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评论丨只有一名学生的乡村小学,不能用成本「算计」受教育权

2024-10-27三农

「一个人的小学」是一种面向社会的人文教育,这是在向人们展示教育的公平底色。在种种成本「算计」之外,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更值得珍视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长春一乡村小学只有一名学生就读。视频中,在这所小学,一名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一名老师在教室里看管。据极目新闻报道,当地政府部门一名工作人员证实,该乡村小学里确实有一名六年级学生就读。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生不需要帮助。

这不失为有人情味的一幕:只要有一个学生,学校就会为其敞开。这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对受教育权的尊重。但此事在网上也引发了一定争议,有网友认为这是「浪费资源」,「难道让几个老师围着一个学生吗」「为什么不能让该生转去镇上的学校」……有人觉得,为了一个学生开一所学校,并「不划算」。

目前该小学在正常运营,这名学生缘何坚持一个人在该校上学,尚不得知。但这不是衡量是否「划算」的标准,不能认为编制、开支、经费这些有形资源,就比受教育权这种无法量化的权利更重要。其实从教育本身来说,「浪费」「节约」等很难厘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投入,尤其是义务教育,目的就是保障孩子有学可上。 如果说「一个人的小学」是一种「浪费」,那么尽可能地把学生塞到一所学校里,指望最少的老师教最多的学生,就是一种「节约」吗? 资源存在的意义就是使用,只要资源确实物尽其用,那么也谈不上什么浪费。

查阅以往报道可以发现,此类现象并不罕见。比如去年,榆林某乡村小学一年级仅剩一名学生,学生班主任表示,一个孩子也会好好带,会一直坚持下去;2016年,平江县一乡村小学二年级唯一的班级内,只有一名学生,该小学一共只有7名学生。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过渡现象。随着学生数量减少或是毕业,不少村小的结局大概率可能是难以为继进而关闭,这和当前人口迁徙集中的大趋势有关。根据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35万所,比上年减少5645所,下降3.79%。另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01—2021年,国内乡村小学从416100余所减少至81547所,减幅达80.4%。

即便趋势可以预计,但也不意味着可以用「资源浪费」「为什么不转走」的理由,去轻易地强迫他人的教育选择。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待这些家庭,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状况和条件,每个孩子也都有受教育权,只要有可能,村小依然有义务也应当尽全力去教育学生。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只要有需要,村小就有存在的必要。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小学」也是一种面向社会的人文教育,这是在向人们展示教育的公平底色。在种种成本「算计」之外,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更值得珍视。

可以预计的是,今后村小的存在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甚至淹没不见,会成为很多人的集体乡愁——它是多少人改变命运、走出乡村的起点,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就此消失。我们应当对村小抱有敬意,也允许它体面的存在和退出。而在眼下,只要有学生在,只要有村小在坚守教育,就不妨予以支持。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