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为什么现在的老人,对儿媳妇生二胎没兴趣,也不盼望抱孙子了?

2024-07-23教育

想当年,对独生子女政策的讨伐之声,生育率逐年下降时急需开放生育的急切呼声,言犹在耳。

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开放二胎政策通过;

2021 年 5 月 31 日,全面开放三胎政策通过。

依照绝大多数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既然政策允许生二胎三胎了,那还不赶紧跟上步伐?生两到三个孩子,老人也能开心地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岂不美哉?

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二胎生育率在 2017 年回升至近二十年的峰值。从年龄层分布来看,25 - 29 岁人群二胎意愿最高,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生育率持续下滑的颓势。

那开放三胎呢?不好意思,生育率像A股曲线跌跌不休。

想要孙辈的老人们难道不着急吗?不催生吗?

别说,您仔细回忆一下,那些「早生贵子」「凑个好字」「多子多福」之类的词,老人们是不是都不怎么提了?

如今不少老人对未婚的孩子,不催婚;对已婚的孩子,不催二胎不说,也没什么抱孙子的强烈想法。

「孩子啊,你们做决定,爸爸妈妈不干涉你们的生活。」

曾经为了催生,把子女逼得远走他乡的父母,现如今竟然说出这样截然相反的话。

年轻人不禁疑问,上一辈人,竟然不执着于生育了?

其实个中理由也不复杂,老人也是人,只是年纪大了又不是傻了。

如今的育儿环境和几十年前已经是天差地别,现实的多重压力也毫不留情 地打破了他们曾经的梦想——子孙绕膝,安享天伦。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六个钱包鸡不起一个娃

曾经上一代人最常抱怨的一句话:养娃能有多难,不过是多双筷子的事,怎么年轻人就那么抗拒?

当孩子真正降临小家庭的那一刻开始,老一辈就会发现,是真的六个荷包供不起一个娃。

仅仅指望普通上班族夫妻那点收入来养娃真的不太现实,特别是产妇,在脱产生娃的这段时间里基本没钱进账,还会因为怀孕生娃期间产生一大笔花销。

此时老人的支持就格外重要了,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伺候月子,帮着带娃。

然而, 婴幼儿时期最多只能叫热身运动。等到孩子大一点,全家人都得跟着孩子的节奏一起绷着神经!此时的老人根本做不了场边啦啦队光喊喊加油就行,只能深入参与到育儿过程当中。

早教班、兴趣班,再到上学后的学费、书本费、补习费等等,每一项开支都不是小数目,年轻的父母钱不够怎么办?爷奶一咬牙,从养老金里抠!

这些只是有一个孩子的前提,就足够让老人们从心理到生理上都累到眼前一黑。

俗话说,一碗水得端平,家里要是有两个孩子,都得照顾到位,哪个都不能少,哪个都不能掉队。

普通老人在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的情况下,就算想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也会力不从心。

经济基础决定了生活的质量,若因二胎而让整个家庭捉襟见肘,生活变得紧张压抑,还不如不要。

老人们更希望子女能够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也希望自己的夕阳时光能温馨而从容,而不是被经济和照顾孙辈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

婆媳战争:怎么管都是错

除开以上问题,婆媳关系的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人对二胎的态度。

生二胎可能会引发家庭成员在育儿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分歧。如果处理不当,婆媳之间的矛盾可能会激化,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氛围。

要命的是,婆媳问题是亘古以来的人类难题,如果婆媳关系本就不好,当中再叠加两个孩子问题……这不单单是家里的气氛不太好的事儿了,怕不是进门就得蹚地雷阵吧!

笔者一个远房表姐身上,就发生过这样典中典的二胎故事。

头胎的时候,家里因为育儿观念的差异,表姐和她婆婆俩之间没少闹别扭,家中气氛常常剑拔弩张,经常把家里的男人吓出去避难,没少被楼上楼下的邻居笑话。

表姐作为新时代的妈妈,一心想要科学育儿。她会按照科学的时间安排孩子的饮食和睡眠,给孩子读绘本、听音乐,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

而婆婆呢,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坚信那些传统的老法子才是最管用的。婆婆觉得孩子不需要那么多讲究,自己儿子就那么被养大的,用得着那么多讲究吗?

于是,在孩子的诸多问题上,婆媳俩的分歧越来越大,夹在中间的公公和老公,简直就像两块夹心饼干,左右为难。

表姐夫劝表姐多听听婆婆的经验,又劝婆婆尊重表姐的想法,结果两边都不领情,反而被埋怨。公公也试图从中调解,可往往是越帮越忙,让婆媳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要是再生二胎,这矛盾说不定会愈发严重。原本就紧张的婆媳关系,可能会因为新生命的到来彻底崩溃。

二胎原本应该是为家庭增添幸福和欢乐的美好议题,可如果因为这些矛盾导致家庭关系紧张,那就违背了老人希望儿女绕膝,一家和美的初衷。

不是老人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

曾几何时,上一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地认为,只有家族人丁兴旺才能保住家业,荫庇子孙。家族里的人越多,外人越不敢来犯,抱团生存也会更加容易。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多子多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普遍认知,连老人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

长辈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子女养老,生活里也不再只盯着儿女不放,而是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个人的自由空间。

辛苦了大半辈子,退休后的他们渴望能够尽情享受悠闲的时光,去旅游、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或是与老友相聚,聊聊家常。

笔者曾经做社工活动的时候认识一位精神头很不错的奶奶,她每个月有稳定的养老金,生病了也有医保报销,生活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对于抱孙子、延续家族香火的愿望也就不再那么强烈。她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比如参加老年舞蹈队、学习书法等等。

总之,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坚决不给儿女,更不给自己添堵。

拥抱自我,拥有幸福,选择老年人的躺平

如今很多老人们慢慢地都想开了,选择了属于他们这个岁数的「躺平」。

啥意思呢?就是不再像过去那样死揪着子女的事儿不放,尤其是生孩子这方面,能放手就让放手了。

他们心里清楚,得让子女按照自个儿的想法和能力去决定生不生、啥时候生、生几个。在这事儿上,老人们不打算多插手,让子女自己拿主意。

现在这世道变得太快,跟老人们年轻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以前那些老经验、老想法,放到现在根本不好使。

比如说生孩子,过去觉着多生几个家里热闹,养儿能防老。可现在呢,年轻人得忙工作,赚钱不容易,养孩子成本又高,还把自己老胳膊腿折腾得够呛,简直身心俱疲。

老一辈心里头很懂,这一代年轻人即不喜欢也没时间听那些陈旧的经验,自己就别乱指挥了。

要是管得太多,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关系弄僵了,闹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反倒得不偿失。

就像有的老人,一个劲儿催着子女赶紧生,还得多生几个,可他们只想着抱孙,却没想过子女工作累得要死,工资又不高,还得还房贷车贷,哪有那么多精力和钱养孩子呢。

所以说,老人们决定还是别管太多,让子女自己琢磨去,这样子女能觉着被尊重了,做决定的时候也能更理智。

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多好。不然因为生孩子的事儿天天吵,家都不像个家了。

结语

总之,老人从百般催生,到不再催生,对抱孙子也没什么兴趣的转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

这一变化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为老人和子女在思考家庭关系和生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信老人们在和儿女们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家庭关系会更加融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