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新名词「学术吕布」 从本科到博士 跨考3校3专业!想不开还是真顿悟

2024-10-05教育

在学术圈内,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令人惊叹的跨专业现象,其中有一部分博士生以其「跨界」能力和不断变换的学术道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学术吕布」这一戏谑的称谓应运而生,反映了这些学生在学术追求中的独特经历与复杂抉择。我们可以从这个称谓中窥见现代学子的学术追求正逐渐走向多元化与跨学科化的趋势。

「学术吕布」这一名词源于三国时期的猛将吕布。吕布武艺超群,却因频繁认义父并背弃他们而被冠以「三姓家奴」之名。类似的情形出现在部分博士生身上,这些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中辗转、跨越,最终形成了「学术三姓家奴」的形象。就如近日引发热议的一位博士生,他拥有三份全日制学历,分别跨越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与化工、机械工程三个学科领域。这种频繁的跨专业行为,虽然令人敬佩,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学术深度与稳定性的质疑。

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一些博士生为了追求学术的多元性,甚至愿意涉足多个不相关的学科领域。例如,一位从吉林大学预防医学转向厦门大学天文学的博士生,他在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学术方向,这也为他赢得了「学术两姓家奴」的称号。这样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学术吕布」现象的广泛讨论——跨专业的频繁转换,究竟是学术视野的拓展,还是追求现实利益的一种逃避?

笔者认为,跨专业学习的确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角,也有助于提升跨学科思维能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适合走「学术吕布」这条路。跨考和跨专业的过程,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学习者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人的学习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明确的职业规划与兴趣导向。没有足够的学术基础和坚定的学术追求,频繁的专业转换可能带来知识积累的断层,甚至让人迷失在复杂的学术道路上。

例如,跨专业到材料与化工这样的「天坑专业」,不仅需要极大的学习毅力,其就业前景的复杂性也让不少学生感到压力重重。这类跨考行为可能更多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比如就业前景、市场需求等,而非对专业的真正热爱。跨专业本身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盲目跨考行为。

不可否认,「学术吕布」现象确实展示了当代博士生多元化的学术探索精神。通过跨考,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学术思想,提升跨学科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深度,这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学术发展都是有益的。然而,这种多元化的学术选择,必须基于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明确的目标导向。否则,频繁跨专业可能会让学术生涯变得不稳定,甚至无法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取得真正的学术突破。

在我看来,跨考并不适合所有人。那些在原专业已经具备了扎实基础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在特定领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学术界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广泛的学科覆盖,而更在于某一领域的深耕与专注。对个人兴趣的准确判断、对未来职业的清晰规划,才是跨考和跨专业的真正动力。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与认知,盲目地频繁跨考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学术上的迷茫,成为一个在多个领域浅尝辄止的「学术吕布」。

因此,对于那些还在考虑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跟风,而是反思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实力和热情,是否有能力驾驭不同领域的知识,以及是否有清晰的学术目标。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盲目追求「学术吕布」的道路可能会让人走向迷茫。实力不强,千万别去做「三姓家奴」,这是每一个学术追梦人需要时刻铭记的准则。

跨学科思维固然重要,但学术的真正价值,依旧在于深耕与专注。在多变的学术道路上,唯有保持初心,才能在学术世界中取得长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