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沪滇合作之后,天天种咖啡的拉祜族农民,终于喝上了

2024-09-29三农

这是中国最长的国道——G219,从新疆喀纳斯到广西东兴,沿中国边境绵延1万公里,名副其实的战略要道。

75年来,无数人在这里用血肉身躯,构筑起守护国土完整、守护边境安宁的钢铁长城。今天,沿边开放的新语境下,世代坚守的国门,也在更好地「开」。

「治国必治边」,今年6月至8月,解放日报「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报道组先后前往西藏、新疆、广西、云南四省区,沿着219国道一路寻访,领悟这几个字的深意。

在这条公认的「国之大道」上,我们读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也看到开放合作、睦邻友好。这背后,正是一个大国的强盛之道。

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改新村有一幢漂亮的二层白色楼房。

今年8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来到改新村。晚上8点多,同行的上海援滇干部就邀请我们去「看排练」。还没走进小楼,记者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还有小朋友们玩耍嬉戏的声音。

原来,县里来的老师正在指导村里的文艺队排练,其中还有几首原创歌曲。文艺队队员们都是改新村的村民,年龄从20岁到50岁,他们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来唱歌跳舞,期待把拉祜族的热情好客展示给更多远方来的客人。

今年5月18日,沪滇协作澜沧改新咖旅庄园正式对外营业,这幢白色小楼正是刚刚建成开业的咖啡培训体验中心。咖啡产业,正在让这个拉祜族村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产业

2022年7月,禹旭晨作为上海援滇干部挂职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如何能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把澜沧乡村建设得更美好、更具有生命力?经过大量调研,禹旭晨和他的同事、挂职澜沧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朴素发现,澜沧县种植咖啡7万亩,咖啡是县里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由于缺乏精深加工能力,澜沧长期以来只售卖咖啡鲜果,大量咖啡鲜果都被外地客商以便宜的价格收购,咖农并没有依托咖啡种植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上海援滇干部禹旭晨,刘雪妍 摄

同时,禹旭晨对于上海咖啡市场也有所了解,作为中国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在上海,咖啡几乎成了白领人手一杯的饮品,众多咖啡企业也将总部设在上海。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桥梁,联动云南资源与上海市场,在咖啡产业方面实现合作,澜沧咖啡未来将大有可为。

最终,禹旭晨和同事谋划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以改新村为样本,打造一个沪滇协作澜沧咖旅庄园,实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改新村平均海拔近1500米,高度、温度都特别适宜咖啡树生长,有成片咖啡地近2000亩,当地咖农都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另外,这里还有着发展文旅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交通便利,离澜沧景迈机场只有15分钟车程。

改新村一景,刘畅 摄

2023年,项目启动建设,包括村容村貌的改造、咖啡一产提质增效、咖啡精深加工厂建设、引进咖旅研学队伍等。「我们找了上海的设计团队来对村庄进行整村规划,同时采用运营前置的理念,引入了两家运营团队。」禹旭晨介绍。上海明谦咖啡有限公司负责二产,运营咖啡精深加工厂;上海乡村笔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三产,运营文旅研学。「我们的目标是将这里打造成澜沧精品咖啡基地,以及中国咖啡研学目的地。」禹旭晨说。

在村里的咖啡精深加工厂,所有咖啡处理设备都已经准备就绪,三间厂房里分别放置着鲜果处理机器、脱壳以及烘焙设备,可以实现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从这里将咖啡鲜果导进机器,经过重力提升、水冲振动除杂后,通过色选机把全红果留下来,青果打出去。全红果进入下一个流程,去除果皮、果肉、果胶,留下咖啡豆,经水洗发酵后烘焙。」上海明谦咖啡改新项目负责人段文指着工厂里的机器,一一介绍。工厂正式运营以后,每年能够处理2500吨咖啡生豆,年产值预计达到2亿元。

咖啡苗,刘雪妍 摄

不仅如此,今年,明谦咖啡还向村民发放了10万株新品种的咖啡苗,并且提供免费种植培训,希望将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成平均亩产达到900公斤以上、咖啡精品率达到30%以上的「高产、优质、生态」咖啡园。

咖啡培训体验中心,刘雪妍 摄

目前,村中曾经闲置的小学校舍已经改造升级成可容纳50人的研学基地,配合1000平方米的咖啡培训体验中心,共同服务于来到改新村的研学团队,满足他们的「吃、住、学」。「开业以来,已经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接待研学团队12个,745人次。」「乡村笔记」改新项目负责人卡卡说。

改变乡村

卫晓林今年20岁,澜沧东回镇人,刚刚从云南技师学院中药学毕业。今年3月,她听朋友说镇里的改新村新开了咖旅庄园,正在招聘咖啡师,就来试试实习。

卫晓林之前没接触过咖啡制作,跟着老师学了几天,又在网上找视频自学,一段时间下来,手冲、拉花都已经像模像样。她给记者看手机里的图片,是她自己设计的咖啡拉花,图案是当地的樱花树。如今每个月,卫晓林都能拿到3000元工资,公司还提供员工宿舍,对于这份工作,她特别满意。

卫晓林在制作咖啡,刘雪妍 摄

改新咖旅庄园项目对村庄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项目初期,县里便将建设方案通过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向大家交底,听取群众的建议。在村容村貌改造阶段,拆除了废弃的猪牛圈和私搭乱建,打造房前屋后的小菜园,臭水沟变成了游览步道,烂泥塘变成了可以开展研学活动的大草坪,改新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咖旅庄园项目完工后,一方面,企业通过租赁厂房向村集体支付租金,村民每年能够拿到分红。另一方面,村民可以在项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创业、就业。「我们对每一户村民都做了入户调查,了解他们有何种资源禀赋,比如是不是能歌善舞,或者是不是做饭很好吃?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开办民宿、农家乐等,融入进咖啡文旅产业当中。」禹旭晨说。今年,改新村村书记带头把自己家的老房子推倒重建,打算建造一个两层楼的民宿供游客入住。

志愿者组织村中孩子做活动,刘雪妍 摄

村民们珍惜、爱护焕然一新的村庄。村里组织每家每户排起值班表,对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定期清扫,保持环境整洁、干净。村里还成立了改新儿童环保小分队,小朋友们捡到垃圾、烟头可以到「乡村笔记」运营的咖啡培训体验中心换取礼品,大家积极性很高。「除此以外,我们还带领村里的孩子举办阅读会,组织村民进行篝火晚会等,在点滴中为乡村发展带来改变。」卡卡补充道。如今,咖啡培训体验中心的墙上画满了彩绘画,是上海敬业中学的学生们来研学时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完成的:穿着旗袍和穿着拉祜族民族服饰的小人站在一起,背后是外滩三件套和澜沧的咖啡树,大家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墙上彩绘,刘雪妍 摄

「群众参与非常重要。」禹旭晨总结道。毕竟,最终项目资产都将留给村集体。只有当他们拥有获得感、参与感,项目才会有持久发展下去的可能。

在咖啡工厂的墙上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招贴画,上面写着:欢迎来做客,村民免费喝咖啡。

改新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咖啡,但在咖旅庄园项目运营之前,大部分的村民从未喝过咖啡。一开始,村民觉得咖啡很酸、很苦。经过一年多的引导,慢慢地,他们已经可以品尝出不同咖啡的层次,比如柑橘的酸味和苹果的酸味并不相同。

村民们终于知道自己种植出来的咖啡究竟是什么味道。

栏目主编:朱珉迕

来源: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