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薅羊毛,印度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手,论薅羊毛把自己国家制造业,给薅残废的,印度也是全球独一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完好无损的离开印度。 哪怕美日韩来了也不好使。
上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进入印度市场,二十多年发展下来,彻底打通了市场且利润巨大,印度眼红,于是1974年出台【外汇管理法案】,要求可口可乐要么交出60%的股权,要么就交出配方。可口自然不干,直接提桶跑路,到了90年代,印度为带动市场消费,又各种保证承诺把可口骗了回来。
回来之后没过多久,印度又说在可乐中发现了杀虫剂,2004年,印度又投诉可乐工厂污染水资源,咱也就是说了,就恒河那地方,还有污染的余地吗?
就在双方扯皮的时候,印度扶持的大拇指可乐,开始迅速占据市场,最终以90%的市场份额,彻底干趴可口。
还有韩国的钢铁公司,去印度开厂子,啥事没干,先交了152亿卢比的环保费,等到快建厂了,又发现印度租给他们的4000亩地上,有500多亩住着人,然后又是各种扯皮。
印度要修高铁,但是表示没钱,日本直接给借了一万六千多亿日元,表示都好说,建成之后分点钱就行。结果这边刚把贷款给划过去,高铁项目就烂尾了,修了7年,一分钱都没赚回来。
此外还有谷歌、小米、宝马、诺基亚。总之从南亚到北美乃至欧洲,就没有一家企业能笑着走出印度,要信在印度能赚到钱,你还不如信我是秦始皇。
那么人多,市场大,廉价劳动力,有外资入局,怎么看都是把钱赚翻了,但印度是怎么把自己搞成,外资火葬场的呢?
简而言之还是~ 穷怕了 。
仅2020年,印度的公共债务,就占到了GDP的90%。
2022年,印度财政收入2400多亿美元,而军费支出,就占了三分之一,将近800亿美元。
而同年,地球土匪老美,军费占比也才10%多一点。不得不说万国造成本属实大。俗话说,富长良心,穷生奸计。印度自身拉胯,不能明着抢,就只能坑外资了。
最典型的就是,1970年,印度为了在医药行业分杯羹出台了专利法,其中提到,只要印度造出的药,制造过程和正版药不同,最后哪怕分子是一模一样,都不能说是仿制药。所以在这种穷疯了的思维下,印度离谱操作还有很多。
比如印度海关规定, 如果货物到港后,买家不付款提货,货物最多在港口停放30天,超出30天后,印度有权拍卖货物 。
但问题是,卖家想从印度海关这里提走货,必须出具买家签署的,无异议证明信。也就是说,如果印度买家故意从中做局,故意拖着,那么这批货就算捐给印度了。
除了离谱的法律规定, 印度的官僚系统,也是盘剥外资的一个重大因素 。
印度曾经投建的一个电力项目,大约需要43个联邦政府,和57个地方政府的审批,最终才能落地。先不说项目落地可行性,哪怕过五关斩六将都签字了,印度30多个联邦标准不一的税法,也不是一般人能应对的。
因为中央政府和地方税法无法统一,这就导致,外资企业在印度经常重复纳税。
2017年,印度实施税法改革,目的是为简化原油的500多个税种。然而尽管有了新税法,各邦政府仍然保留征收特别税的权利。
比如2022年,印度地方政府,实在找不出罚税的理由,就现编了个数字税,准备对谷歌、推特、亚马逊等互联网大公司征收。
有时候实在征不到税了,就忽悠,就骗。
2021年,印度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开出了百亿补贴的噱头,只要完成生产目标,那么即可申请。而当富士康,兴高采烈的拿着生产报表,去申请奖励时,但却被印度政府一直以申请不达标为由,拒绝发放补贴。这笔钱,究竟是印度政府准备了,然后被贪玩了,还是说根本就没有准备,这谁也不知道,逗傻子呗,还需要什么理由。
相比以上,几乎等于明抢的经商氛围,更令外企脊背发凉的, 是印度盛行的民粹主义 。因为有过被殖民的屈辱,印度人天生对外资充满恶意。
2020年,2000多名印度工人砸了纬创的厂子,偷走数千部苹果手机。这还只是自纬创自入驻印度以来,数不清的打砸案件的其中一起。印度政府也以纠纷为由向纬创施压,逼得纬创最后只能把价值5亿美元的工厂,以1.25亿美元的骨折价,卖给了印度财阀塔塔集团。
再往前回溯,2012年,铃木汽车在印度购地4200亩计划建厂。建厂期间,数万农民抗议,声称这块地也有他们的份,最终铃木只能狼狈的,退出印度市场。
基于以上因素,外企在印度简直步履维艰,但羊毛薅多了,也是会把自己路给薅没得。
根据数据统计,从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撤离印度,超过了印度外企总数的五分之一。仅2023年半年时间,就又有2000家外资撤离印度。
从2014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以来,印度制造业的GDP,一度达到了总值的16.3%,可随着外资撤出,印度制造业的GDP,已于2021年下降到了总值的14.3%,2023年4月印度失业率已经暴增至8.11%,几乎是2014年印度失业率的两倍多。
眼看着外资企业接二连三地撤走,印度急了,于是又开出一系列利好条件吸引外资,但套路玩坏了,就不管用了。哪怕印度表示要拿出100亿美元,吸引美国为主的芯片企业前往印度建厂,但美国企业,宁愿去越南建厂,也不去印度。
今年4月,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让不少印吹觉得,印度制造将彻底超过中国,当然咱也不知道印吹都是啥心理。
回顾印度吸引外资,逼退外资这一系列操作,不难发现,所谓的「中国可以,印度也可以」,不过是莫迪的春秋大梦罢了。咱不说其他的,就论发电量,印度甚至不足中国的四分之一,今年一场高温直接给印度整拉闸了。
而且仅靠人多就可以了吗?
咱把中国制/智造,打成全球招牌靠的是人多吗?
我们靠的是产业升级,是突破封锁,是埋头苦干,靠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为了产业升级,我们付出了多大代价?为了基建,我们又付出了多少代价?
这些事你讲给阿三听,他们根本不会信,因为在他们那地方,甚至都没有人人平等。
我是陕西的二蛋,制作不易点个关注,点赞越多更新越快,下期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