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基础教育(K12)择校的三个参考思路

2024-02-15教育

本文一共2024字,阅读可能需要4分钟。

插图来自:pixabay

同学之间闲聊,突然蹦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两个同学分别为彼此要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择校而烦恼。整个争论很有趣,这是个很有共性的话题,不论城市大小,只要有孩子,你都会面临这种抉择。这种择校会贯穿孩子的整个基础教育生涯,即:幼儿园/小学/初中,也称为K12。

当下的学校类型可以粗略的分为高中低三类,但是可以纠结的维度却非常丰富: 招生名额是否富裕;师资/生源是否优质;管理是否严格;升学是否有政策倾斜;公办和私立;收费高低等 。所以争论的现场也非常出彩,经常是引经据典,据理力争。

但是仔细琢磨之后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这种争论,焦点主要就是一个:

在给孩子提供教育环境这个问题上,做父母的是应该「力所能及」,还是「竭尽所能」?

我个人倾向于「力所能及」,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经济相匹配

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思考原则。

你拥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享受什么样的生活,超越原生家庭经济能力的配置容易产生难以掌控的问题和苦恼。

因为生活是各种事物和活动系统性的组合,不同人群接触的环境和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异同和距离感。身份和经济上的差距越大,这种距离感也就越大。同一个工作环境中,成年人之间的背景差异尚且会产生心理压力,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更加难以评语这种情绪背后的影响。

之前接触过一个在我们这边「顶级小学」工作的老师,她就曾十分感慨的说,因为学校中不少孩子的家长非富即贵,不少平民家庭的孩子很嫌弃自己工薪阶层的父母开着非大牌的小车来接送自己,宁肯走着走或者在某个路口提前把自己放下。

一些昂贵的私立学校在假期也有不少价格不菲的「研学」和「兴趣活动」,如果一个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对于少数无法参与的同学显然会形成不小的心理压力。

诸如此类的差异,会系统性的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身边邻居就曾经打趣分享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即便是都穿一样的校服,不同品牌或档次的「电话手表」,都会产生不同的,有无形壁垒的社交圈。

那么,一个经济能力过于卓越或十分拖后腿的家庭,对孩子尚未成熟的心智,将在这种多维度的差异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似乎不难预见。

有不少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更糟糕一些的情况中,会影响到日常学习成绩。

需求相匹配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想法和需要,需要针对性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2.1孩子的看管程度

我之前多次说起过的一个案例,我的邻居H女士,她的孩子自律性差,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注和督促才能获得让她满意的成长。普通公办学校显然无法满足她的诉求,她自己就找了一个有针对性的私立学校。

换了小班制的私立学校后,因为受到了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关注和约束,成绩果然突飞猛进,虽然钱不少花,但是效果确实显著。

2.2提供的教育服务

托管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需要上班,或者身边没有老人去接送。那么如果校方能够提供托管服务,显然让无数打工族倍感「贴心」。

因为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托管,甚至因此衍生里了不少服务各异的托管机构。这部分内容纷繁的花样甚至值得我专门写一篇分享去描述我看到的各种奇景。

研学/兴趣班

特色办学是不少学校都在推的一个新模式,或是在课余或是在假期,很多家长也认为这种安排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成长。

尽管不少家长对此深以为然,并且趋之若鹜,不少孩子参与里这些研学和兴趣班后,也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但是我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孩子的成长不仅仅要依靠教育机构的外力,同样要依赖父母的积极影响和引导。

我是建议父母们「量力而行」,不是别人都说好的,就一定适合自家孩子。

目标相匹配

不少家长目标不小,不差钱的他们有比较明确的教育规划,并且设计了类似路线图的目标图标进行针对性的指引。 我有幸曾经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家庭,让我自己深感「拥有的过多,有时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双语环境

现在有点档次的教育机构都说自己是双语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尤其明显。但虽然都号称自己是双语,但是双语水平差异明显,有些老师的外语不仅仅是标准与否那么简单,甚至明显能听出家乡在哪。

这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即:「是否有外教」。

我甚至听到过一个奇怪的鄙视链:「英美>菲丽宾>非洲英联邦国家>印度」

升学资格

还有一个逆天级的存在,那就是某些幼儿园拥有更好的,入学重点小学的资格。

我们都知道,进入重点初中的某个高效路径之一就是进入某所重点小学。那么,如果如何进入某个拥有这种政策倾斜的幼儿园就成了比拼父母们的第一道「起跑线」。

我身边之前一个条件比较不错的邻居,为了自己的独女能够拥有这种条件,卖了自己的新区两套房又背上了不少贷款,换来了一个更容易入园这个有政策倾斜幼儿园附近的「老破小」。

当然了,普通工薪家庭,我感觉可以不用纠结那么多。我们都讲孟母三迁,但是前提是你得有条件迁得起。在这个学历泛滥,好工作机会稀缺;买套单元房就能扒层皮甚至贷款背三十年的今天,我是真的觉得,普通家庭的家长们可以不用「那么累」。

毕竟,只依靠自己努力,实现功成名就或者阶层跨越的,现在还有多少?看看身边的环境,你觉得自己当初都没做到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又能有多大可能?

欢迎大家发私信或评论给我, 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