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记忆中临沂乡下「送祝麦」的风俗

2024-01-24三农

送祝麦,现在叫「送月米」、「剪头」、「喝糖茶」、「喝满月酒」。

所谓送祝麦,就是谁家媳妇生了孩子,孩子姥娘家都要去祝贺,并带着麦制品面粉、挂面,红糖、鸡蛋等营养品作为贺礼去祝贺。送,是「送去」;祝,是「祝贺」;麦,是「小麦制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临沂费县乡下,小麦制品是最有营养、最高档的食品,能吃上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面条、油饼、水饺、馒头,那是非常奢望的。

喜盒柜简称盒子

新媳妇从「有喜了」(怀孕了)到「搁下了」(出生了)又称「月子了」,尤其是「头生孩」(第一胎),「送祝麦」是一项非常喜庆的事。

下面主要回忆一下费县农村从「报喜」到「送祝麦」这其间的风土人情。

悬挂吉祥象征物品

小孩出生后的第三天,老婆婆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子」(一块红布)、红筳子(红高粱秸的顶端)、一双筷子,男孩再加用红秫秸筵自制的弓箭,女孩再加蒜头,一并用红绒线拴好、系牢、挂在门东旁右上方。

示意图

左邻右舍有去道喜的,抬头看见挂在门旁的吉祥物,便知道这家子生的小孩是「小放牛的」(男),还是「插花描云的」(女)。

小放牛的

银山梅花

报喜

竹提篮

小孩出生后的第三天或第二天(选双日),老婆婆打发「小叔子」去报喜。

报喜,简言之,就是向她娘家报告生了孩子的喜讯。

报喜的时候,礼品一般是4 ~6斤点心(糕点)或「一刀礼」,再加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表示男女的物品,小男孩「一般是一书本和一支笔」,小女孩「一般是一束花」,用提篮挎着去报喜。

报喜的时候,先不说他嫂子生了男孩或女孩,当嫂子的娘(一般称呼婶子或大娘)接过篮子看见提篮里的书本或花朵,便知道她闺女生的小孩是男,还是女了。

送祝麦日期的确定

给小男孩送祝麦,一般是十二天,「十二」与「拾儿」谐音;给小女孩送祝麦,一般是九天,「九」与「久」谐音,意为二生孩不再是女孩了。

送祝麦那天

把事先准备好的面粉、挂面,小米、红糖、鸡蛋等礼品放在箢子里,然后用红包袱皮盖上,上面放上给「小月窝孩」做衣服的花布。

去送「祝麦的」的人员多是女性,小孩姥娘、小孩舅,及其他女亲戚。去的时候,女性头发上都要插上根红线,明白人一看是来送「祝麦的」。到了「喜主家」以后,先是一番客气话,接着端茶(红糖水)递水。因此,「喝糖茶」以及下文提到的「剪头」成为「送祝麦」的代名词。

剪头(头发)

剪头,一般安排在酒席散了以后,也有安排在开席喝酒之前的。

剪头,小孩舅手拿剪子在小孩头上比划几下,谓之剪头。

把剪下来的几根短发用红纸包好,放在升(一种容器)里,谓之小孩长大后「头等高升」。

或者选一个高个妇女把头发掖在门楣上,意为「高高在上,兴旺发达」的意思。

最后再说说送「祝麦」「退箢子」(往箢子里退东西)。在退回的食品中「糖夹子」和红鸡蛋是必不可少的。

后来,时兴退「红包」,里面装有糖块、香烟、饼干等,意为香甜之意。

再后来,时兴退「大礼包」,更上档次了。

开席上菜

现如今,「送祝麦」没有一点文化味了,届时上礼钱、下饭店,吃好喝足,临走再拿着一袋米或一袋面,就万事大吉了。

文‖ 元臣

图‖庆永

2024.1.23 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