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干园区要明确自己的范围和边界
产业园区到底是什么?边界和范围是什么?
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是「片区」,200亩300亩是「园中园」,对象不同,能做的事情不同。
如果是片区,可以搞基金、搞大招商,考虑产城生态,因为毕竟土地增值收益都是对价、未来税收是对价。
如果是「园中园」除了少数高能级区域且风口产业的特色主题园区,其他的基金投资、资本招商基本是舍本逐末,就200亩地,收益对价很难覆盖你的成本。
现在的产业园区就是个「壳」什么都能装进去,更有甚者提出出了「住宅」都是「园区」。中医什么时候没落的,民国之前的中医五脏六腑就是五脏六腑,民国时候中医面对西医的竞争,为了自理论合理性把「五脏六腑」给虚化了,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02
干园区要研究「区域+产业」一城一策
「园区」未来每个区域会越来越特殊化,最终的园区更偏向于一个概念集合,非一个行业,而是很多行业。
道理很简单,「千城千面」的城市的未来,园区是城市产业的载体,相同的产业在不同城市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情况,园区本身就是帮区域招商做一些辅助性的事,自身不要去喧宾夺主,中电光谷提的「一城一策」就是正确的方向。
你问那些知名生物医药园区,那个不是真正招商的是政府,园区面对区域招商做的更多是辅助和承接的事情。
这个领域里,最具备分享权和话语权的从来都是「招商局长」,而不是园区招商人员。而园区的深度研究,应该顺着「区域、产业」的维度去研究,而不是研究「园区」这样一个概念
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03
干园区还是要「强基础」,做好分内工作
园区不用想那么多,改革、政策,当然你如果做的大片区,或者有职责你可以这样思考。
但多数还是要聚焦自己本职工作,周边到底什么环境、客户来源自哪里?不同产业园区的层高载重柱距电量配置?已经入园企业真实诉求是什么?如何更好的服务?
项目到底能不能干,价值是什么要有明确判断,有些项目本身是递延地方债务的,有些项目是真的有价值的。如果一定要上不能上的项目,那操作思路要清晰,操作过程要留痕。
今天高考日,高考成功,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边界,有边界,强基础是关键。
不要把问题复杂化!
园区从来不需要什么神来之笔,而是真正踏踏实实干好基础工作,就能产生不错的效果,金地威新苏州木渎项目告诉我们不需要亮点,也能做区域的销冠。
不要想太多,本身就是跟着地方招商大浪潮去做一些事,更不用焦虑,四层厂房就是三块楼板,有的放矢更需要聚焦核心!
相关合作交流,敬请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