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对是错?谢钦发言引起众怒,什么叫贪便宜

2024-10-06财经

2024年7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一次采访中罕见地表达了对和谈的支持。

他第一次清楚地表明了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的潜在可能性。

同时,随着有关拜登在美国大选中退选的消息日益增多,特朗普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可能会倾向于尽快解决俄乌冲突。

全球政治的细微变动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俄乌局势复杂发展的关注。

然而,这时俄罗斯内部却传出了不合之音。

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伊戈尔·谢钦(下文简称谢钦)在参加第六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时表示:

在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向中国供应了更为「便宜」的石油,这暗示着中国借此机会从中获利。

难道战争结束后就要反目成仇吗?

谢钦的这番话所蕴含的深意也引起了外界诸多猜测。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的石油市场出现了动荡。

俄乌战争宛如一场骤然袭来的风暴,重新塑造了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经济格局。

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措施,涵盖多个领域,如能源、外贸和投资等。

此外,欧盟也禁止自俄罗斯进口石油与天然气。

俄罗斯是一个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其经济对出口有着极大的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经济的核心,在这场风波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另外,国际油价的持续下滑以及卢布贬值迫使俄罗斯重新评估其能源出口策略,探索新的市场途径以减轻财政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稳定的能源需求,自然成为俄罗斯的重要合作对象。

目前,约90%的俄罗斯石油出口流向中国和印度,其中约40%销往印度,近50%则是面向中国。

在此之前,中国每年从外部进口大约3亿吨石油,其中近80%来源于中东和北非的产油国家。

中俄之间的原油交易主要依赖管道运输。这种方式不仅保障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成本效益,还为中国在与中东石油进行竞争时提供了有力支持,显著降低了采购成本,并减少了「亚洲溢价」的影响。

这种双赢的合作方式,不仅推动了中俄两国的经济成长,也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多样化与稳定性提供了支持。

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双方需求相辅相成的合作,为什么会在谢钦的表述中变成了「中国获益」呢?

谢钦发言的战略考量分析

在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的时刻,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的言论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他表示,「中国通过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实现了140亿到180亿美元的经济利润。」

这句话实际上是通过与中国过去从中东采购石油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的。

谢钦提到中国通过俄罗斯进口石油所获得的丰厚经济利益,尽管在措辞上强调了中国是收益者,但也体现了对合作成果的肯定。

然而,谢钦以卖方的身份说出这句话,自然会引发人们的联想。

中俄之间的石油交易完全是基于市场价格进行的,并且在美欧制裁的影响下,俄罗斯曾一度面临无法出售石油的困境。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的石油也面临销售困境,而当前俄方所发表的言论似乎有些在自毁长城。

这也反映了俄罗斯在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时的复杂心理和战略考虑。

据报道,谢钦一直以来都是普京的忠实支持者,两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普京在成为俄罗斯总统后,曾将谢钦任命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等重要职位,这表明了他对谢钦的极大信任。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谢钦的政治立场始终倾向于「反华」派,倡导俄罗斯与欧洲建立联盟。

言论是否在暗示普京对中俄战略关系的立场。

当然,也有可能谢钦的发言是在通过舆论制造声势,以便在合作中争取更有利的位置。

在当今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经历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连锁效应。

尽管谢钦的言论可能蕴含不同的战略考虑,但这并不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

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补性以及合作潜力极为显著,任何破坏这种合作关系的企图都将会遭受严重后果。

中国的资源战略与能源保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进口国。

对中国来说,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将鸡蛋分开放在不同篮子里」的多样化能源方针。

由于中东局势高度不稳,且长期以来由美国主导,因此中国在获取中东石油方面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发展受限,中国一直采取措施,减少对中东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

另一方面,考虑到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强大掌控力,以及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将中东石油通过海路运回国内的过程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军事和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既复杂又多变,且难以得到有效管理。

自2004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同启动输油管道项目以来,中国已与邻国合作,建立了包括中国-中亚、中俄以及中缅等多条跨境陆上石油传输管道网络,此举意在降低对海洋运输的依赖。

尽管如此,与俄罗斯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中国石油运输和稳定供应的优势,相较于中东,这种优势更为明显,但这一切都依赖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牢固的合作关系。

然而,近期由于俄乌战争局势的不确定性以及俄罗斯当局态度的模糊,我们必须重新评估中俄战略互补的坚固程度。

毕竟,在国际竞争中,敌人和朋友都是瞬息万变的。

总结

俄乌冲突的发生及其引发的能源动荡提醒我们,国际能源领域内的地缘政治风险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正进入一个新的上升阶段。

在全球石油产量过剩、清洁能源不断挑战传统石油资源的情况下,中国作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议价能力和战略灵活性显著增强。

中国能够借助这一优势,在原油进口方面争取更有利的条件,进而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能源保障。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速新型能源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确保掌握自己的能源安全。

随着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的能源结构正朝向多样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化石燃料、核能等一道形成更为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强调互利共赢,致力于将能源视为合作的桥梁,而非国际竞争的手段。

在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以及频繁冲击我们的风险时,我们提倡通过合作取代对抗,通过互利替代独占,携手打造一个更加包容、协同和可持续的能源合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