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中国农村缺乏真正的人民群众

2024-02-14三农

李昌平真敢说|目前在中国农村没有「人民群众」!

党和政府需相信、依靠、调动人民群众

中国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李昌平对乡村振兴所涉及的人民群众概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他观察,目前中国农村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群众。这一论断引起了广泛关注。

李昌平对于人民群众的定义与百度上提供的释义有着明显区别。根据百度的解释, 人民群众是指由普通百姓组成的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的权益,并通过集中力量维护自身利益。然而,李昌平认为,在现实中,乡村老百姓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

首先,乡村老百姓高度分散,缺乏组织和凝聚力。 由于迁徙和城市化的加剧,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留下来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这种分散情况使得原本可以形成强大力量的人民群众变得薄弱无力。

其次,乡村资源也存在高度分散现象。 传统上,农民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并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许多土地被迫流转给新经营主体或政府部门,使得原本属于农民的资源不再归他们所有。这种资源分散导致了农民利益受损,进一步削弱了他们作为人民群众所具有的力量。

最后,劳动者在乡村地区缺乏当家做主的地位。 受制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因素,农民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他们无法参与到生产资料管理和决策中来,缺乏话语权和主导权。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李昌平强调乡村振兴需要重新组织起分散而薄弱的群体,并让他们占有和经营生产资料,在自己家园重新当家做主。 只有党和政府相信、依靠并调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民组织建设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设立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形式,引导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让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第二步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下, 确保农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相当水平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将极大地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并增强其作为人民群众所具备之力量。

除了以上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 给予劳动者更多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并且保障其劳动权益不受侵犯。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起来的基础上,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指引下,在各方共同参与推动下, 中国乡村振兴将取得更加辉煌灿烂成就。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国6亿人民群众向李昌平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他在新年期间带给我们如此深入思考与启示,并预祝他身体健康、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