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共和国同龄人|陆建国:「公交世家」一家三代见证重庆公交和城市变迁

2024-10-05三农

刚成为公交驾驶员不久的陆建国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

他们,迎着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出生于1949年,被称为「共和国同龄人」。

他们,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光辉历程的亲历者,更是新中国发展的奋斗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7位重庆的「共和国同龄人」,他们在文化繁荣、交通变化、工业发展、对外开放等各个领域,奉献了青春,挥洒了汗水。他们的故事,也是新中国的成长故事。

今天,来听75岁陆建国的讲述。

人物:陆建国

见证:公交变迁

简介:陆建国,出生于1949年,退休重庆公交司机,开了33年公交车,曾开过黄河牌柴油公共汽车、铰链车、解放牌汽油车等多种车型。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公交司机的接力棒,如今儿子也进入公交系统,一家三代「公交人」,演绎了山城「公交进行曲」。

祝福语: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公交事业越来越好。

陆建国父子俩感受新能源公交车

黄河牌柴油车、无轨电车、铰链车……对于很多重庆人来说,这些名字或许并不熟悉,它们其实就是如今的新能源公共汽车的「前身」,承载着一段段城市发展的记忆。

今年75岁的陆建国,就与这些公交车紧密相连。

他的父亲陆荣楷曾是一名公交驾驶员,陆建国也接力进入公交系统,从公交售票员到驾驶员,一干就是30多年。退休之后,他的儿子陆欣欣也接过了「公交世家」的接力棒。一家三代,用他们的双眼和双手,见证重庆公交和城市的巨大变迁。

铰链车 图由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提供

柴油车、铰链车

他们见证着城市发展变迁

在75岁的陆建国的眼中,公交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与城市共同成长的见证。

他的父亲陆荣楷,是家里第一代公交人。「我记得,他是从50年代开始开公交,我小的时候,他总是开一些比较远的线路,早出晚归,几天见不到是常有的事。后来,又回到位于牛角沱的保养场上班,就是车辆维修的地方,情况才稍微好些了。」陆建国回忆道。

一家人跟公交的缘分也就此开始。

1972年,陆建国也进入了公交系统,成为11路公交的售票员。「当时公交线路不多,11路运行上清寺到江北城区间,是主要的出行线路。」1976年,当了几年售票员之后,陆建国主动学习了驾驶技术,转型成为一名驾驶员,13路,成为他开的第一条线路。

陆建国说,当时的13路运行牛角沱到临江门区间,「当时开的是黄河牌的柴油车,每天早晨很多人坐车,从售票员变成了公交驾驶员,还是很自豪。」在陆建国的印象里,当时因为车少,车上特别拥挤,都是人工关车门,有时候,售票员得下车把乘客推进车里,再上车关门。

「那个时候,大家都把坐公交叫做‘出国’,把公交称为‘几内亚’,就是又挤又累又压的意思,还有人喊公交叫‘古巴’,就是我们重庆话说‘鼓捣巴’的谐音。」回忆以往的乘车场景,陆建国向记者分享起当时人们流行的言子儿。

在陆建国的记忆里,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多,普通型公交车已不能满足需要,就开始有了把两节客车连接起来的铰链式公交车。

「这种公交车载客量很大,高峰时期一辆装得到200多人,但对驾驶员来说考验也更大,个子小了可能抡不动方向盘。」陆建国说,开铰链车更像是一场力气活,尤其是转弯的时候,尤其费力,需要使劲才能抡动大大的机械方向盘,一天下来,手臂酸疼是常有的事。后来,因铰链式公交车适合在平原地区运行,重庆坡坎多,铰链车也逐渐被新型车代替,他也开上了解放牌汽油车。

在车型升级变化的同时,公交线路也在不断增多。为适应发展,陆建国除了城区内的线路,也开起了城郊和长途线路。「我开过到石船、大足的线路,当时的路还不得是现在的柏油路,没得这么宽,都是弯多路不平。」陆建国说,他也一直坚守在公交岗位上,直至退休。

2004年,陆建国从重庆新城公交公司(现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两江公交)的驾驶员岗位上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一直开车至2009年,才真正告别驾驶室,前后开了33年的公交车,陆建国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

「现在走重庆这些路,如果没导航,一时半会儿我还真找不到。」陆建国说,曾经自己对山城道路了如指掌,驾驭公交也是游刃有余,但如今山城道路的快速发展,让他这个「老司机」也需要借助导航。

引擎盖上长大的娃接棒

和公交智能化打起交道

在儿子陆欣欣眼里,小时候父亲是公交驾驶员,一直都是件很值得骄傲和「洋气」的事。

「我记得我小时候坐我爸的车,就喜欢坐车子驾驶室旁边的引擎盖,尤其夏天的时候,像坐在‘加热器’上面,一趟下来衣服裤子都打湿完,但又觉得坐在那儿威风得很。」陆欣欣说,后来,随着车型一代代的更新,缓解夏季乘车困扰的空调车也开始普及。

父亲退休后,受父亲熏陶影响的陆欣欣,也在2004年进入了公交系统,成为了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南部公交的一名驾驶员,他当驾驶员的这段时间,重庆的线路越来越多,空调车也开始逐渐普及,开了5年多的公交车,他又转型幕后,成为一名信息员,开始进行线路勘测等工作。

也是这段时间,陆欣欣也深刻感受着公交转向智能化的巨变。

陆欣欣说,从昔日传统的售票模式到如今普及的无人售票、移动支付,公交车内的设施与服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升级。如今,公交车辆也在向绿色环保、智能化方向发展,新能源公交车的广泛投入使用,极大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新能源汽车比之前的车好开太多,无论是方向盘还是车内助力都非常轻便,并且还无污染、无噪音,提速不换挡非常方便。」陆欣欣表示,进入公交系统20年来,车型是越来越好,站点之间距离也在缩短,道路也越来越宽,除了公交出行之外,地铁、出租车、私家车都四通八达,人们选择出行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

经历着变化的陆建国父子,工作、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但他们对公交的热爱和关注从未减少,如今退休在家的陆建国,也总喜欢让儿子带着自己,坐公交车出行,看着车窗外的变化,用另一种方式感受城市的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 摄影 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