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年轻人试错成本有多高?保安奋斗十年考上央美,如今却不如流浪汉

2024-10-10教育

今年34岁的李城,曾经因为以"保安身份考上央美"而一度成为网红。这位当年的"励志典型"如今却过着月入仅千元的生活。他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于梦想、成功和人生价值的深思。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光芒四射的"励志哥"沦落至此?这背后又折射出了哪些社会现实?

李城的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那一年,18岁的他参加高考,却因分数不理想与心仪的中央美术学院失之交臂。不甘心的他选择了复读,然而连续几年的努力都未能如愿。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无法支持他长期复读。无奈之下,李城只好外出打工。

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2010年,李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中央美院的一名保安。站在梦想的校门外,他的内心五味杂陈。 每天看着莘莘学子进进出出,李城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重拾画笔,实现自己的艺术梦。

就这样,李城开始了白天当保安、晚上练画的生活。他省吃俭用,把工资的大部分都用来买画材和参加培训班。有时候累得实在撑不住了,就躲在保安室的角落里打个盹。同事们都觉得他是在做无用功,劝他安心当个保安也挺好。但李城却固执地坚持着,仿佛要把过去荒废的时光都补回来。

坚持终获回报,28岁圆梦央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5年,李城辞去了保安的工作,成为了一家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两年后的2017年,他以全国第八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其中速写成绩92分更是当年最高分。 当时28岁的李城终于圆了自己的"央美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励志哥"。

这个励志故事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各大新闻网站、电视台纷纷报道了李城的经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称赞他"用画笔描绘出人生精彩",央视新闻也对他进行了专访。一时间,李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网红",还受邀参加了多个电视节目。

命运的转折并未就此停止。 2021年,李城从央美毕业后,与朋友合伙开设了一家美术培训机构。他满怀信心地想要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追梦的年轻人。可惜事与愿违,由于经营不善,这家机构不到一年就关门大吉。

创业失败后,李城开始了四处奔波的生活。 他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近10个城市任职美术老师,但要么被辞退,要么主动辞职。这段经历让他深感挫折,也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从"励志哥"到"落魄哥",人生难题何解?

如今的李城选择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一名旅行自媒体博主。 他走南闯北,用画笔记录下沿途的风景和故事。虽然月收入仅有1000元左右,但他说自己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李城的经历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感叹命运无常,也有人质疑他是否真的努力了。 更多的人则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是考上名校?是拥有高薪工作?还是找到内心的快乐?

有网友评论说:"李城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也有人表示:"他至少勇敢地追求过自己的梦想,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也有不少声音对李城的现状表示担忧。有人认为,他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34岁了还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以后怎么办?"这样的质疑不绝于耳。

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之变

李城的故事其实折射出了当代年轻人价值观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我实现,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他们更看重个人兴趣和生活质量,不再将高薪和社会地位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有社会学家指出,这种转变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关。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不过,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在追求自我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保持经济独立?这些都是年轻人需要面对的难题。

梦想与现实的博弈,何去何从?

回顾李城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一直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 从高考失利到坚持复读,从当保安到考上央美,再到创业失败和选择自由职业,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

有人说,李城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学陷阱"。 当初媒体过度包装他的励志形象,忽视了成功背后的偶然性和个体差异。这种片面的报道可能会误导更多年轻人盲目追求所谓的"成功"。

但也有人认为,李城的选择恰恰体现了一种勇气。在面对社会压力和现实困境时,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和追求。虽然目前的生活状态可能不被大多数人理解,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觉得李城的故事让人既感动又心酸。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但同时也要学会与现实妥协。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李城的故事还在继续,他的未来会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经历必将成为许多年轻人思考人生、规划未来时的一面镜子。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独特的人生故事。 也许,找到内心的声音并勇敢地追随它,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

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