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米袋子」拎稳 「田坝子」装满|毕节市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

2024-03-14三农

初春时节,黔西北大地,春意正浓。

储备农资、翻犁土地、田间管护……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勤劳朴实的农民抓抢农时,积极投身到农事活动中,为今年的丰产丰收孕育希望。

粮食丰,「三农」稳,天下安。作为山区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毕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并重,持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良地应用,大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不断打牢粮食安全基础,粮食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黔西市锦星镇农户驾驶农机耕地

过去一年,毕节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140.05万亩、产量256.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排全省第一,粮食单产提升2.4个百分点。大方县、织金县、赫章县、威宁县等多个粮食生产示范点测产水平突破全省竞赛活动指标,让「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

良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土地孕育五谷,田野滋生万物。

如果说一般农田是「吃饭田」「保命田」的话,高标准农田就是耕地中的精华,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

黔西市雨朵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地势平整,是黔西市优质大米生产基地之一。走进该镇土城村,一片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出现在眼前,村民张廷文来到田边,察看油菜长势的同时,谋划着今年的「种粮大计」,「农田通过改造以后,我们种起来,省心多了,我家就种了十余亩。」

据了解,2020年,雨朵镇将全镇零星分散、高低不平的小田改造成了2000余亩的「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让昔日零碎地重新「活起来」。

「农田建好了,我们也要保护好。」张廷文说,得益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田排水畅通,灌水有保障,也不怕受旱了。

相较于一般农田,高标准农田具有耕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和特点。

为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编制了【毕节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重点建设区域相结合,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和建设内容。

同时,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评审上,探索县直部门、乡镇、村、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农民代表「六方会审」机制,让县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有效履职,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深度参与,让各方面的意见充分沟通,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中充分发挥好村集体和农民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确保将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2023年,毕节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3.53万亩,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块块高标准农田正为毕节现代化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筑牢全市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

良法提高土地增收能力

去年9月,经过测产结果显示,纳雍县曙光镇法杓村麻窝组村民何群的100亩制种玉米亩产干籽粒达578.68公斤,丰收的喜悦让他今年决定扩大种植面积。

「去年净利润赚了10多万,今年要多种点,准备种个千把亩。」谈及今年的种植计划,何群信心满满。信心的来源是农技人员的良法加持。

据了解, 在去年的种植过程中,毕节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胡建风联合团队成员结合实际,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严把基地选择、种植技术及制种质量三关,提高制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我们选择了惠农青2号作为制种品种,从隔离条件、海拔高度、土壤肥力条件、积温多少、光照是否充足等方面严把基地选择关;从错期播种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改父母本行比1:4为1:6增加制种产量、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严把种植技术关;从苗期、抽雄吐丝期、收获期三次去杂去劣,摸包带叶去雄,及时去除母本歇脚苗,人工辅助授粉等方面严把制种质量关。」胡建风说,能用自己的力量为村民带去丰收,倍感骄傲。

良法种田,带动粮食提产量。围绕水稻、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种植,毕节市积极响应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的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激励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粮油生产的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行动,点燃农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产业、服务农户的干事创业热情,为全市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

从耕种管收各环节挖掘增产潜力,农技人员们将水稻「两增一调」、玉米「一增五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鱼」综合种养等高产高效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强技术保障,实现「一田多收」「一业多效」。

据统计,2023年,毕节市参加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基础性示范服务的共有2662人,完成「揭榜挂帅」行动354个。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105个,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134个。

良机为稳粮增收添动力

如果说创新「良法」是在为土地做「加法」,那机械化的普及则在为人工劳作做「减法」。

每年秋收时节,在毕节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台台大型、小型、智慧型农机取代传统人工手割肩扛,在山地田园里尽情挥舞,按下秋收「快进键」,书写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在大方县马场镇双群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示范点,毕节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肖洁带领团队成员推广适宜贵州丘陵山区轻简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播种机、收获机具等,提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生产效率,集成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让示范点实现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在机耕的时候,我们采取动力拖拉机带旋耕机进行土地翻犁作业,机播时采取动力拖拉机和复合播种机播种,病虫害防治的时候采取无人机飞防作业,机收时使用联合收割机、大豆脱粒机等进行收割。」 肖洁表示,因为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示范点亩播种密度玉米在3500-4000株,大豆密度在8000-10000株,达到良种、良法、良机等节本增效和单产提升。

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毕节重点在威宁县开展马铃薯种植机械化装备田间试验与技术集成熟化基地示范、在金沙县开展水稻钵苗育苗移栽装备田间试验与技术集成示范、在大方县开展大豆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在黔西市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化装备田间试验与技术集成示范等,带动农机化水平全程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毕节市累计推广19.43万台(套)农机装备用于农机作业,大力培育9个农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5个县、4个油菜示范点、8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示范点农机技术培训实现全覆盖。

春耕曲已唱响,新使命已到来。毕节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努力成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收图景,守住「米袋子」「菜篮子」,守护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王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