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令人遗憾的三线厂,昔日辉煌的化纤城如今衰落
湖北令人遗憾的三线厂:昔日辉煌的化纤城,如今只剩下老人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深刻的历史烙印。那时,因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国家紧急启动了这一庞大的工程,以确保工业体系的稳固。三线建设在短短几年内,投入了400万科研人才、大学学者、年轻干部和熟练工人,创建了超过1100个工矿企业,其中便包括湖北化纤厂。
我们常常提到的三线厂,多数与国防、科技有关,被称为军工厂。然而,三线建设不仅是「备战」的产物,也肩负着「备荒」的使命。这正是湖北化纤厂建立的背景。它位于襄樊市樊城区太平店镇,地处汉江东岸,距襄樊城区有40多公里,交通相对不便。
湖北化纤厂作为典型的三线厂,主要为湖北十堰的二汽配套生产轮胎等化纤设备。该厂于1968年由国家纺织工业部设立,虽然不属于传统的军工厂,但其级别极高,属地师级单位。厂内员工大多来自丹东、保定等地的技术骨干,以及华东纺院、北京化纤和大连工院的毕业生,指挥长由七机部政治部主任齐绛军亲自担任,出于保密需要,通讯地址更是使用了襄阳122信箱。
湖北化纤厂的规模可谓庞大,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工厂内部设有多个分厂,包括强力丝分厂、浆粕分厂、动力分厂、机修分厂及长丝分厂。此外,生活区配备了学校、医院、俱乐部、商场、公园、电视台和消防队等设施。曾经,工厂的职工家属超过两万,整个厂区被称为「十里化纤城」,气势恢宏。
与其他三线厂不同的是,湖北化纤厂曾经的辉煌是有目共睹的。在三线建设时期,该厂地位显赫,甚至在指挥长面前预约见面成了常态。三线结束后,尽管经历了短暂的繁荣,1993年改制为湖北金环集团,并于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但这份荣光最终未能延续。如今,湖北化纤厂已未能逃脱许多三线厂的命运,尽管曾经是地师级单位和上市公司,依然难以避免衰退的结果。
现如今的湖北化纤厂,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工厂停产后,员工的「铁饭碗」也随之消失。那些有能力的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留下的大多是退休工人,他们住在陈旧的房屋里,过着重复的生活,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繁荣的景象。
近期,马斯克的火箭发射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展示了个人的力量与创造力。相比于我们全力以赴打造的航空事业,湖北化纤厂的经历令人感到遗憾。马斯克的成功让人瞩目,而湖北化纤厂的沉寂则让人感慨万千。两者的对比,仿佛在提醒我们:即便倾注了巨大的努力,未必都能迎来辉煌的结局。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