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理财子公司压力有点大!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和管理费率,过半理财子公司去年净利下降

2024-05-08财经

半岛全媒体记者 姚文嵩

近日,多家头部理财子公司密集下调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和管理费率,银行理财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随着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发布,理财子公司2023年成绩已公布。2023年年报的17家理财子公司中,有半数净利润下降。

投资者反映

收益率未达业绩比较基准

在采访中不少投资者向记者反映,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将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目前,即便是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但有些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远远高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我每次买理财先看业绩比较基准,虽然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只是一个参考,但我总觉得实际收益不会差太多。」家住市南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我刚买了个教训,年初投资的R2级别的光大理财-阳光金日添利1号,目前显示业绩基准2.20%~3.20%,结果中途还出现了亏损,好在最近几天又涨回来了一点,持仓收益率也只有0.27%。」张先生无奈地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现张先生这种情况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市南区一位国有银行的理财师告诉记者,「实际上业绩比较基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的选择,虽然我们理财师会再三和客户强调这只是一个参考,但有些客户依然会把业绩比较基准想象成收益率。」他表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还是会引发部分投资者的情绪波动。

记者近日走访岛城的部分银行网点,其中多位理财经理强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是根据产品历史表现及市场波动情况测算的参考数值或区间,并不代表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随着市场利率下行,理财收益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业绩比较基准下调也是贴合利率的走势。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不再热衷买理财了。从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购买各类型理财意愿降至近5年「冰点」。一季度,沪深两市中使用自有或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仅有427家,创下近5年同期新低,较2023年一季度的877家呈现「腰斩」状态。2020年至2023年一季度,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在900家上下浮动。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上述427家上市公司认购的理财产品共计2271只,同比下降51.8%。

市场现状

业绩比较基准与费率「双降」

记者注意到,近期,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等多家头部理财子公司密集下调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4月18日,建信理财公告称,拟调整建信理财龙鑫固收类18个月定开式产品第二期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为3.0%~4.8%,调整后则为2.0%~3.5%。近期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中,部分产品同时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和上限,绝大多数产品都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的下限。例如,「华夏理财固定收益纯债型日日开理财产品5号」旗下所有份额产品都在业绩比较基准上限不变的基础上将下限进行了下调。根据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的数据,从2023年年初开始,各类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就一直在下降。其中,城商行类和国有大行类理财机构下限均值下降的幅度较大。

至于为什么会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大多业内人士认为,与底层资产收益率走低密切相关。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认为,理财子公司纷纷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原因之一是客观上市场利率下行,降息预期仍在,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作出更高回报率难度较大。

此外,多家理财子公司纷纷发布公告让利投资者,管理费率降至平均0.1%,有的理财子公司调整超额部分收益率,当产品年化收益率低于4%时不收管理费,更有甚者直接将管理费率降至0%。例如,4月18日,光大理财发布多款理财产品费率优惠的公告,管理费均降至0.1%,部分产品I份额和K份额销售服务费分别由0.3%、0.26%降至0.05%、0.01%。

为何理财子公司频频降低费率让利投资者?背后还有产品难以达到业绩基准的压力。业内人士表示,下调理财产品费率目的在于应对特殊时期的产品净值下跌或增长缓慢,向投资者阶段性让利,让投资者更易拿到业绩比较基准。

年报解读

部分理财子净利跌超50%

从年报数据也可以看出,去年理财子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从已公布的17家理财子公司的年报中也可以看到,过半数理财子公司净利润下降。据已披露的上市银行财报不完全统计,已公布去年净利润的17家理财子公司中,至少有10家净利润下降,部分理财子公司净利跌超50%。同时,公布了去年理财产品规模的12家理财子公司中,有7家产品规模同比出现下降。

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中,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净利润同比下降超50%,分别为-54.67%、-53.42%;中邮理财实现净利润8.41亿元,同比下降33.83%;中银理财去年实现净利润16.28亿元,同比下降12.19%;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3.25亿元、12.4亿元,分别同比上涨7.2%、4.39%。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中,兴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25.82亿元、31.9亿元、17.6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11.22%、6.12%。

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子公司中,渝农商理财、宁银理财、青银理财去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7亿元、6.68亿元、2.99亿元,同比分别为-52.51%、-26.91%、-13.33%。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理财子公司净利润普遍下跌,主要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居民理财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理财产品销售规模增速放缓。同时,理财产品费率下调也将导致理财子公司净利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