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农村农业部:将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2024-07-25三农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关乎每个人「米袋」的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角,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标准农田」。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的一番话,为我们勾勒出了这场变革的宏伟蓝图。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这个数字背后,是1000多万公里的田间灌排渠道和27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这些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更是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华丽蝶变。

高标准农田,顾名思义,就是按照较高标准建设的农田。它不同于传统的农田,具有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特点。 简单来说,就是把原本分散、零碎的农田,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业装备先进的现代化大田。

这种高标准农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它不仅仅是提高了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 在过去,我们常说农业生产「靠天吃饭」,意思是农作物的收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状况。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我们有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正如张兴旺所说,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的目标。

这种变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中国有近14亿人口,如何解决这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一直是国家最关心的大事之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正是有了这些高标准农田,我国粮食产量才能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然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农业农村部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全面加强建设管理,这就像是为每块农田量身定制一套「成长计划」。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优化布局,明确建设优先序。同时,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确保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开展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农业农村部即将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这就像是给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做一次全面体检,重点检查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是否存在「不通电、不通水、不好用」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高标准农田不仅名副其实,还能持续发挥效益。

最容易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是强化建后管护。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轻管」的倾向,这就像是买了一台先进的农业机械却不懂得如何维护。 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各地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同步谋划管护措施,明确管护责任和标准,确保高标准农田不仅「建得好」,还要「管得好」。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变革。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农田,更改变了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与土地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受益者。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它不仅是对土地的改造,更是对农业现代化的追求。我们正在为中国的农业发展铺就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田野上会呈现出一幅更加美丽、更加丰饶的画卷。 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餐桌与祖国的大地之间那条看不见的纽带,变得更加牢固、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