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寻常夏日的午后,农村的一对老夫妻正在田地里劳作。
老汉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头发也是杂乱无章,但他脸上的笑容却如阳光般灿烂。老伴儿在帮他擦汗的时候,两个人还时不时地开几句玩笑,笑得仿佛年轻了许多。
然而,在如今这个看起来朴实无华的农民老汉的背后,曾经是一个拥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城市人。
大约五十年前,他曾是那家乡城重庆的天之骄子,是一个年轻人中的佼佼者。然而现在,他却在四川南江县的一个偏远乡村里默默地过着朴素而勤奋的农夫生活。
每天早晨太阳升起,他就开始劳作,直到太阳落山这样的田园生活,他已经过了大半生。
你会不会觉得很意外?我一个城里来的知青,竟然在农村扎根这么久。
让人更意外的是,他在20岁的时候主动选择"下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1岁的农村寡妇,这在当时可能会被传为佳话,而放在现代社会,可能会引发热议和争议。
这位老人名叫张志远,已经70岁的高龄了。我看到他时常驻足远望,不禁猜测他或许在回想过去的岁月。
这是一个关于诺言的爱情故事。
故事从1972年说起,那时他18岁,是一个热血沸腾、想要到农村大有作为的知青。然而,这一去却成为他一生难忘的缘分,也让他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他一生中最动人的篇章。
让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这个城里的高中生会选择在农村度过一生,他到底图个什么?
1972年,18岁的张志远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从重庆市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南江县。
说实话,张志远初到农村,和现在的城市孩子下乡一样,啥也不会。锄头怎么拿,镰刀怎么用,看起来都费劲。
你们可别嘲笑他,在那个年代,大多数知青都是这样的。
张志远遇到了他命中的贵人,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政府将他分配到了佘林海家附近,并特别嘱咐佘林海要多照顾这个从城里来的孩子。佘大哥比张志远大了整整12岁,是个地道的农民,但他特别热心肠。
很多农村人不愿意和知青打交道,但佘林海却是个例外。他看到张志远就像看到自家弟弟一样,亲自教他干农活。
农具怎么用?地怎么种?在佘林海的耐心教导下,张志远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能。闲暇之余,他还给张志远讲述村子里的趣事,逗得这个从城里来的小伙子经常笑得前仰后合。
佘林海的妻子胡庭秀也是个热心肠,看到丈夫与张志远关系亲近,就邀请他过来家里吃饭。尽管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是他们家的饭桌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就这样,张志远在这个他曾经陌生的村子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然而世事难料,这段勉为其难的美好时光没过多久就被打破了。
为了养活四个娃,佘林海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没想到,他突然咳出血来。去医院一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吓坏了——他得了肺癌。
在那个年代,得了癌症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所以这个噩耗对于佘家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年仅30岁的胡庭秀,肩负着养活一家六口的重担。佘林海躺在病床上,他最担心的是他的老婆孩子。
看到这个待自己如同亲人一样的佘大哥生命垂危,张志远的心如同破碎一般。他深深地知道,现在正是他报答佘大哥恩情的时候了。
18岁的张志远,紧握着佘林海的手,郑重地对他承诺:"佘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嫂子和侄儿。"
虽然这个承诺看似简单,但是却改变了张志远的一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年轻人真的用自己的一生去兑现了这个诺言。
张志远接手了佘林海的家庭重任,没有任何犹豫和退缩。
说实话,对于一个18岁的城里孩子来说,这压力可不小。但是张志远一声不吭地坚持了下来。不管是地里的活,还是家里的事,都是他守护的领域。
然而好景不长,村里的流言蜚语开始多了起来。
在农村,大家都很怕流言蜚语。
比如那些长舌妇,总是在背后议论别人:"那个寡妇家怎么总有个后生去?看着就不象话。""那后生到底图什么呢?"
张志远并未受这些闲言碎语影响,他认为自己并无过错。然而,胡庭秀却无法忍受农村里女性的名声比什么都重要的观念。
胡庭秀在无奈之下,开始拒绝张志远的帮助。张志远能看着这个家就这么散了吗?毕竟他曾经对佘大哥承诺过。
张志远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20岁的张志远站在胡庭秀家门口,说出了一番让人震惊的话:"嫂子,我们结婚吧。"
此话一出,胡庭秀都懵了。她已31岁,带着四个孩子,哪敢再嫁?更别提对方还是个比自己小11岁的城里知青。
"你傻啊?" 胡庭秀红着眼圈说,"你还年轻,将来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姑娘,何必搭上自己的一辈子呢?"
但是,张志远态度坚决:「嫂子,我已经答应过佘大哥要照顾你们一家人了。做人要讲诚信,这个承诺我会认真遵守的。」
最终,在张志远的坚持下,他们决定结婚了。
婚后的日子虽然清贫,但他们却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张志远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照顾着佘家的四个娃,教导他们读书写字,并送他们去读书。
因为胡庭秀的学历不高,所以教育孩子们的重任就落在了张志远的身上。
他特地为几个男娃建了新房子,为的是以后娶媳妇更方便。
虽然张志远与这些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一直视他们为亲生骨肉,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让孩子们改姓。他说:"你们的亲爹永远是佘林海,你们就永远姓佘"。
听完这话,胡庭秀在旁边默默地流泪。
不久后,他们迎来了自己的孩子,六口之家用行动拓展成了八口之家,虽然每日都忙碌,但他们总是笑容满面。
外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傻的选择,但是对张志远来说,这是对佘大哥以及他自己的最好的报答和兑现承诺的方式。
在1980年,对于所有的知青来说,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国家已经开始取消上山下乡政策,这意味着所有的知青都可以申请回城。
你们想一想,这是多少知青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机会。回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体面的工作,跟家人团聚。
张志远的家人不忍心看着张志远还在东北,决定一再写信,劝他即刻返回重庆。
说实话,对于年轻的张志远来说,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他那会儿才刚过20岁大关,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家人的意见很有道理,如果他选择返城,他的文化水平足以让他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连胡庭秀都劝他:"你这几年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会记住。但你也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不要把黄金时光都荒废在这个偏远的地方。
他就是个一根筋的倔脾气。
当知青办的工作人员最后一次来询问他知青身份的去留时,他就总是摇头。
他表示:「我已经在这里生了根,有了自己的家。再说,当年在佘大哥病床前许下的诺言,我必须要说话算话。」
其他知青收拾行李回城后,只有张志远留了下来。
从此之后,这个来自重庆的城里青年就真正地在这片大山之中落户了。
随着日子的流逝,佘家的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在张志远和胡庭秀的精心培养下,他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姓氏都是佘,但他们对张志远的深厚感情完全不输于他们的亲爹。
这些年来,张志远坚守初心,不负佘大哥的嘱托。他用行动证明,有些承诺,值得用一生去坚守。
当然,他因此错过了许多机会。但每当他看到胡庭秀和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时,他就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时光如梭,如今的他已经从当年那个青年模样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者。
现在的张志远仍然和胡庭秀一起在田间忙碌,虽然两人穿着朴素,但那份久经岁月打磨的默契和温情却更加深沉。
有时候,他会停下手中的活计,凝望着远方的大山出神。也许他在思考,如果当年选择回城,现在的自己会是怎样的生活?
然而,他只是想想而已。在他心中,守护这个家就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事。
你认为他傻吗?因为一个承诺,放弃了许多机会。但你又觉得他聪明吗?实际上,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诺千金」的含义。
现在这个社会一下,我们得时常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是像张志远这样的人,明明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却为了一个承诺坚守了五十多年。
在眼下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这份情怀显得非常珍贵。
有人说他是傻子,但我认为他是最懂爱的智者。他明白,有些承诺比前程更重要,有些责任比自由更可贵。
这就是张志远的故事。他没有特别辉煌的成就,但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示了一个关于承诺和无私大爱的传奇。
难道这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性中最美的形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