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三巨头突袭入场,挑战美做空图谋,誓夺中国资产定价主导权

2024-10-11财经

在经历了连续两天的剧烈波动后,全球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中国的管理层身上。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到目前为止,竟然还有人看衰中国。

可以预料到,今年下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关键时刻,一旦失败,中国资产将失去全球市场的信任;反之,若取得胜利,全体中国人民都将享受到中国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时代红利。

令美国措手不及。

在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之际,中国央行在9月24日率先从沉寂中发力,拉开了在中美经济与金融领域展开反攻的序幕。

中国股市成为反攻的首个突破口,用了10个交易日涨幅超过20%,但在强劲的反攻势头面前,美国资本也积极应对,毫不示弱。

美国媒体在国庆期间一方面准备好了唱衰中国资产的报道,另一方面,华尔街则在香港市场忙着收集做空中国的筹码。

10月8日起,A股开市,美国方面大规模展开做空中国的行动。

根据美国高盛集团的深入研究和分析,2023年10月9日,美国境内的对冲基金向市场发出大规模抛售中国股票的指令,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对冲基金不仅限于减少持有的多头头寸,反而进一步增加空头头寸,导致多头卖出的规模远超空头卖出。

美股市场上的华尔街交易员将中国资产标的的ETF直接打到了低于其净值的价格,其净值已超过28美元。

然而,目前在美股购买中概股的费用只需19美元。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掌控整个基金,仅通过清盘所有股票就能获得50%的利润。

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这其实就是港股大势所使用的联合行动。

通过这两个信号,国内那些金融掮客想要趁火打劫,煽动我们国内资本市场那刚刚点燃的一丝火焰。

不过我并不是说中国的股票市场不能下跌,但波动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绝不能容许美国人随意操控A股的涨跌。

目前,我国急需采取类似于1997年香港金融管理局所采取的策略,即在股票指数下跌至4000点以下的关键时刻,通过公共基金大量购买中国股市上的ETF产品。

即使这次行动没有像香港金管局当年那样面临明确的市场做空力量的挑战,但从争夺资本市场定价主导权的角度来看,进攻和防御的重要性是同等不可忽视的。

这场战争看不见硝烟,但中国金融市场若想后续稳定发展,并实现财富真正属于人民的目标,就必须像70年前打败朝鲜战争一样,赢得这场金融保卫战的胜利。

三大巨头正式登场。

央行于10月10日上午8时如期发布声明,宣布常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以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利用包括沪深300成分股在内的蓝筹股ETF以及债券作为抵押品,与中国人民银行谈判以获取偿还债券和央行票据等流动性极高的金融资产。

在这一规模宏大的计划中,首批投入的金额高达5000亿元人民币,倘若该措施实施后效果显著并实现了筹资目标,那么将重新评估并增加分配的总额度。

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可以用自己持有的优质资产作为抵押,向央行借入利率仅为1.8%的低价贷款,随后购入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享有5%的红利,并且还可以无风险地获取3%的利润。

此外,股价上涨还会带来额外的收益。

中国此举旨在推动中国资产价格和估值的上涨。

唯有中国资产价格能够保持稳定并超越美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才能更加顺利。

国外的金融机构和海外的各大央行将用人民币购买中国股票和中国国债。

实际上,美联储早就意识到了中国这步明棋。

因此,美联储本应在六月份就进行降息,但却一直坚持到九月才做出降息决定。

然而,他们未曾预料到,央行在美降息后紧跟发布王炸政策,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华尔街完全没有防备。

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在美联储加息期间一直做空中国股票,因而遭受重大损失。

而A股的突然上涨直接导致了摩根大通等空头大幅亏损。

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华尔街做空中概股大致可获得32亿美元的利润,但美联储9月底对中国的猛烈攻势却给这些空头造成了69亿美元的损失。

这也解释了为何国庆节后,华尔街猛烈反扑,导致港股暴跌10%的原因。

重新夺回中国资产定价权。

过去,中国的资产价格不仅受到中国市场的估值影响,还受到美国对中国优秀公司给出的估值的重大影响。

因此,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如阿里巴巴、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倾向于在美国上市。

这些公司的目标市场在中国,但股东权益却在美国,这就导致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赚取中国同胞的钱财,却支付给美国人民分红。

这几十年来,这种现实一直存在,令人感到既无奈又残酷。

然而,公司之所以愿意前往美国上市,是因为那里的金融机构愿意给予互联网企业较高的估值。

然而,近年来,美股市场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遭受了故意的压制和排斥,部分公司被迫以高昂的价格回购自己的股份,随后在港股重新上市。

这正是中国在丧失中国资产定价权方面的损失。

大家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询一下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的市值和最终在港股上市时的市值。

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必须掌握对自己企业的定价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