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发现克氏原螯虾新病原

2024-01-24三农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月23日电(记者周思宇)记者近日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首次发现甲壳类动物的二类疫病病原虾肝肠胞虫能感染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并造成其肝胰腺和肠道组织损伤,揭示了该新病原对相关养殖业的危害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水产养殖】。

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微孢子虫感染与防控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教授陈洁介绍,虾肝肠胞虫主要感染凡纳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易引起对虾生长迟缓综合症,且在育种、育苗体系中不易清除,严重影响对虾养殖周期和经济价值。

该研究团队发现,从凡纳对虾养殖塘中捕捉的共栖野生克氏原螯虾均排白便,其肝胰腺、肠道及白便中存在大量微孢子虫孢子,且肝胰腺和肠道发生萎缩,上皮细胞脱落。该团队对分离的微孢子虫进行鉴定,发现该微孢子虫为虾肝肠胞虫,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超薄切片发现,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细胞被虾肝肠胞虫感染。

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细胞中的虾肝肠胞虫。(西南大学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供图)

「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区与凡纳对虾养殖区域存在重叠,克氏原螯虾具有营底栖、擅攀爬的生活习性,易传播虾肝肠胞虫到不同养殖池或栖息地,造成不同水域的交叉感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元副研究员表示,该研究为对虾养殖过程中防控野生克氏原螯虾传播虾肝肠胞虫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示小龙虾养殖业警惕虾肝肠胞虫可能带来的危害。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