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海洋荒漠化:数十万渔民过度捕捞!「死」去的舟山渔场还能复活吗

2024-07-20三农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全国第一的渔获产地到无鱼可捞 ,舟山渔场经历了风风雨雨可谓是一言难尽。

为什么曾被称为「东海渔仓」的舟山渔场,会沦落到无鱼可捞的地步? 我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舟山渔场才有可能再度辉煌?

全国第一的舟山渔场

舟山归来不看岛,可谁知道,作为我国第一大群岛的浙江舟山,在 拥有1390个岛屿 的同时,还拥有着我国最著名的渔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舟山渔场位于长江口的东南方,也就是杭州湾以东的地方, 总占地甚至都超过了5万平方公里。 而近百年来,浙江、福建、上海、江苏等多地的渔民都养成了在这片区域捕鱼的习惯。

那么,为什么舟山地区可以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渔场呢?

原来,这主要得益于先天的气候优势,这里作为 长江、钱塘江以及甬江入海口 ,不仅充斥着寒流,就连 暖流也会再次交汇

两流接触之下,渔场附近竟意外形成了非常适宜鱼类生长的温度环境,甚至还为周遭的鱼类带来了 丰富的饵料资源 ,所以自古以来这片辖区的渔产量就是十分惊人的。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末期,舟山渔场曾经历过一次大型的鱼类普查,此番在这里发现了众多种类的鱼种。

经监测,工作人员发现 渔场内的鱼类大致在365种左右, 其中的大小黄鱼以及乌鱼和带鱼的存量尤为丰富,被并称为了渔场的四大鱼产。

而这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鱼,也是因为 浮游动植物种类多样,总计达到了274种 ,并且水域内的年平均含量也要比其他水域更高,同时还呈现出了夏季多,冬季较少的特点。

此外,在鱼类与浮游生物中间,自然也少不了虾贝之类的生物了,同期的 底栖生物,其实同样也保持在76种左右 ,可以说,三者共同构成了舟山渔场水下丰富的生物圈,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食物链。

当渔场内某种水生生物的数量急速增加时,便会出现相应的 鱼汛 ,这也代表着渔场来到了最适宜捕捞的时节。

通常,每年春季到来时,当地都会迎来小黄鱼的鱼汛,而夏季有大黄鱼和乌贼,秋冬季则有我们熟知的海蜇和带鱼。

总而言之,只要人们遵循捕捞规律,舟山渔场一年四季都将不缺鱼汛, 渔民每年都不会空手而归。

欲望与贪念为渔场招来衰败

适宜的水下环境涵养了众多鱼群,鱼群的聚集却又吸引来了众多的捕鱼人。因此,当舟山渔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时,也就为后来的落魄埋下了种子。

人力划桨到发动机提供动力,从人类撒网到机械拖网 。科技使得人们的渔获提高的同时,对海底鱼类的生存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早年间的捕鱼人大多为个体,所以大家会争先恐后的为自己的渔船上科技,发动机的强劲能让渔船行的更久更远, 网口密度越来越大的底拖网、绝户网 ,则能保证水下鱼产能够一捞而空。

而如此的内卷形态,也使得以大黄鱼产量大著称的舟山渔场,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就已经很少形成大黄鱼鱼汛了。

等到2015年时,整个渔场内唯一还存在鱼汛的鱼种,也就只剩下 带鱼 了,如果说曾经的四大鱼种如今也只能存一,那其他的产量本就一般的种类,自然受到的打击就更大了。

然而,鱼种们面临的不仅是来自人类的大肆捕捞,由于人们捕捞使用的工具越来越靠近工业化,以及临岸处理渔产的工厂的不断增加,该水域的水质也由鱼类依赖的天堂转为了难以生存的惨地。

要知道,在水质的评级中,我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划分出了四类标准,而在当时,舟山渔场的水质已经达到劣四类海水的程度了,简单来说就是当地就算有鱼,也都不建议进行捕捞了。

经数据统计,舟山渔场的四大鱼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捕捞量占比还能达到60%左右,而等到2020年时, 占比就已经下降到10%了

虽然说其中有一定原因,是因为消费者的口味发生了转变,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 当地的相关渔产的产量已经下降到临界线以下了。

而这些事实,也证明了人类、渔场、鱼类资源并不是一个垂直的关系,并不能让人类对二者予取予求,三者最该形成的,应当是一种环形的联系,三者互补,才能让各部分都获得益处。

克制中发展才能涅槃重生

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舟山渔场,已经慢慢的又成为了众多鱼类生存的最佳适宜地,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作用其实也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不让舟山渔场成为历史,我们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过四个方面 对渔场资源进行了把控

首先,就是对那些 捕鱼方式太过恶劣的渔船与捕捞网进行限制 ,据了解,自2005年开始,十五年内的大、中、小渔船总量在不断的下降, 最终大致减少了近八百艘 ,同时三者占比也得到了改善。

以此, 降低鱼产捕获效率低,环境破坏程度大的渔船的出行频次 ,而增加更加科技化的大型捕捞船,则保证了渔获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与此同时,渔业部门对舟山渔场适宜捕捞渔产的范围,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简单来说,就是 降低了国内捕捞区的比重 ,提高了远洋捕捞活动的占比。

这一规划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不过五年时间, 国内捕捞量就降低了30万吨左右 ,远航捕捞则增加了20万吨左右的捕捞量,如今, 当地的远洋捕鱼产值已经超过300亿了。

而国内减少的捕捞量,也就给了鱼类资源更长的涵养时间,通过科技助力水下环境改善,水质提高的方式,当地的海水养殖业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 养殖鱼的产量已经占比渔获总产量的约16%了。

其实,我们除了正向的涵养渔场渔产之外, 对非法的捕捞活动也展开了严厉的打击 ,禁渔期与禁止打捞的鱼类的明确,也让当地的相关鱼种不再与市场挂钩,进一步的保证了鱼类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受到影响。

如今,咱们可以发现,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未来发展着,虽然早期大家只顾着埋头抓鱼,直接的经济效益使我们忽略的无度的捕捞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力,不过,好在我们醒悟的不算晚。

当下在捕捞业得到有效管理,相关部门进行有序引导,捕捞人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的多管齐下之下, 舟山渔场终于又逐渐拿回了从前那个「东海渔仓」的头衔。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

澎湃新闻 2022-12-03 走出「东海无鱼」,舟山这样做

澎湃新闻 2019-04-30 修复振兴舟山渔场 「一打三整治」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