本的科学假设。

这一假设对于理解月球的火山活动历史、以及地球与月球的起源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月球,包括其潜在的水资源。因此,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标志着我们在利用月球资源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月球发现大量分子水,源自火山活动

最近,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微量分析技术,从月球样本中找到了一些关键的线索——微量的羟基(OH-)信号。这让他们得出结论:月球上确实存在水。他们使用了一种叫月球矿物光谱仪的特殊工具,通过测量月球表面反射的特定颜色光线的能量,来判断月球表面是否含有水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水」指的是存在于矿物质中的水分子或是羟基。

以前的研究已经估算出月壤中的「水」含量,大约是每吨月壤含有120克「水」,但那时还不能确切知道这些「水」到底是水分子还是羟基。

最新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科学家们在月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含水矿物,这种矿物里包含了6个水分子组成的分子水,而且在矿物样本中的占比竟然高达41%。红外和拉曼光谱技术帮助他们清楚地识别出了分子水的特征,而电荷密度分析则证实了分子水中的氢原子。

这个含水矿物的结构跟地球上一种罕见的火山口矿物很相似,这种矿物是在热玄武岩和富含水和氨的火山气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这表明,月球上的含水矿物可能也与火山活动有关联。

为了确保这一发现的准确无误,研究团队对含水矿物的成分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彻底排除了地球污染或火箭尾气可能是分子水来源的可能性。

月球特殊水藏发现与取水技术

这次发现的特殊石头里有水,说明月球上有种水藏在特定的盐里头。这种水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不一样,不容易蒸发,所以在月球的某些地方,比如太阳直射不到的地方,也能找到它。

月球上的水其实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像冰一样冻着的水;第二种是能被太阳晒出来的水分子,它们会在月球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第三种是水和别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水,比如在石头里的水。

这些水都不太容易用,如果水没法让人用上,那就没什么用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发明了一种「月球取水」的技术。

这个技术很简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你可能在中学化学课上学过,就是把两种物质混合起来,让它们发生反应,这样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科学家用来从月球上取水的方法。

月球钛铁矿巨大氢气储库

月球土壤里的矿物质,经过数亿年太阳风的照射,藏了大量的氢气,这为制造水提供了一个可能。嫦娥五号带回的月面样品中,有一种叫钛铁矿(FeTiO3)的矿物质,它的结构中有空隙,能容纳许多从太阳风中来的氢原子。在这些月球土壤中,氢的含量大约占到每100份物质的5.66到8.44份。

我们通过一种方法叫做「热失重法」来测量这部分氢的存在。这种方法是把一块样品加热,同时测量它释放的气体成分和质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氢的质量比例。结果发现,一部分样品中的氢质量比约为0.56%。

接着,我们使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法」来分析不同矿物质中氢的含量。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得知在所有矿物中,只有占总重量6%的钛铁矿含有高达38.3%的氢元素。这意味着,在钛铁矿中,氢的质量占比达到了3.57%!而且,平均每个FeTiO3原子吸附了5.4个氢原子!

简单来说,月球土壤中的钛铁矿,就像一个巨大的氢气仓库,储存了大量的氢气,这为我们利用月球资源进行太空探索提供了可能。

月壤制水炼铁,科学奇迹再现

在中国,有位聪明的科学家突发奇想:当加热时,氢气就像魔术师一样,从氧化物中变出水来,而金属氧化物则变成了纯净的金属。在加热到1000度时,样本中的铁元素(既可能是三价也可能是二价)会被大量还原成纯铁,同时,大量的水也会因此产生。

如果我们假设月球的土壤里(也就是月壤)都是由这样的物质组成,那么这种过程不仅可以用来制水,还能顺便进行金属提炼。因为氢原子夺走的氧原子数量,正好等于被还原成纯铁的氧化铁数量。这就像是在提炼金属的同时,意外收获了水。

令人惊讶的是,一吨月壤能产生大约51到76公斤的水,相当于超过100瓶500毫升的矿泉水,足以满足大约50个人一天的饮水需求。而且,作为额外的收获,我们还会得到铁。整个过程只需要将温度加热到1000摄氏度左右,简直不可思议!

这项技术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它却真实地展现出了科学的神奇力量。

月球资源利用:太阳能发电与水铁循环

月球上虽然没水可以用来洗煤,但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水和铁。这些资源对人类非常宝贵,特别是铁,它是制造各种工具和机器的关键材料。

想象一下,我们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设备,如凹面镜或菲涅尔透镜,就能将阳光聚焦,加热月球表面的土壤直到它熔化。这样做的温度可以高达1000度,就像用镜子把阳光聚集起来烧开水或烧蚂蚁一样。这个过程不仅环保,而且成本非常低,产出率也很高。

提取月球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探索月球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水在太空中极其珍贵,它的重量大,无法压缩,所以无法携带太多。为了节省资源,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和空间站都设计了循环使用水资源的系统,尽量重复利用每一滴水。

另外,水对太空旅行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证宇航员的生存,还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既作为飞船推进的燃料,也能供宇航员呼吸。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月球上的水资源开发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月壤资源利用与月面生活自给

水,就像一个超级助手,它在我们身体里帮忙各种化学工作,比如消化食物。它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种地、养动物、做饭、发电,都离不开它。

你知道吗?月球上的尘土(月壤)和太阳风中的氢相遇时,会变成铁这种金属。科学家们正在想,能不能用月壤里的铁来造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磁铁,对电器、电力、电子设备来说,磁铁可是个必不可少的零件。

中国有个外号叫「建筑狂魔」,他们想到了一个创意:用熔化的月壤做砖头,这种砖头有特殊的榫卯结构,就像中国的传统木工技术一样,非常坚固。

我们还能从月壤中提取水,然后用电解它,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能帮助我们呼吸,氢气能当燃料烧或者用来发电。这样一来,我们在月球上就能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现代文明社会,有水有电,生活无忧。

为了验证这些想法,预计在2030年前,我们的嫦娥八号探测器会去月球,先做一个实验装置试试看。如果实验成功,以后的宇航员就能在月球上自己制造水和生产材料,大大减少了运送物资的负担,可以带更多有用的东西。

美国的宇航员如果也想在月球上做这些事,那就跟中国人学着做吧!这技术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实用呢。

少行多获,技术全面

简单来说,中国在探索月球的路上,虽然只发射了6个任务(嫦娥1号到6号),在月球上安全降落了3次,并且两次成功取回了月壤样本,总共只带回了不到4公斤的土壤,还没有人登过月球。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已经掌握了开发月球所需的所有前期技术。这就像你在还没去过新地方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去那里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

中国探月计划成本效益高,潜力待发掘

简单来说,中国的探月计划非常划算,第一阶段的费用仅仅只有2亿美元,这在国际上是相当低廉的。目前为止,整个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花费不超过30亿美元,相比之下,其他国家进行超过60次的探月任务,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总共12人次登月,并带回了371.7公斤的月球土壤样本,但它们的总花费却高达数千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然而,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实现再次登月的计划,连自己的宇航员都无法接回太空站。

目前全球有6个国家的18个绕月探测器对月球进行了遥感探测。美国和前苏联曾经通过宇航员和返回式取样探测器将月球表面的土壤和岩石样本带回地球。

因此,未来能够有机会进行全面开发和探测月球的国家,仅剩中美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