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好文回顾 | 不管孩子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两点能力都是通用的

2024-02-18教育

本文看点:

近年来,周边环境的变化肉眼可见,今后的走向似乎也扑朔迷离——很多家长因此迷茫:我究竟应该让孩子走哪条路?我又该如何判断我的孩子适合那条路?

但其实,关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些关键点是一直固定的,你需要了解一下……

未来社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养?哪些方面是智能不可替代的能力?择业时最重要的那个point是什么?选择的契机将在什么时候出现?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妈妈的怀抱,到步入校园;尽管孩子还小,但在陪伴和观察中,爸爸妈妈的心头也或许已经开始萦绕着这些问题。

当下正处在百年一遇之大变局中,新环境、新科技催生出许多新职业,未来社会的发展或许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将来会出现怎样的职业更是无法琢磨。我们总是不禁为孩子感到兴奋,同时又带着一丝担心。 今天的孩子,等他们长大踏入社会,将会面临什么?又将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近日,景芳对话多位大咖,就当下热点热聊的同时,也替小朋友们问了一些关于职业的问题。用与未来世界连接的新型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孩子,将让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人生!

本文的三位嘉宾中,有两位建筑师,一位律师,不管是否对这两种职业感兴趣,大家都可以跟随他们穿越时空,看看当时是怎样做选择的。Let’s go!

1

—王冲—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目前是清华大学设计院(简明工作室)的一名设计师。全程参与冬奥会的建设项目「雪如意」张家口崇里跳台。

2021年10月,雪如意完成赛道认证,得到国际雪联认证专家高度评价:这是我见过全球最棒的比赛场馆之一!

【郝景芳】 王老师参与冬奥会的整个过程,有什么收获?

【王冲】 完成之后,我们认识了很多不同团队的、不同类型的人,集思广益,知道了大家的诉求,在经过多轮的沟通与诉求之后,其实是有答案的,只是说你可能不太知道这种来龙去脉而已。

【郝景芳】 那是不是有很多沟通的难度啊?还是有什么沟通魔法,让这么多技术领域、国内外专家、团队都能和谐共处?

【王冲】 很多专家提的意见是非常积极的:你告诉他你的情况,他会根据你的情况,提一个你和他都能接受的建议。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态度。 沟通的目的是把大家的工作推进好,而不是把意志强行抵加给别人。

当别人的意见和你有不同的时候,要真正去聆听他真正的诉求是什么,当你听清楚对方的诉求,你可能会明白,你们俩的诉求,未必冲突。

【郝景芳】 而在生活中,这种批评性的建议太多了,搞的双方都不舒服,工作效率也很低。你觉得在工作中,是理性占的多一些,还是艺术的感性更占主导地位呢?

【王冲】 在我看来,更多的还是一个思辩的过程。很多时候,我是 在对比和反思中来做事情 、来推进的。

比如很多外面看起来很美的东西,其实它背后支撑的结构,是很完善的,你 只有去反思它、推断它,反驳它,才会发现背后的逻辑结构

我认为一名真正的职业建筑师,要思考在反馈的背后代表的一种思想,或者一种文化的推进,整个的社会背景。

回答好一个社会的提问,建筑才是一个好的建筑。去提问、发现生活的问题,用我们能做的事情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在我看来才是一名负责任的职业的建筑师。

【郝景芳】 您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成为建筑师呢?

【王冲】 首先他 要喜欢写写画画 ,对小朋友来说,你不应该要求他画的美,而是他要喜欢去画,能画出自己的逻辑和道理。

在画的过程会有思考,从思维到手,能够很好的连贯,用你的手能表达出来你想要的东西 ,这样的小朋友可能会更适合。

【郝景芳】 那你们在招聘的时候,最看重哪方面的能力呢?

【王冲】 一个是需要有 灵感和创意 ,对于建筑的想象,这种创造型的人才;另外一点还是需要有 全球的视野 ,了解这个世界上、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趋势以及社会发展是怎样的。

2

—邓慧姝—

清华大学博士,清华建筑设计团队成员,2016年读博开始就参与进冬奥会场馆建设,进入冬奥会场馆的前期设计工作,其中也包括了雪如意、雪飞天的设计过程,并根据场馆做学术上的总结。

【郝景芳】 每一行都有自己了不起的地方,拿建筑师行业来说,建筑师自己就是综合性的人才,不仅懂得建筑艺术,还涉猎相关学科领域。你怎么评价建筑师行业?

【邓慧姝】 建筑行业有一点特殊,它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是实证的、客观的,也是审美的、人文的。 作为建筑师,自己要像「万精油」,也就是什么都会一点、了解一点,有一个综合的能力。

作为建筑师,一方面能够 把想象的东西变成现实 ,通过建筑能够影响整个城市人的生活,要妥善实现它;另一方面,要 有哲学的、艺术的、人文的素养和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作为建筑师)要对大家的生活有同理心,不能说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就完全只表达自己的想法。相反,我们应该 去观察大家是怎么生活的,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怎样生活地方便,怎样在城市中间获得乐趣…… 然后我们去吸取这些元素,再把它们转换出来,实打实地造出来相应的建筑,希望大家在建筑中玩耍、看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快乐、美好、生活的尊严感和喜悦。

这不是专业性的要求,但是我们希望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这样锻炼自己。

【郝景芳】 我跟建筑师交流的时候,他们并不完全说「哪个造型好看」,「我喜欢哪个样子」,而是经常提到空间、生活方式。建筑本质上是营造一个生活空间,有了建筑,人们就有了生活方式在里面,建筑师希望用建筑去影响人们的生活。我很想知道,你当初是怎样走向建筑设计师这样一条路的?

【邓慧姝】 我本科开始在清华学习建筑学专业。这个想法是从高中就有的,其实当时想法有点「幼稚」。

我个人非常喜欢画画,也曾参加物理的奥林匹克竞赛,我就在想,什么专业既有物理的特性、又能发挥绘画的特长?所以当时和招生老师聊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知道有了建筑设计这么一个专业。

进这个专业十年多了,没有后悔,直到现在也坚持热爱,在这个过程中,从个人角度来看是有成就感的。拿雪如意的跳台来说,从只能在电脑里看到的一个小小模型,到建成后一个两百多米的建筑展现在眼前,心里很有感触,这就是建筑师的成就感所在。

3

—尹晓尧—

美国科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斜杠」宝爸。

【郝景芳】 当初你是自己决定学法律的吗?为什么去学法律,后来是如何决定要做律师的?

【尹晓尧】 小时候能够思考的模型,能够看到的东西并没有那么多,很难一步步地去全面了解一个行业。我想学法律,可能仅仅是凭很简单的冲动,年轻的、对世界美好的幻想,还有就是基础的知识给我造成了某一种对知识、学问的向往。

我受到的最大的影响,是当时【波士顿法律】、【白宫风云】等律政剧,这些剧给我带来非常大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觉得学法律可以拥有好的工具,好的思考体系,而且看上去体面光鲜又帅气,可以改变世界。

进入法学院后还是蛮辛苦的,和美国人一起竞争,因为成绩不错,进入了华尔街比较好的律所。一路走来,我认为这是一份职业,一种思考,是一系列的工具。作为本身来讲,我希望通过法律本身推动一些东西的初心还是没有改变。

【郝景芳】 你经历了从法律博士到律师的职业道路,那么如果有孩子也有兴趣学法律,或者想进入这个行业,你有没有建议或意见给他们?

【尹晓尧】 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不一样的一点是。国内的话,如果自身有想法,成绩也好,本科就可以念法律了,会有多个法律内的赛道可以选。国外的话,语言能力要强,在美国的法学院,是和美国人竞争,和一帮外国人竞争;美国有一定考试、应试的标准,大学成绩要好;同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 提升思辨的能力,理解世界的能力

不光是法律,我在想,我们这个时代进步很快、变化很快,很多时候,如果人落伍了,原因是缺乏对复杂事件、复杂工具理解和使用的能力,这里面需要的是学习、理解、阅读、思考和输出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往往只能做简单的事情,解决不了复杂的问题,提供不了价值,同样的,法律也念得不好,也申请不到好的学校,进入到一个行业里也难做好。

王老师 谈及建筑师职业的时候,谈到「思辨」、「灵感、创意」、「全球视野」这样一些关键词; 邓博士 物理好、又爱画画,所以选了建筑这样一个综合、跨学科的领域; 尹律师 因律政剧而对律师这个行业产生了美好的想象,同样提到了思辨的能力、理解世界的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会发现,尽管是两个不同的职业,背后需要的底层能力却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 「思辨」 ,或者称之为 「思考的能力」

而这样的能力,以及灵感、视野、理解世界的能力,来自于哪里呢?其实几位嘉宾也有给出答案,那就是 「跨学科」

跨学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大,更是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共生共长,推动一个人的内心更加丰盈,视野不断突破边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力不断增强。

正如景芳所说,这也正是她一直以来坚定地推动通识教育的原因。

当能力的触角更长,便能触及更远、更大的远方。作为父母,我们现在能做的,或许就是不断地为他提供养料和空间,让他的「能力触角」长一点,更长一点。

互动话题

你的孩子以后的理想职业是什么?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