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这些怪象,已经席卷中国各地,你注意到了吗?

2024-07-17三农

谈到了农村男性成为「剩男」、生育率下降、学历通胀和农村社会观念的转变等问题。其中,农村男性成为「剩男」现象引起了热议,农村重男轻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快来看看!

农村男性成为「剩男」,原因是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发展和变化也变得更加明显,然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也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的「剩男」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个人选择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

而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男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延续祖宗香火,所以生了儿子就有了后代。

再加上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儿子能够继承农村宅基地和家产,而女儿嫁出去后则不能继承。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农村人普遍重男轻女,甚至会采取严重手段,如堕胎、溺女等,来达到生儿育女的比例。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倡导和普及,人们对于男女平等意识的觉醒,这种情况正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之前长期存在的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导致了现在性别比失衡的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东方大国农村男性总数超过5亿,女性总数则只有4.7亿。

也就是说,在每100个农村人中,就有近20个男性找不到配偶。

性别比失衡导致了大量农村男性无法组建家庭,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剩男现象的出现。

而这种剩男现象,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劳动力流失、社会老龄化等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缓解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潜在社会问题

东方大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快速消失、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加重等严峻挑战。

为此,东方大国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并鼓励年轻人生育。

然而东方大国的生育率一直都不高,在国际上也是低水平的。

虽然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出生人口有所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东方大国仍然面临着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这是由于东方大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年轻人在生育问题上更加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而非家庭扩张。

再加上之前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存在,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背负着更多父母亲人的养老压力。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年轻人对于生育观念的改变,他们更愿意晚婚或不婚,并且更愿意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政策制定者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缓解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潜在社会问题?

需要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并提供相应支持。

比如可以考虑给予生育补贴、扩大育儿假期等政策来支持年轻父母。

只有如此,才能让年轻人敢于生育、乐于生育。
之前网传一个新闻说一个50多岁的女士再婚后产下一子后去世,有人说她太自私不该生育。但我觉得这位女士应该被支持。因为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她即将迎来暮年时依然有生育欲望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她并没有像大部分人一样安于平凡只顾自己享受晚年。她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希望,这也正是东方大国现在需要推广的价值观念。在尊重个人选择前提下为年轻夫妇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毕竟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别人。

生育率下降

随着东方大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程度普及化程度的提升,东方大国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年轻人更加倾向于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并且更愿意追求个人发展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扩张。

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东方大国过去长期提倡「为国家生育」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再加上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形势波动不定、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等原因,在国内外诸多压力下,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担忧。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面临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缓解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潜在社会问题?

需要在尊重个人选择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并为年轻夫妇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

如提供适当的生育补贴、延长产假假期、建立健全幼托服务体系等,让年轻父母敢于生育、乐于生育。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孩子把工作辞退去外地打工赚钱养家。孩子小时候没父母照顾,在学校表现不好。孩子犯错入狱。母亲悔恨万分:「早知道不该生他!」我觉得故事背后应该反思全社会对于生育以及家庭教育方面是否给予足够关注。这样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年轻人勇敢生育,并应该从全局出发共同努力为每个新生命创造更好成长环境。
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去陪伴孩子成长。就算再富有物质条件也弥补不了心灵上的空缺。我们应该从全局出发共同努力为每个新生命创造更好成长环境。

学历通胀使得大学文凭变得不再稀缺

曾几何时,大学文凭是许多家庭奋斗终身都无法企及一座珍宝山。

那时候大学文凭稀缺并且具备非常高的含金量,在求职市场上非常吃香。

但是随着东方大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学历通胀问题也日益凸显。

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到2020年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要达到40%以上,这就意味着将近一半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再加上很多地方推行「本科无零起点」政策,考试分数线也越来越低,导致许多学渣都能够进入高校学习。

甚至很多本科毕业生还存在就业难、待遇差等问题,而研究生毕业生则面临着博士后待遇却只能当助理研究员等问题,这都反映出了学历通胀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学历通胀让原本稀缺并且具备较高含金量的大学文凭变得「一毛不值」,也让很多本该属于他们的机会被低学历者占据。
其实以前大家最羡慕的就是大学毕业了找工作不用愁,薪水待遇也高,但是如今很多大学毕业生反而成了就业市场中待遇最差,最没有优势,甚至还要面临就业困难的一群人。

教育改革逐渐注重提高质量和实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教育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用性,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

所以教育部门也在近些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政策导向也开始转向对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等非学术型人才群体,例如取消高校自主招生计划招收更多专项技术人才,扶持技工院校等。

相信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历通胀问题将会逐渐缓解,许多留学生们也会对回国工作放心许多。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读书好好读,将来不愁没出息」,但是其实随着时代变化,大家已经认识到,仅仅靠读书是很难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所以除了读书外,运动、兴趣培养、实践锻炼等方面同样需要关注和培养。

帮助学生和在职人员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学历通胀最大原因还是在于过去盲目追求文凭,但却忽视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这也导致了许多「纸上英雄」出现。

他们虽然文凭很高,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却很难胜任,导致企业和单位不得不进行培训和调整,增加了用人成本和工作强度。

所以当局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引导大家正确看待学历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文凭,而忽视了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可以增加实习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更早接触真实职场环境,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对于已经参加工作并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员来说,相关部门也可以推行「三通两平」政策等方案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和学习。
其实曾经网传过一个段子: 「考试蒙了个富婆结果娶了个穷光蛋」,其实这话反映出了学历与能力之间关系曾经存在着误区。虽然文凭能够代表一定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但是却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能力才是硬道理。

农村社会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

农村中长期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农村发展,很多家庭已经开始改变过去陈旧观念,更加尊重女性权利,并给予她们更多机会和空间去发展自己。

很多地方也开始推行扶持农村女性创业、给予她们专项政策支持等措施,许多农村女性都因此获益良多。

再加上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像城市里面普遍流行「三观合一」的理念,在农村里面也开始逐渐获得推广。

再加上许多城市年轻人回乡创业或者乡村振兴项目蓬勃发展,使得农村社会文化氛围变得更加开放包容,也给予农村女性更多发展空间。
其实每个女性都值得被尊重。无论她们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或者身份地位。我们应该根据个体能力来评价每个人,而不应该将标签贴在别人身上。

结语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缓解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潜在社会问题。而教育改革逐渐注重提高质量和实用性,也是解决学历通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农村社会来说,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氛围将给予农村女性更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