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科技创新助力安徽加快高质量发展

2024-02-21财经
能量、物质、信息被认为是主导未来的「关键技术」,如果一个地方同时拥有这些关键技术将会怎样?
「人造太阳」装置实现403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突破千公里,「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突破255个光子操纵,均创世界新纪录。抢占了多个「关键技术」制高点的安徽,正成为中国创新版图上的重地。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安徽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产值正加速迈向万亿元大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量子科技、先进核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抢滩布局,初显集聚效应。一批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正加快孕育。
01:03
「首位产业」开新局
新春前夕,安徽汽车产业链落下重要一子。福耀集团投资57亿余元在安徽建设汽车安全玻璃、汽车配件玻璃和优质浮法玻璃项目,此举填补了安徽高端汽车玻璃领域的空白,也为安徽绘就新能源汽车强省蓝图添上重要一笔。
观众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参观体验新能源汽车(2023年9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一步。2023年,安徽将汽车产业明确为「首位产业」,瞄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如今,安徽已拥有7家整车企业,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体系,具备燃油、纯电、混动和燃料电池多种技术路线。2023年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跃居全国第二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6.8万辆,居全国第四位,汽车全产业链营收过万亿元。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机器人在造车流水线作业(2023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发
往高处攀,向新处闯。「首位产业」跑出加速度,是安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进展,也是加快生产力跃升的缩影。
助力深空探测的前沿新材料「嫦娥钢」、弱光下会持续发电的玻璃、秸秆制成的生物基新材料……不久前,在安徽蚌埠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纷纷亮相,勾勒出绿色低碳的产业新前景。
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展览上,观众在先进基础材料展区参观(2023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新材料产业是安徽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和四个万亿级产业之一。」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推进组办公室主任刘文峰说,安徽正利用蚌埠、淮北等市在聚乳酸、特种玻璃、陶铝新材料产业方面的优势,打造皖北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展览上,观众参观由秸秆加工制作成的衣服(2023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2023年以来,安徽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全面发力,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倍以上,柔性显示产业产值增长1.9倍,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5200亿元。先进光伏制造和新型储能产业也跃居全国前列。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发展处负责人介绍,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两成提高到2023年的四成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安徽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如果给安徽经济画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擎强劲。在一条条新赛道上,安徽新质生产力正加快成长。」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科技创新强动能
2024新年伊始,3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核心科研人员陆续来到合肥科学岛,在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平台上进行联合物理实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运行部门负责人理查德·皮茨在EAST控制大厅内进行联合物理实验相关工作(2024年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位于合肥的「人造太阳」近年来屡次刷新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的多项世界纪录,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这一前沿技术研究,安徽正致力于加快推进聚变能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打造世界级聚变能源产业集群。
这是2023年4月12日拍摄的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控制大厅。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依托聚变领域基础研究和衍生技术积累,研制出的国产紧凑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推动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研制出的主动式太赫兹毫米级人体成像安检仪等,已经拿到首批市场订单;目前还有很多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新兴产业上应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黄素贞说。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3年,安徽的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合肥先进光源开工建设,深空探测实验室实质化运行。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今天的科技,很可能是未来的产业。
2023年,中国电信斥资30亿元组建中电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安徽合肥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作为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这里已集聚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60余家。
「安徽的量子产业从无到有,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靠的是安徽在量子研究领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未来产业蓄势赋能。」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新动能。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8%、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9户,总量均居全国第8位;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过80%。
「四链」融合畅生态
落户于安徽的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有一艘编号为「海洋石油720」的深水物探船模型,定格了我国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的历史。「海洋石油720」搭载的核心物探装备和关键技术来自中科大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如今,这一全球领先技术就地转化,叩开了一个约50亿美元的物探装备新产业。
「作为一家刚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科技成果顺利产业化得益于安徽实施的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中科采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平深有感触道。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2024年初,安徽省公布【安徽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创新能力、科技成果产出等情况,遴选了106家单位参与改革试点,推动「顶天立地」的高科技尽快转化成「铺天盖地」的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的创新生态。
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大硅谷(2023年6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大岗 摄)
位于安徽「科大硅谷」的国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内,来自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团队步履不停,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工业场景应用相结合,开拓量子工业测量新赛道。
「‘科大硅谷’是一座汇聚全球创新要素的‘创新谷’。凭借实验室创新资源、海内外引才机制、产业集聚效应及科创金融服务等,这里正营造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良好创新生态,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公司董事长赵博文说。
设立「科大硅谷」海外创新中心招引全球创新资源;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培育懂科技、懂产业、懂创新、懂资本、懂管理的「五懂人才」;成立多部门联合的产业专班,以全新的组织方式发展新兴产业……
「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安徽还在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拍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2023年4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向「新」而行,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今天的安徽厚植创新生态沃土,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质生产力加速涌流,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文字记者:杨玉华、姜刚、王菲
海报设计:孙瑶
视频记者:王洪流、屈彦
编辑:刘羊旸、侯俊、宋为伟、林革、樊雨晴、姜子炜、郭洁宇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