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科技赋能金融强国建设的三个抓手

2024-02-16财经
原标题:科技赋能金融强国建设的三个抓手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强国应「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这为科技赋能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已成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要强化以下三个抓手。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服务实体经济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化,这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首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破解金融行业瓶颈,疏通实体经济资金渠道。政府应加强数据研究分析,找准阻碍实体经济资金渠道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培育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优势,畅通实体经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此外,还要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小微企业等民营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健全适应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的金融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以金融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其次,推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助力实体经济公平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动金融业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的金融机会。再次,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激发实体经济活力。金融机构要借助互联网、移动金融等新兴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创新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个性化程度,以便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企业金融需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最后,构建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稳健发展。金融机构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实现对金融风险的精准评估和预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差异化的信贷审批策略,进而降低不良贷款率。此外,还要形成健全、高效、科学的风险化解机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流程监测,及时关注风险处置进展,健全风险处置激励制度,保障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提升金融监管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强国要具备「强大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强化科技在监管中的应用,不断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优化金融监管体系,提升金融监管智能化水平。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需要推进科技赋能金融监管。首先,赋能金融监管法律库,提升法规应用效能。法律法规是金融监管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必须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从制度层面将金融科技创新活动纳入监管。因此,监管部门要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数据库,动态更新各项制度施行状态,智能识别与现实不符的相关条款,及时推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完善和清理,以提升监管制度的及时性、有效性。其次,赋能监管工具箱,提升智能现场检查质效。科技发展活跃了金融市场,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金融监管手段也应跟随金融创新不断丰富。监管部门要引入新的监管工具和技术,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如提升监管智能分析能力,持续推进智能检查实验室建设,准确识别金融机构违规线索,开展智能化现场检查等等。再次,赋能智慧监测平台建设,实现全方位智能监控。监管部门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加强金融市场风险监测力度,实现对金融机构的动态化监测和管理,合理确定风险早期预警指标,提升金融风险识别度。同时,还应通过分析数据、识别异常情况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暴露已有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监管部门还要根据金融机构的不同特质,搭建差异化监管框架,构建差异化监管指标和监测模型,进而推动各类型金融机构有效发挥专业化金融服务优势。最后,赋能监管大数据建设,助力科学决策与精准管理。监管部门要统一监管数据框架,构建监管数据体系,提升金融数据可视化水平。如借助科技手段,完善监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保障数据真实性。此外,监管部门还要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违法案例信息共享,保持金融监管统一性,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
借助科技手段,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开放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国际金融环境日益复杂,借助科技手段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运用科技创新力量,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政府应借助科技技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交易环境,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促进国际金融中心间的交流合作,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和资本聚集,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精准匹配国际金融业务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推动金融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其次,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完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金融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金融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标准化处理,提升金融数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奠定信息基础。通过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来不断提升金融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如推进金融服务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从而提升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再次,发挥科技数据处理优势,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跨境网络金融等新型风险的监管和防范,建立多层次的国际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要运用科技手段保障金融数据安全,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脱敏处理,确保金融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如建立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机制,提高数据使用的可控性及数据安全的流动性,进而在安全环境中提升金融数据资源价值。最后,发挥科技传播优势,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金融科技浪潮下,如何更有效地传播金融知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一项重要课题。要提高金融知识的传播效率,提升公众的金融文化素养和风险意识,进而增强公众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认同感。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我们独特的文化瑰宝,更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媒体传播渠道建设,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加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宣传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规则制定,在国际金融文化领域中彰显中国特色,助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加强监管,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这不仅是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
【刘敏敏,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天津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项(52WT2241)成果。】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