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大姜收获后,怎样保存能让姜块长期存储不腐烂?做好几点就可以

2024-01-19三农

10月的北国小村庄,金黄的桂花开得正艳。村里的张三高高兴兴地哼着小曲,拎着泥锹就往地里走去。这些天北方的天气很给力,正好是收割大姜的好时机。

张三已经在这十几亩地里种了一整年的大姜了,这会儿就快要收获成果的时候了。

张三心里盘算着,等会收了大姜,得找老李帮忙运回家。然后还得赶紧把大姜晾晒干净,不能有泥巴,否则放地窖里容易烂。

想到这里,张三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大姜丰收的模样。

收完大姜的那天,张三就把几车新鲜的大姜运回了家。为了防止大姜在储存前腐烂变质,张三准备找块院子让大姜好好晒晒太阳。

北方的阳光虽然不似南方毒辣,但也足以让大姜硬实结实。

张三挑了家门前一个遮阳的地方,把车里的大姜一块块抱到院子里摆放好。刚出土的这些大姜,个个水灵通亮,一碰就会有汁儿渗出来。

张三小心翼翼地把大姜摊放整齐,生怕压坏了大姜,那就麻烦了。

院子里大姜摆满了好大一片,张三仰望着自己的心血结晶,脸上露出了父母看着孩子时那样慈爱和喜悦的神情。过来走动的鸡鸭都好奇地围着大姜转悠,张三连忙招呼它们走开,生怕它们踩坏了大姜。

张三一连晒了大姜两天,中间他还翻转过几次大姜的位置,确保每个大姜都经过了充分的晒晒。等到大姜表皮都变得皱巴巴硬邦邦的,这才放心把它们搬进地窖储存起来。

晒干大姜之后,张三就开始忙活准备地窖的工作了。他记得老农民的教导,存放大姜前一定要把地窖消毒,否则容易引发大姜腐烂变质。

张三先在地窖的四周和地面撒上没过脚背的细沙,这样可以把地窖内的潮气隔离。然后,他拿出事前准备好的熏蒸材料,点起一小堆火,把熏蒸炉放进了地窖。

很快,地窖里烟雾缭绕,硫磺的刺鼻气味在窖内弥漫开来,张三知道这代表着地窖里的病菌正在被烟熏。

40分钟后,地窖终于熏蒸得差不多了。张三小心翼翼地把还冒着热气的熏蒸炉抬了出来,生怕烫伤了手。这时窖内的温度还很高,他把地窖口敞开,让地窖内余热的空气流通散出。

过了一会儿,地窖的温度终于下降到了室温,这时地窖算是杀菌完毕了。

杀菌完毕的地窖已经准备妥当,张三领着几个村民,开始把院子里晒干的大姜运进地窖整齐摞放。这是藏姜的重要环节,张三不敢有丝毫大意。

几人每次只拿一小捆大姜,生怕重压导致大姜受损。张三更是小心翼翼,把每一块大姜放到地窖的砂地上时,都轻柔地像在抱睡着的婴儿。

村民们被他这认真细致的态度感染,也不自觉放轻了动作,就这样大家蹑手蹑脚地把一车车大姜蜷在了地窖的怀抱里。

很快,一层层码放的大姜就快要堆到地窖顶部。张三让大家亾工,然后亲自在上面层层盖上了防潮的稻草。这些金灿灿的稻草带着阳光的味道,将会陪伴大姜一同度过寒冬。

看着被稻草盖得严严实实的大姜,张三的脸上浮现出父母看着睡熟的孩子那充满爱意与希冀的眼神。

到此为止,张三完成了大姜收藏的第一步。等到天冷之后,他还要好好护理这些大姜,直到来年再次卖出。但张三有信心一定能保存好它们,就像这个地窖多年来从未让他失望过。

大姜终于摞藏完毕,张三长出了一口气,舒心地准备把地窖封闭起来。

张三吓了一跳,自己竟然没想到大姜刚入窖的这几天最容易出问题。他忙谢过刘伯伯的忠告,决定每天早晚各打开一次地窖通风换气。

刘伯伯满意地点点头,又嘱咐道:「这大姜可是你一年辛苦的心血,千万舍不得懈怠啊。这通风的事儿得持之以恒,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完,刘伯伯便催着张三赶快去通风。

张三连声应承着,目送刘伯伯走远。

刘伯伯的叮嘱让张三倍感存储大姜的责任重大。封地窖的第二天清晨,张三就起了个大早,来到地窖前做准备通风工作。

北国的晨风还挺割脸的,张三裹紧了袄子,抓起铁锹掀开了地窖盖。地窖里立刻散发出一股凉气,还带着泥土和大姜特有的清香。

张三用铁锹在地窖里搅动几下,大力扇动,直到地窖里的空气流通到外面。

做完这一切,张三再小心翼翼盖上地窖盖,用泥巴围堵严实。入秋的白天渐渐变短了,张三晚上重复做同样的通风工作,仔细确认地窖空气流通后再牢牢封口。

就这样,张三养成了早晚各通风一次地窖的好习惯。不管北国的早晨有多寒冷,张三都坚持不懈,生怕因为一时疏忽导致心血结晶的大姜腐烂。

也许这就是农民内心的坚韧吧,在严苛的大自然面前,永不言弃。

过了十来天,张三觉得地窖的温湿度已经基本稳定,通风的事儿也就渐渐懈怠了。哪知一个多云阴雨的日子,张三睡过了头,直接就忘记了中午通风这件事。

到了晚上张三突然想起来,大惊失色地跑到地窖跟前,一掀开地窖盖,顿时一股酸涩的气味扑面而来。张三心里「咯噔」一下,赶忙点起油灯照了进去。

「真出大问题了!」张三看到地窖角落处的几块大姜上已经长出了白色的绒毛,明显是被高温和潮气引发了霉变。

张三急忙用铁锹扒出那几块烂大姜扔掉,然后在地窖里翻找,试图寻找还能救回来的大姜。

「真是春秋大梦,一场空!」张三懊悔不已。眼看着自己一年辛劳就要毁于一旦,张三红了眼眶,痛定思痛决定从今往后无论多忙,每天通风不能少。

「吃一堑长一智」,大姜烂损的教训让张三牢记通风的重要性。此后,他坚持每天早晚对地窖通风,并且开始定期检查大姜的状态。

北国的寒冬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间就到了立春。张三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打开地窖,检验那些蜷缩在稻草下的大姜是否安好。

他小心翼翼挨个抚摸大姜的表皮,生怕没有发现隐藏其中的病害。

庆幸的是,定期通风真的灵验!这些大姜安安稳稳地过了寒冬,表皮依然皱巴巴硬邦邦,没有出现烂糜的症状。张三的脸上也终于露出释然的微笑。

一转眼春天已至,村口的杨柳吐出了绿色的嫩芽,代表着万物复苏的季节 enfin 到来。这一年的气候似乎格外给力,村里的桃树、杏树都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沁人心脾的花香飘满整个村庄。

张三深吸了一口花香,心情大好。他哼着小曲儿来到地窖前,把整个冬天未曾打开过的地窖盖「嘎吱」一声掀开,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地窖直射到他脸上。

张三小心翼翼地把大姜从地窖里搬运出来。它们看上去跟秋天刚收获时一样硕大结实,一点也没有因为贮藏时间过长而萎缩!甚至个个大姜比去年见过的还要肥大圆润,品相高得令人赞叹。

张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果不其然,这个春天大姜的市场价格格外好。张三的大姜因为个大品优,抢手程度远超其他农户!满载大姜的大车一开进集市,顿时就有十几家商贩围拢过来争相竞价。

卖掉大姜赚了个盆满钵满之后,张三高高兴兴地给老村长和老农民刘伯伯送去了礼金和好烟。没想到两位老前辈竟然当场就把礼金退了回来,笑呵呵地说:「我们这辈子慢慢吃不完的了,不如你留着攒攒嫁妆哈。

张三有些不好意思,表达了感激之情。刘伯伯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藏姜方面做得不错!我们老农民有几招经验,也能帮助你少走弯路。」 说完,刘伯伯和老村长便和张三坐下好好聊了一番。

原来老农民们早年也曾遇到过大姜腐烂的困扰。刘伯伯说,自己的姜窖就烧火过度,结果闷死了大半窖的大姜。老村长也笑着讲起年轻时的糗事。

这些经验对张三来说无疑是防微杜渐的宝贵财富。

「这样啊,我的问题可能就出在温度湿度把控上了!」张三恍然大悟。刘伯伯赞许地拍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农事讲究的就是经验和心得!遇到问题要不断总结,才能逐步取得成功。

你做得很好了!」张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激动之余再次向两位老人请教了许多藏姜秘诀。

这一年的丰收,张三终于找到了感觉。

事实上,在当地还有很多藏姜高手值得张三学习。李师傅种的姜块个个大如拳头,去年单单卖了三车。而老何家的藏姜技术更是远近闻名,姜块放了两年也鲜香如新。

有一次张三路过老何的地窖,忍不住向老何请教了几个问题。老何甚至慷慨地带他详细参观了地窖,向他展示了温湿度计的设置点,分享了防腐烂的诀窍。

老何笑呵呵地说道:「年轻人有这钻劲儿好!藏姜的路还长着呢,一定要谦虚向前辈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张三打心底里感谢村里这些乐于传授、精通藏姜技艺的前辈们。正因有他们这些活着的名师,才会有传承下去的农业智慧!也许这就是中华农耕文明五千年不断积淀的厚重底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