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2006年,安徽农民花74万造飞碟,把孩子治病钱都用了,最后怎样了

2024-10-26科学

你听说过「UFO」吗?不是科幻小说电影里说的那种外星人,而是咱中国农民自己造的UFO。

2006年安徽萧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杜文达,愣是砸锅卖铁凑了74万,还把娃儿治病的钱都搭了进去,就为了圆自己一个「飞碟梦」。

这么多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在当时都能买好几套房了,你说他图啥,咱们今天就一块来看看,这杜文达到底是异想天开,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天降央视,小村里的大新闻

2006年10月初,安徽萧县的一个普通村庄里突然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儿,一群央视记者来到村里,而这些记者竟然还是来采访一个农民。

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涌向村口那户农家大院。

那可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大人物,这会儿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家村里了,谁能忍不住来凑个热闹?

不一会儿,大院门口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都在打听着这几记者的来意。

「好像是要采访咱村里的杜文达。」

「杜文达?就那个整天鼓捣些稀奇古怪玩意儿的杜文达?」

「可不就是他嘛。听说这回央视来采访他,是说他要造啥……UFO?」

原来央视记者这次来,还真是为了一个「大新闻」,他们要采访的这位杜文达,可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一位一心想要造出「UFO」的「民间发明家」。

据说为了实现这个「飞天梦」,杜文达不仅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还四处借钱,甚至连孩子治病的钱都搭了进去。

杜文达刚开始干这事的时候,村里就有不少人觉得他是疯子,一些村民觉得杜文达异想天开,纯粹是痴人说梦,那UFO又是个啥玩意,能比给娃治病还重要?

也有人佩服他的勇气,觉得他敢想敢做,说不定真能创造奇迹。

那么这位杜文达究竟是何方神圣,他造的「UFO」到底能不能飞上天呢?

初尝成功

杜文达的人生经历在那个年代再普通不过。

1966年他出生在安徽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初中都没念完就为了生计开始四处奔波。

他开过货车,也下过煤矿,后来又在一家工厂做起了机械工。

虽然干的都是些辛苦活儿,但杜文达却从没抱怨过。

他这个人一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总想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他对机械有颗天生的好奇心,一有空就捣鼓些破玩意儿。

厂里的机器,他几乎都能拆开再装回去。同事们都笑他:「你小子,不去当工程师可惜了。」

这话还真说中了杜文达的心思。他从小就有一个「工程师梦」,梦想着能造出各种神奇的东西。

而在他内心深处,还藏着一个更大胆,更疯狂的梦想-造一架「UFO」,像科幻电影里那样,自由自在地在天上飞。

当然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毕竟养家糊口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1995年,这位梦想家也30岁了。

这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段时间一直在矿场工作的他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点子:如果能自动完成矿山筢片的拧织,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说干就干,杜文达把机械原理和多年实践经验相结合,设计出了一款前所未有的「矿山筢片自动拧织机」。

这机器看着不起眼,却能自动分辨矿物,效率比人工高了好几倍。杜文达敏锐地察觉到,这可是个「金点子」。

他立刻申请了专利,并把专利技术卖给了一家公司,一下子就拿到了18万元的专利费。

要知道在20世纪90年代,万元户都还很稀罕,这18万简直就是一笔巨款,拿到这笔钱,杜文达做的第一件事,本来应该是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让父母和妻儿过上好日子。

但对他来说,这笔钱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圆他的那个深埋心底多年的飞碟梦。

意外之财的到来彻底点燃了杜文达心里的「小宇宙」,他兴奋地想:「我一定要造出一架UFO,让所有人都看看,即使是农民也能造出高科技。」

倾家荡产造飞碟

「飞碟梦」的火种一旦被点燃,就再也无法熄灭。

为了全身心投入研究,杜文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举家搬迁。

他在离家不远的郊外租下了一块20多亩的荒地作为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片土地租金不菲,一年就要一万多,对一家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但他却说:「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梦想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他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带着妻子,孩子,搬进了基地里几间简陋的平房。

基地四周都是农田,环境倒是清静,只是生活条件比城里差远了。

没有自来水,就打井取水,没有暖气,就烧煤炉取暖,孩子们上学路远了,妻子就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为了节省开支,杜文达还自己在基地里种上了蔬菜,养起了鸡鸭。用他的话说,这叫「自给自足」。

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脸庞,妻子心里不是滋味。

「孩子上学要钱,家里开销也要钱,你就这么把钱都投进去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妻子不止一次地劝他,但他总是笑着说:「放心吧,我一定会成功的。等我造出了‘飞碟’,咱们就不用再过苦日子了。」

在杜文达的心里,「飞碟」不仅是他的梦想,更是他改变命运的希望。

为了筹集更多的研究经费,他开始疯狂地四处奔走,跑到县城,市里,甚至跑到北京去参加各种科技展览,推销自己的「飞碟」理念,希望能够拉到投资。

他还拿着自己绘制的设计图纸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去拜访,希望能获得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在杜文达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还真拉到了不少投资,他甚至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但是这一次,现实却没有再青睐杜文达这个「梦想家」。

希望的破灭

日子在杜文达和团队的忙碌中一天天过去,基地里的那间简易厂房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电焊的火花四溅,机器的轰鸣声不断,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每个人都希望真能孕育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2004年杜文达和团队终于迎来了突破-他们制造的第一架「飞碟」模型成功试飞了。

这架「飞碟」模型直径5米多,高两米多,远远看去,还真有几分「UFO」的神秘感。

消息传开,整个村子都轰动了,人们纷纷跑到杜文达的基地,想要一睹「飞碟」的风采。

当看到「飞碟」模型真的缓缓升空,并在空中盘旋,转向,甚至还能做出一些简单的飞行动作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

「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

「了不起啊,老杜,你真行。」

听到乡亲们的夸赞,杜文达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他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飞碟」,也为了给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杜文达决定带着「飞碟」模型参加2004年的珠海航展。

珠海航展可是国际性的航空盛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航天企业和顶尖技术。能够登上这个舞台,对杜文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航展上杜文达的「飞碟」模型虽然只是众多展品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但它独特的造型和灵活的飞行姿态,还是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甚至有几家企业主动表示,对杜文达的「飞碟」项目很感兴趣,愿意和他洽谈合作事宜。

那一刻杜文达仿佛看到了梦想即将实现,他激动地握着合作商递来的名片,觉得多年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是就在他满怀希望地准备大干一场时,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一些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在看过杜文达的「飞碟」模型后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杜文达的设计理念虽然新颖,但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以他目前的技术和资金实力,根本不可能造出真正能够安全载人飞行的「飞碟」。

专家们的质疑无疑给那些原本有意投资的企业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担心项目风险太大,纷纷撤回了投资,之前承诺的合作也成了一句空话。

失去资金支持的杜文达陷入了困境,只得四处奔走,想要寻求政府部门的帮助,希望能注册一家科技公司,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飞碟」项目的研究和推广,但是因为缺乏相关资质和证明,他的申请一次次被拒绝。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长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飞碟」研究,杜文达的家底早已被掏空。

前前后后花了74万的他不仅欠下了巨额债务,连维持研究所正常运转的资金都没有了,甚至把给孩子治病的钱都搭了进去。

2010年走投无路的杜文达,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他解散了「环宇飞碟科技」研究所,遣散了所有员工,为了偿还债务,杜文达不得不放下曾经的「飞天梦」,重新回到建筑工地,做回了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

沉重的债务压力,让杜文达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还会想起那个曾经让他魂牵梦绕的「飞碟梦」。

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家对他也是看法不一,大有人说老杜太傻,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整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

但也有人说老杜是条汉子,敢想敢拼,就算失败了,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其实梦想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他的「飞碟」最终没有飞上天,但他这种敢于挑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还是挺让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