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财经

美国飓风式收割印度,印度股市重挫,15万亿从印度撤离

2024-10-09财经

目前,就在美国金融市场涨势趋缓、基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重新飙升至4%高位、美元指数连续七日涨超1.6%,创下两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叠加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异常强劲降低了降息的必要性以及中东冲突等创纪录的不确定性之际,美国正在酝酿一场飓风式的收割风暴。

不用怀疑,现在的美国正通过操纵就业数据和美元指数的震荡来转嫁、甩锅和外溢美国持续飙升的债务赤字、通胀压力、债务违约和经济衰退等风险。

摩根资产管理的投资组合经理Bob Michele在10月6日发表的报告中认为,目前,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有近6.5万亿美元准备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后立即撤离,清场式抛售,部分将转向收益更高的市场。

另据伦敦证交所在10月5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自8月以来,投资者大举抛售了价值5349.9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基金,这是自2022年12月中旬以来最大的月度净处置量。

紧接着,华尔街预言家彼得希夫进一步分析称,美联储已经犯下了重大政策错误,紧随降息其后的将是量化宽松的回归,这将会产生更多的债务和赤字,并推动通胀重新飙升,这将压垮美元和美债。

这表明,美国再次出现历史性的债务违约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自我证实的预言,结合美国此前发生过两次技术性违约的历史经验,在美联储发出最新的飓风式收割轮回信号的背景下更会加快聪明资金转向的速度,至少可能将会使36万亿美元的国际资金将会在数年内从美国资产市场中清场式撤退,此时的美联储怎么办?

答案很明显,美国会隐蔽地把不断增长的金融风险持续转嫁出去,从而实现对通胀的打压,并开始持续收割一些经济结构和金融债务问题比较明显的经济体,以收取铸币税,这些市场的经济、资产和汇率将会持续受到影响。

这更让印度经济不寒而栗,并可能将会对印度经济引流成「洪水猛兽」般的潮汐收割效应后,印度的信誉受损的企业和脆弱的金融债务市场就很容易被华尔街盯上。

比如,现在印度一些财务造假,信誉有问题的企业就正处在被美国收割的过程之中,并可能将会成为引爆印度金融系统危机的催化剂,而美国华尔街机构从8月12日开始再次高调做空「印度财阀」阿达尼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分析表明,美国机构对阿达尼的做空和收割只是开始,在印度经济和企业的信誉面临重大考验的压力下,接下去,更广泛的印度经济可能面临倒退的风险。

很明显,现在高企的美元融资利率和外部债务压力正在打击印度经济活动,同时,全球经济发展低沉和中东冲突持续使得油价上涨和供应链紧张等因素也将给印度带来通胀和需求压力。

据IMF在9月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截至3月,印度国家债务占该国名义GDP的比例已经升至58.9%,且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其中,仅2024财年外部美元债务就占到18.9%,目前,印度联邦的总负债为160.69万亿卢比。

这说明,印度经济过去的高增长,都是巨额美元债务堆积的,印度并不具备宽广的外储护城河,这在美国开始收割的过程中,将会加剧印度市场波动以及挤出国际投资,特别是印度股票市场和饱受信誉质疑的制造行业。

比如,掌握印度制造业大部分利润的欧美厂商已经从去年开始撤离,甚至,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190多名印度裔高管被美国企业开除。

我们注意到,数月以来,印度制造业被外企撤资的报道也层出不穷,自去年以来,印度经济实行的一系列排外措施,使得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维森、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拒绝与印度合作的消息更是被媒体进行大量报道,这其中也包括富士康、谷歌、亚马逊、诺基亚、三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

根据联合国最新数据,2023年至今年8月,印度至少共有近3200家在印度注册的外资企业主动或被迫关闭在印度的业务,选择撤离印度市场,这些外商企业约占全部来印度的外资数量的35%,且去年到现在为止已有超过3万亿卢比的制造业投资撤离印度。据悉,目前迪士尼也正在考虑从印度逃离。

据印度官方机构在10月5日公布的数据,包括制造业和金融市场在内的外国资金从2022年印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迄今,已经从印度清场式撤出了价值高达接近15万亿卢比的资金,相当于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期间净流出量的4倍,至少是25年来的最高年度撤出量。

华尔街机构花旗银行已经在10月7日再次下调了印度股市的评级,印度股市目前的估值较高,印度公司盈利状况不佳,已经到了获利了结的阶段,这在印度财政部在7月份数十年来首次大幅调整股票投资收益和限制股票衍生品交易量的措施的背景下更会加快外国资金从印度撤离的速度。

根据孟买证券交易所在10月6日公布的临时数据,外国投资者在过去七个交易日中,大举抛售了超过1万亿卢比的股票,这也使得印度货币暴跌,由于担心大量外国资金撤出印度股市以及中东冲突导致油价上涨,印度卢比在10月7日跌至历史低点附近。

这表明印度经济和世界工厂计划的可持续性并不强,使得印度经济可能衰退的景象进一步加剧,而这背后则隐藏了印度经常采取激进措施扰乱经济的可能性,对外商企业开天价罚单,巧取豪夺,投资政策更是反复无常。

比如,去年8月,印度当局突然宣布限制笔记本电脑进口,以促进本地生产,该措施在该行业引起了恐慌,而像这样的干预主义政策也会让投资者失去热情。

所以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在10月6日更新发表的报告中预测称,印度不太可能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潜力」被高估了。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当局在9月11日新德里附近召开的芯片会议中表示印度力争到本世纪末实现5000亿美元的电子产业目标。

很明显,这些全球制造业企业撤离印度的举动对印度当局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实现世界工厂的雄心壮志造成了重大打击。

据印度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9月,印度有超过101.2万家公司倒闭或被除名,而他们在印度面临的障碍清单主要包括:「监管反复无常、高关税壁垒、限制竞争选择的采购规则、繁文缛节、复杂的土地政策、基础设施问题以及其他与经商便利性相关的等等问题」。

比如,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资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形势终于在数周前出现了巨大的逆转,2024年7月,富士康宣布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重建新的总部大楼,就连美国苹果手机这样的大客户,也把之前转移到印度的部分产业链重新返回了中国。

比如,近日,苹果和三星的制造工厂也接连在印度踩坑,制造产能受到重挫,今年9月,三星印度南部工厂的工人出现规模空前的足以将动摇印度经济根基的罢工事件,以表达对印度相关职能部门的不满。

紧接着,9月28日,因管理不当,位于印度南部用于生产苹果手机零件的塔塔电子工厂也发生了一场火灾,之后宣布进入无限期停产状态,据了解,这是在印度唯一一家为苹果代工手机背板及其他零件的供应商,使得苹果需从中国等地方调配关键零件,若该印度制造工厂无法及时恢复生产,苹果可能会在中国另设一条生产线。

所有证据表明,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看起来很便宜,但是这个经济体的混乱管理意味着生产率低下,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发创新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这导致的后果是,印度的制造工厂,职能部门,包括私营部门的职能部门充满了混乱、浪费,无法进行规划,不会遵循制度,英国FT亚洲版主编皮林也认为,印度制造名字取得响亮,但实际上却是「海市蜃楼」。

很明显,这些印度制造工厂的重返举措无疑给印度「引以为傲」的「印度制造」计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正在引起了其他在印度投资的外国公司的跟进。

对此,按印度前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在10月5日再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就是,「尽管印度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但是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当前面临的制造业撤离和美国飓风式收割印度企业由此引发的信誉问题,那么印度很有可能会倒退20年,特别是制造出口行业,同时,印度的基建设施也存在严重落后的问题。

世界银行在今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预计,印度需要的基建投资高达1.7万亿-2.2万亿美元。三年前,印度曾提出计划斥资6.92万亿卢比用于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但现在的新消息和一些迹象均表明,时至今日,并没有看到印度在基建方面有太多的改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