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天和理论报告库: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南充市走马镇为例

2024-02-18三农

摘 要:在总结林下经济种养殖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南充市高坪区走马镇实地走访调研,把握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当地发展林下种养殖产业可获效益,探讨当地适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技术引领生产,以科研支撑产业针对性建议;将产业道打造为景观道,加快培育休闲农业旅游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策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两山」理论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其内涵在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绿富同兴之道。「林下经济」作为积极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实现林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受到国家政府层面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业[1],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体制机制转型的历史方位,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改善林下种植面积,还可以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模式优势[2]。南充市高坪区走马镇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良好条件。走马镇地处高坪区中心腹地,距区政府12.6 km,幅员面积37 km2,下辖13个自然村,南部属于浅丘宽谷带坝地区,北部属于中丘中谷地区。近年来在南充市政府政策支持下,该镇开始发展晚熟柑橘产业,已建成12000余亩标准化晚熟柑橘基地。本文以走马镇林农实地调研走访情况为背景,探讨具体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总结其特点和效益,对今后区域可持续化发展提出建议,对区域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文献综述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依靠科技支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与林荫优势,协同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等产业的复合经营模式。林下经济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林上产业[3]。

近代林业发展理论发轫于欧洲[4],King[5]在1968年将农林多产业组合发展的经营方式定义为农林复合经营,并于1977年国际农林研究中心(ICRAF)成立时正式提出该概念[6]。针对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推广方法,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研究。Vergara[7]和Prinsley[8]分别对农林经营模式进行了划分和辅助证明。新世纪以来对绿色经济及绿色转型的重视促进了林学理论与学科的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学科理论顺应全球涉林交叉学科前沿发展趋势而生,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布了【关于非木材林产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未来行动计划】[9],开发和利用非木质林产品的相关研究不断涌现。我国在利用林下闲置土地和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方面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林下经济一词始于仲崇玺[10]的研究,并由姜秀华[11]完善了相应概念。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不断丰富林下经济内涵。顾晓君[12]等学者提出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目标,李东明[13]指出国有林场是林下经济发展主力。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4-16]、林下经济新技术方法应用[17]与林下经济发展政策深入优化[18]三方面因素推动下,我国林下经济自21世纪以来完成了由生产实践至学科化发展的转变。国内林下经济除概念与政策阐述外,研究日趋细致,对以下领域关注日重:①基于地域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如黄映晖[19]通过对京郊区县研究,阐述了11种发展模式;②林下经济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如王坤[20]通过研究黑龙江省林业企业,总结基础设施投资额度、林下经济总产值、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和林下经济结构系数对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由高至低的影响作用;③林下经济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如董姝娜[21]通过分析吉林省长白山地区重点国有林场数据,肯定了经济结构因子对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突出作用;④全面停伐背景下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如刘桂艳[22]通过调研内蒙古森工企业,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和内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并提出相应政策启示。

2 晚熟柑橘林下经济模式

2.1 柑橘林下种植模式

林下种植模式是一种「套种+共生」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23],柑橘林下种植即采用「柑橘+」的套种模式,涵盖以下模式:

①橘菜间种。利用柑橘的行间空隙可套种蔬菜,如辣椒、茄子、冬瓜、宝栗南瓜、大蒜、洋葱、青菜,叶用蔬菜如油菜、芦笋、韭菜苔等。

②橘豆间种。柑橘树下套种理想作物是一年生的豆科植物,如青豆、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胡豆、荷兰豆等。

③橘果间种。柑橘树里栽种西瓜、甜瓜等,施用当地农户养殖家禽牲畜产生粪便通过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以保证其品质和口感。

④橘药间种。柑橘树下适宜ph值6左右的植物生长,可套种药用植物如白术、芍药、麦冬、百合、黄精、白芨、白芷[24]、重楼、半夏、丹参、淡竹叶、车前草、菊花等。

⑤橘菌套种。柑橘林田垄地带由于果木遮蔽性强、散射光充足,且通风条件良好,因地制宜依托当地温湿度条件选择适宜的食用菌种,对其进行人工促繁、采集和加工[25],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菌渣又可培肥土壤,提供柑橘生长所需养分。

⑥橘茶间种。林茶间作作为一种农林复合经营系统[26],其共生组成部分林木与茶树在空间位置分列上下,发育时间交叠前后。林木为茶树的生长遮阳存水,保温防冻,充分调节种植区小气候,降低茶树遭受灾害性天气侵蚀风险。适宜的荫蔽度可有效减少茶叶粗纤维含量,提高茶叶柔嫩度,提升产茶品质。

⑦橘粮间种。除粮食作物中的豆类外,柑橘还可套种花生、马铃薯等。

⑧橘草间种。柑橘树下种植苕子草、黑麦草等绿肥植物以固水土、肥土地。春季,黑麦草和苕子草生长可以降低地表温度,抑制杂草生长,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夏天,草枯萎形成枯草覆盖层,可保持水土,增加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力。

2.2 柑橘林下养殖模式

依托林地之间的空余土地,在其间饲养牲畜家禽、特种野生动物的立体养殖方式。区分于传统养殖方式,林下养殖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林畜共利,品质优良。饲养畜禽于林下原生态养殖环境,活动范围较广并摄取自然食源,产肉率高且肉质较集中饲养更佳。畜禽食性有利于环境病虫害减少,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可提高林木长势,达到两方共利的效果。其二,条件易得,投入较少,收效快[27]。发展林下养殖无需搭建专业养殖环境,前期投入较少,生态产品契合当下消费需求,且生长周期较短,养殖回报较快。

3 走马镇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柑橘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3.1 南充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南充市古称「果州」,以其盛产柑橘而闻名。近年来,南充市着力推进建设「中国晚熟柑橘之乡」。自1993年至2020年近30年间,南充市柑橘产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见图1),2010年南充市启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百公里柑橘产业带」等多项产业规划与政策支持下,柑橘产量逐年稳步提升,由2010年 318 834 t 上升至2020年 469 052 t,年均增长率为3.94%。全市柑橘种植总面积达8.67万hm2,产量约65万t。南充市高坪区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县,柑橘产业发展快速,其所辖走马镇的万亩柑橘园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为发展复合种植和生态综合种养的柑橘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柑橘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走马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2.1 经济效益

据实地走访调研,镇内宜因地制宜发展橘药间种、橘菌间种、橘草间种三类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利用ArcGIS软件,基于ESRI土地利用数据叠加谷歌影像地图,采用编辑工具确定出走马镇园地区块(见图1),计算园地总面积为 62 660.2亩,园地面积广阔,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较好。

根据实际调研,林下种植不同经济作物产量、成本、产值及收益见表1所示。

宜结合市场调研与专家评估、农户意愿等多方因素,因地制宜分配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3.2.2 生态效益

柑橘树四季常青,树形美观,能吸收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可作为生态绿化用林广泛栽培。同时,依托相对稀缺的林地资源及闲置的土地资源,促使模式简单的林业经济向着多元化新兴模式方向转变。此举可以帮助林下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与国家提出的「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相适应。

3.2.3 社会效益

大力发展柑橘林下经济,可以盘活山区闲置土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强院地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致富增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地区产业互补、经济互嵌,带动当地就业、缓解劳动人口流失[28],降低地区留守儿童率,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发展。

4 走马镇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4.1 林下经济尚处起步阶段,信息不畅,集约化程度低

实地调研发现,走马镇林下经济发展薄弱,仅有零星柑橘和毛豆间种,未形成可预期的规模化收益。同时,林下经济产品需求和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29],当地市场信息获取程度较低,缺乏相应风险评估机制,致使产品种类趋同性高,经济效益难以得到保障。

4.2 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

走马镇社会经济水平受区位因素影响,科学技术能力落后,农户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过往经验。域内缺乏林下经济主动发展意识,产业粗放,相关技术流程和产业规范尚未建立。涉农科研院所参与本地区林下经济资源培育及利用程度较低。

4.3 资金来源短缺,林下经济发展受限

域内农户在林下经济生产中普遍面临银行贷款条件限制严格、手续繁琐等问题,导致农户难以通过信贷方式提升生产资金投入[30],挫伤了农户投入林下经济生产的积极性。本地企业缺乏多渠道融资方式、融资平台不健全,难以通过金融方式稳定生产成本,不利于规模化发展。

4.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林下经济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域内相关部门机构发展意愿不足,未认识到林下经济发展对林业资源再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积极意义[7],在政策倾斜扶持上力度薄弱,鼓励措施模糊,未形成脉络清晰的发展思路及相关规划。

5 走马镇晚熟柑橘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5.1 政府充分引导,规划做优产业

作为一种高效循环化体系[31],林下种养体系的推广与应用离不开政府引导。在金融鼓励方面,除落实省级林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应针对辖区不同区域或不同发展模式制定相适宜的林业补助。在政策引导方面,确立规划先行发展原则,将林下经济发展列入专项建设任务,把握并依托本地区禀赋优势,以错位发展争取在与周边地区竞争中占据市场生态位,将地方特色融入专业化生产。在操作实践中,树立先行先试理念,在发展初期培育先行试点,扶持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引领打造规模集群化林下经济产业。

5.2 以技术引领生产,以科研支撑产业

林下经济作为基于高新技术兴起的全产业链式林业[31],科技的注入与扶持对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积极搭建技术沟通桥梁,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平台,积极对接相关技术人员,突破旧有发展状态,迭育本地优良品种,引入新技术与新发展模式[32]。成立相关技术服务小组,定期鼓励涉农高校开展「扶农助农」社会实践与研究活动,积极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与农业技术宣讲。加强「智慧农业」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实现林业的多元化管理与资源的精准共享[33]。

5.3 采用橘药、橘菌、橘草间种模式,实现一地多收

5.3.1 橘药间种

优化间作品种搭配,种植山栀花、紫菊,园内辟出游道,制高点搭建小观景台,形成高低错落、径曲花簇的花田景观,以增强景观视觉效果。山栀花的果实经过晾晒烘干可作药材,其色素可用于食品、化妆品、染印等行业[34]。紫菊作为一种兼具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菊科植物,食用功效、养生保健功效明显。

5.3.2 橘菌间种

柑橘树下套种羊肚菌的技术已较为成熟。大球盖菇[35]则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品种蘑菇,其生长所需条件不高,无需搭建菇棚,可实现「树结果,地出菇」、立体发展、废料肥土、综合效益显著的目的。两种菌类口感鲜香,可吸引游客采摘,增强参与性和体验感。

5.3.3 橘草间种

本地区可采用柑橘套种食叶草,同时发展食叶草系列产品加工制造,如食叶草植物蛋白挂面、食叶草植物营养粉等[36]。

5.3.4 橘下养殖

随着柑橘树冠扩大伸展,间种面积逐年缩小,待树冠封行后停止间种。但可发展林下养殖,上种下养。柑橘树下可引进优质品种,如浙东白鹅,一年可养三茬,每茬只需72天时间即可上市。

5.4 将产业道打造为景观道,加快培育休闲农业旅游

5.4.1 注入文化内涵,形成复合产业观光环线

走马镇现有穿村而过的产业主干道13 km,宜打造为主题景观大道,入口、出口处作为形象的重要节点展示橘文化,主道则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展示走马镇民俗文化和途经四村的特色文化,新建骑游驿站、休憩设施,布置景观小品、指引标识等。

5.4.2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策划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

依托走马镇柑橘、中药材特色产业开设民宿客栈、农家乐,完善住宿、餐饮等旅游接待服务,举办柑橘节、山栀子花节和紫菊品鉴节,以节造势,聚集人气,刺激和带动旅游消费,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5 拓展宣传渠道,以品牌助力发展

提升林下经济发展品牌意识,推动本地林下农副文旅产品「走出去」。积极完善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现代化生产管理机制,加强产品销售后续服务能力建设。借助「智慧农业」发展导向,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农村电商,开展「抖音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营销推广,助力地区优质林下产品对外推介。

在政策引导与技术支出下,走马镇林下经济宜采取橘药、橘菌、橘草间种模式,以柑橘及柑橘林下经济产业为引领开发乡村旅游,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推进走马镇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镇」(见图2)。

6 结语

林下经济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产物,能够促进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对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十分有利。走马镇林下经济产业持续发展离不开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尊重本地区实际,发挥本土优势,严格落实科学发展原则。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投入力度,改变固有的、与新发展理念不符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走马镇林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走马镇林下经济发展要以人才战略为重要抓手,大力聘用、培养具有前瞻性人才;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坚持科学引领导向,持续推进林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带动农民收入提升,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赢。通过发展晚熟柑橘林下经济,打造产业道,整合资源,推进特色农业景观化提升,变园区为景区,完善产业链,植入新业态,做大做强示范基地,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 唐瑞临(1997-),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林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