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当代愚公」倾家荡产为村民修路,路通了村富了,却被村民举报了

2024-02-19三农

俗话说: 「要想富,先修路」,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脱离贫困到小康生活的农村地区,大多数都是从修路开始的,一条路能打通一个村庄的经济和文化命脉。

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却有一位现实版的「愚公」,不计回报的他倾尽所有为村里子修了一条路,也是因为这条路村子都过上了富裕生活,本该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村民结果却给他举报了,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修路遭罚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修路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 不管是铁路还是公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部分大山地区,修路依然成为了阻碍。

生活在四川攀枝花 啊喇乡的何元能,却因为修复土路,背负上了巨额的罚款,并且还是他自费修的一条路,然而这条路却成为了他的「烦心路」,他修的路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的家住在真正的山区之中,从家中到城区就要耗费几个小时之久,并且行驶山路时只能依靠双腿,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通过,这也成为了他出行的难题。

他居住在这里是因为当初承包了山上的一片田地,但是由于位置的原因和交通不够便利,效益一直都不够好,他也明白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重修这条山路。

他把原有的山路,重新修正并且扩宽 ,可以让交通工具通行,不光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的村民方便上山,然而路还没修好多久,便遭到了他人的举报,遭到了当地森林公安局的处罚, 罚款金额高达4万余元。

何元能修路的钱,本就是东拼西凑加上贷款来的,现在的他如何去交付罚款呢,心中不服的他,将当地的公安局告上法庭,不过判决依然是驳回了他的上诉, 尽管他是为村民和防火提供了便利,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也不能免除对他的处罚。

因为何元能修路时,并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没有合法的手续就擅自动工,违法在前, 在二次上诉时,依然被驳回了申请,只能接受当地的行政处罚。

尽管他的主观意愿是为了便利,但是擅自占用公共土地,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这巨额的罚款,让本就是困难户的何元能一家根本无力偿还。

对于是否减轻对他的处罚行为,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接下来这位「愚公」却有着和他截然相反的命运。

出身大山之中

1952年, 张荣锁出生在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这个村子身处太行山脉深处,与外界几乎是处于失联的状态,想进来不是易事,想出去更是难上加难,光是中间的山峰都多到40多座,更是无路可走。

在这里生活的960人,其生活也是贫困、贫穷的,没有水没有电,完全处在旧社会之中,靠着自给自足,以物换物而生活, 而在这里生活的张荣锁便从小经历这一切,这也许就是日后他重回这里改变的初心。

入伍创业之路

尽管回龙村是落后的,当时的改革春风还是吹进了这个贫穷的山村之中,张荣锁也是接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在老师的指引下,他深知只有走出大山,才能改变现状。

高中毕业之后的张荣锁选择了应征入伍,这一刻他终于可以离开这座束缚他的大山,出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去感受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离开大山他就走了6个小时之久。

初到新兵连的那天,许多战友都在讲述和介绍自己家乡的美景和特色,唯独张荣锁一言不发、神情低落,在指导员的要求下,他也介绍起了自己的家乡, 他把家乡描绘的如何繁华,不过和真实的现象却截然不同, 这也成为了他的心结。

也正是这一行为,激励了当时的张荣锁,他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如何的困难,他要在部队磨练、锻炼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用来帮助回龙村的建设,这个种子的萌芽在此刻生根发芽。

在部队的日子里,他几乎当遍了所有的军种,每一个技术都被他得以掌握, 在日后回到回龙村时,他所做的建设,多数都是按照当时在部队学习到的来管理的,他把在部队学习到的东西都用在了建设回龙村上。

转业之后的张荣锁并没有回到家乡,这几年的经历也让他明白,现在的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资金的加持是万万不行的 ,从底层的厨师、开车工作做起,一直到后来的石料加工厂,他成为了一名企业家, 手中积攒了足够的资金,此时的他忘记了当初的萌芽了吗?

显然,张荣锁并没有忘记, 尽管此时的他风生水起,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他在外面的事迹也很快传回了回龙村,村子里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想让他回来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早已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失了双眼,根本不会再一次回到那个好不容易走出去的贫困山区,可是张荣锁他却义无反顾的做到了。

人民的好干部

1993年, 张荣锁放弃了自己蒸蒸日上的生意,毅然决然的重返回龙村,来到那个他从小生活的地方担任党支部的书记, 他回来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他也成为了自己致富也不忘家乡的好同志。

他也没有盲目的投入到建设中,而是在调查了解之后,制定了 「 先架电、后治坡,修通公路通汽车」 的目标方针,此时的回龙村依然没有用上电,因为地形的原因,根本无法架设电路。

既然无法架设电线,那就自己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呼吁起村里的村民共同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自己就亲自去每个大山里规划铺设的线路, 毕竟要照顾到17个自然村的村民,这是一件艰难的任务。

在线路规划好之后,就是铺设了,这里的路连人都不好走, 百斤重的电线杆愣是被村民们一根根扛上了高山之上,历经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几十根的高压线杆立在了回龙村的各个山间之中。

1994年, 全村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迎接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当张荣锁支书推上电闸的时候,全村都明亮了起来,村民们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再也不用摸黑出门,使用煤油灯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虽然电是方便了,但是电费却不是他们能够承担的,此时的回龙村并没有走出贫困的阴影, 张荣锁下一步就决定治坡,然后发展经济建设,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虽然回龙村地处山区,但是这路的土地却异常的肥沃,如果能发展种植业,一定可以打破贫困的枷锁, 在多方了解、请教专业人士之后,决定在这片土地上种果树,在面对村民没有多余的钱来支付种子时,张荣锁主动的为大家垫付了其中的费用。

不出所料,这批果树的种植时正确的,村民们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加相信支书张荣锁, 他从种植到销售,都亲力亲为的帮助乡亲们排忧解难, 可以说是让他们躺着就把钱到了口袋里。

还是那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张荣锁自然也是明白,不修路的话,回龙村依然还是处于封闭的状态,不过在回龙村这样的地势种修路,那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到处都是悬崖峭壁的山路,看起来根本时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却在后面真的被张荣锁解决了。

1997年, 张荣锁决定开始修路,征服眼前的「十万大山」,他带领着党员、民兵和村民踏上修路的征程,在此期间,国家并没有出资帮助, 全是靠着当初张荣锁做生意攒下的百万家产来支撑的,他不惜散尽家财也要修路。

这一修就是三年之久,无论风吹雨打还是春夏秋冬,他都带领着队伍走在第一线,看着百人劳动的场景,他又回想起了当时在部队的日子,如同打仗一般。

三年之后,张荣锁带领群众在绝壁上修建成了一条8公里长的挂壁公路,从9座大山之中穿引而出,更是在悬崖上修建了一千米长的「S」型的隧道, 此时终于打通了回龙村和外界的道路,也让他散尽了家财,不过他并不后悔。

当有人问到他,这么难修的路,有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己也是掏出家底,这样做值得吗?后悔吗?看着眼前自己带领建设的「壮举」,他意味深长的回答道……

他是村书记、曾经是一名军人,再多的困难也不放弃,尽管他明白这个道路的不易,也义无反顾的冲在最前方,人民的干部为人民,他不牺牲谁来牺牲呢?他认为能造福一方百姓,就是值得的!

遭他人的举报

2015年, 本来他应该是地方爱戴的村官,让这个从一无所有的村里,到如今的发家致富,然而有些人不想着怎么感谢张荣锁支书, 反而合起伙来将他向上级举报他贪污受贿,学历造假等罪名。

人在做,天在看,张荣锁真真切切的为村民做出了实质性的改变,他自己坚持着党的信念在心中,身正不怕影子歪,任由他们去议论好了,时间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结语

2002年之后, 张荣锁支书又带领着全村人,建设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研发自己的产品,还发展起了旅游业,让每家每户的村民都过上小康生活,摆脱了贫困村的称号。

他利用了8年的时间,让回龙村脱胎换骨, 正是有着千千万万像张荣锁一样的村干部在默默前行,才使得我国多数贫困村庄成功脱困,当然还有党和国家的正确方针作为指引, 张荣锁他为回龙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如今的他依然还在规划着回龙村的宏伟蓝图。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农民自费修路被罚,能适用「轻微违法免罚」吗】

红星新闻:【村民自费修山路被罚4万 告森林公安局败诉,叹「修路代价太沉重」】

中国网:【张荣锁】

中央电视台:【「2002·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

大河报:【「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主题报道之三十八 ∣ 千米绝壁凿开「通天路」一锤一斧锻出「回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