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浙财大中外学生问道余杭青山村,走进乡村未来

2024-07-17教育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陈思涵 陈珂怡

日前,浙江财经大学「问道青山」中外学生实践团走进余杭青山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青山村,只见青山环绕,绿水流淌,因水而聚,因人而兴。

实践团合影

中外学生在新村民王尚义的带领下,对融设计图书馆、青山村自然学校、生态绿地等特色点进行参观调研。融设计图书馆里,来自全国各地、名目繁多的工艺和材料,仿佛图书馆里等待检索的书目,中外学生纷纷驻足于此,惊叹于这些工艺与作品,更是赞叹着其背后的手艺活儿与工匠精神。

学生们在参观调研

沿路而行,青山村自然学校,废弃破旧的老教学楼被改造成两栋极具艺术感的夯土小屋,古朴而环保,这儿依旧是教学场所,不定期为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培训活动。脚踏青石板路,穿梭于竹林间,大草坪上,竹制巨龙,竹制木马,就地取材,灵动而有趣,中外学生们驻足玩耍,拾取满满的乡间野趣。

来到未来乡村议事厅,团队成员与村支书、新老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外学生充满好奇,纷纷举手提出各种问题。村支部书记沈国有介绍了青山村的蜕变史,他自豪地说:「是浙江省大自然保护协会张海江主任,还有一批新村民的加入,让这个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里,一百多位环保工作者、著名设计师、运动达人、乡村创业者、传统文化研究者组成的「新村民」,和青山村2600多名「老村民」,共同打造了「未来乡村」的模样。新与旧,过去与未来在青山村碰撞与融合。老村民们更新了生活和生产方式,新村民们则在绿水青山和传统文化的庇护下找到了创作的初心和源泉。

张海江及其妻子都是大学教授,从2015年开始,他们参与青山村改造,如今已定居在这里,是青山村特色发展的深度见证者,「水体治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传统建筑在现代艺术家手中的再造,以及乡村议事厅的打造,都是最让我们感到自豪的。青山村今天的面貌,有老村民的贡献,也有来自各行各业专家级新村民的功劳。」

座谈会

浙财大国际学院院长柴志贤给中外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短课,他结合发展经济学理论,解读了青山村特色发展的经验与逻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村是绿色发展的最好践行者。人才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催化剂,而吸引人才,激发大家参与热情与创意的,则是「乡村议事规则」的制度保证。好的领头人,好的制度,是青山村发展最宝贵的经验与财富。

教育实践基地授牌

此次调研实践之旅,不仅让实践团队亲身领略了青山村的生态之美,近距离观察了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更启发了中外学子对乡村建设的深度思考。留学生们表示,中国的乡村真美,设计美、生态美、人文美、治理最美。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在这里相互交错,共同构筑起青山村的独特魅力。老村民与新村民,在这里和谐共生,一起演绎了城乡融合的美丽佳话。

学生们开心合影

浙江财经大学「问道青山」中外学生实践团 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