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又被称作「死亡之海」, 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一片黄沙覆盖,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里一直是寸草不生的无人区。
然而中国工程团队化腐朽为神奇,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小麦,本是想提高产量,捎带手破解了沙化的难题。
荒漠化难题
土地荒漠化又称为土地沙漠化,是土地逐渐退化的一种现象。
纵观全球,我国是土地沙化最严重、受沙化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
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的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沙化土地面积高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总体国土面积的27.4%,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土地的沙化造成频繁的沙尘暴来袭,在西北地区, 从建国开始统计五十年中发生七十一次沙尘暴,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这些年国家一直在遏制土地沙化上发力,截止二零一九年,沙化土地面积已经在减少,沙化地区的植被面积逐年增长,沙化的趋势得到减缓和遏制。
不过,每年治理沙化土地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环境的改善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回报。
如果能够在种植作物的同时还能改善沙化的土地,那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了,新 疆沙漠上随风浮动的麦浪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早期尝试
在沙漠上种小麦的想法很早就有,因为小麦的突出特性是耐寒、耐旱、耐盐碱,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生长周期可长可短,在北方的沙漠之中气温较低,生长周期较长。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只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高。
沙漠地区干旱少雨多为盐碱地,能适应环境的农作物少之又少,小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此,在沙漠里种植小麦这事儿,人类很早就开始尝试了。
早在一九七八年,饱受沙漠之苦的利比亚就曾经尝试过沙漠中种植小麦,利比亚人民渴望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把沙漠建设成绿洲。
当时的利比亚政府在种植技术上依靠西班牙和法国,三个国家的技术团队共同合作 ,在布尔格省哈里尔区开垦了四十五万亩荒地种植小麦。
由于土地养分不足,在种植前使用了现代技术灌溉,改荒漠为沃土;
而后再播种小麦,实现了亩产小麦三四百斤,轰动全球,只不过这种种植的长久性和投入产出的性价比难以估量。
无独有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地处沙漠之中的沙特阿拉伯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 。
沙特政府想要摆脱进口粮食的现状,大力倡导全民种植农作物以求粮食自给自足,财力雄厚加上大刀阔斧的改革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九八九年,沙特阿拉伯一跃成为全球第六大小麦出口国,在沙漠上种植麦田已经是沙特政府得心应手的事情。
不过好景不长,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水资源需求量非常大;
而沙特境内并没有江河湖泊,所需水资源全部来源于地下水,有限的水资源在大肆使用之下渐渐走向枯竭, 沙特的生态环境也更加恶化。
沙特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二零一六年开始全面禁止种植农作物。
沙漠里的绿洲如同昙花一现,最终归于一片金黄色的沙海,沙特政府在沙漠中种植小麦以失败告终。
一九九五年,我国在和田地区观测超大穗小麦在沙漠中的生长表现, 对这个在内地产量较高的品种寄予厚望。
早在一九九二年该地区已经实现了前茬冬小麦单产指标四百千克,为了追求更高、更稳定的产量,决定引进陕西农科所培育的超大穗冬小麦。
经过播种试验发现, 该品种的小麦杆壮、抗倒伏、穗大粒大, 但在越冬性方面表现欠佳,死亡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适应性较差,生育期较长,最终结果是不适合在和田地区推广种植。
技术成熟
科学家们没有因为种种失败而放弃,多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反复引进品种进行试验。
在2022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和田地区策勒县,成功培育了两万三千亩的小麦种植地,收获粮食的同时起到了防风固沙的良好效果。
策勒县在沙漠中种植小麦的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 ,到今年五月份,县农业农村局和种子公司合作开展冬小麦种植示范田和提纯扶壮技术的观摩,把最先进的技术向农户们推广,提升全县的小麦生产水平。
最新研发的种子,亩产已经达到接近六百千克,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具备早熟、抗病的特性,受到当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
坐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的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在小麦种植上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二零二三年在山东省日照市的援疆队伍支持下, 利用最新研发的水肥管理及栽培模式,在沙漠中埋下冬小麦的种子。
今年六月份,在经过了寒冬、风沙、干旱的考验之后,麦田结出了丰收的果实、
六千余亩的纯沙漠麦田产量十分可观, 质量达到一级小麦标准,亩产量超过二百六十公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争取明年的产量进一步上提到四百公斤,
科研工作人员研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极大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水肥控制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全程通过手机软件控制施加水肥,做到定时定量不浪费。
不仅是在国内,一些沙漠占地广的国家也会谋求与中方的合作,借鉴中国技术在沙漠上种植农作物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粮食产量。
今年九月份,巴基斯坦与中国合作开展沙漠农业。巴基斯坦有五块大沙漠,曾经的绿植都已退化不见,巴方政府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双方合作项目中就包括沙漠中小麦的种植项目, 巴方大力引进中国的「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机械设备, 通过我国的先进技术共同开发沙漠创新项目,帮助巴方增强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沙漠种植小麦的成功,离不开「沙漠土壤化」技术。科研队伍呕心沥血十几年,终于实现了「绿进沙退」科研目标。
该项技术从二零零八年提出,从植物中提取一种纤维粘合剂,在沙土中加入粘合剂与水搅拌,从而使沙子具备正常土壤的功能,只需一次注入,就能够永久保持状态并自动加强土壤特性。
在这种技术的支撑之下,乌兰布和沙漠、塔卡拉玛干沙漠基地、若尔盖草原沙化区和南海岛礁、 撒哈拉沙漠等地超过20000亩的试验田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改造后的土地能够种植很多农作物,相较于普通土地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在荒漠植被区,只在最初种植的时候需要浇水,随后四年时间里仅仅依靠自然降雨就保障农作物长势良好,防沙固沙效果十分显著。
这项技术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二零一六年至今, 「沙漠土壤化」技术在国内外10多个实验点、各种各样的恶劣条件条件下进行试验,实验面积超过3万亩, 充分验证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零二二年,「沙漠土壤化」项目被英国威廉王子授予「沙漠农业转化」奖。
该奖项来源于其发起的「为地球奋斗奖」中的「保护和恢复自然风貌」奖项,这项技术也是在沙漠中能够顺利种植小麦并量产的关键所在。
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农耕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
在努力实现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沙 漠种小麦将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粮食安全有机融合,在未来一定能够结出更加灿烂的果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