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大学官宣!8名辅导员晋升教授、副教授

2024-07-20教育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发布【河北工业大学:「四力四强」扎实推进 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文,谈到了该校扎实推进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

在推进辅导员培育培养方面,该校「职称评审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畅通辅导员 ‘双线’晋升渠道 。近三年,选任 处级辅导员11名 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7名 ,辅导员发展迈入快车道。」

01

越来越多辅导员,晋升为教授、副教授!

关于辅导员的「双线」晋升,教育部曾多次发布政策。

早在2006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首次明确提出「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 专职辅导员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称 」;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 高等学校应当制定专门办法和激励保障机制,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要求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调:「 建立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办法 ,学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 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

「双线」晋升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为辅导员群体构建多元化的晋升路径体系,旨在鼓励他们依据个人的兴趣所在与专业特长来规划并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辅导员凭借其在学生工作、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晋升为教授、副教授。

早在2017年时,甘肃省在 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所高校开展全省高校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 解决高校辅导员不能或者评不上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 ,晋升成长道路不畅、队伍不稳定、缺乏自信心和归属感等问题。

天津市教委透露,2023年,天津市高校 41名辅导员晋升教授、副教授 ,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称全部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

湖北工业大学发布的【关于2023年职称评审辅导员系列学科评议组预审结果的公示】中提到, 有2人申报教授,5人申报副教授职称 ,且经预审, 7人符合教授、副教授评审条件

从去年初江西省教育厅对外发布文章【江西省抓牢重点环节 积极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知,该省现有 副高级以上职称辅导员300多名

山东大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按正高级岗位比例的10%设立教授三级岗 ,结合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不断扩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

……

02

化解辅导员科研成果产出难问题!

然而身兼数职的高校辅导员晋升教授、副教授,并不容易,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难。

辅导员晋升的考核标准既包括从事学生工作的年限、学位学历、工作绩效等「软实力」,又包括论文发表与课题主持等「硬指标」。双重要求,使得辅导员在职称晋升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

譬如【中国政法大学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评聘办法】明确提到,辅导员系列设置四至十二级岗位。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应聘辅导员教授、副教授岗位,既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满足一定课程学时,还需公开发表多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D类学术论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或参编著作等要求。

图片:【中国政法大学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评聘办法】截图

再如,【沈阳工学院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及具体要求】的通知,细致列举了辅导员系列评聘教师职务任职条件及具体要求。其中评聘教授、副教授,需要满足学历资历、业务、聘期内考核三方面的10多项条件。

尤其是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他们往往难以抽出整块的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导致科研成果产出困难。而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又强调科研成果,使得部分辅导员在晋升时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一些高校为拓宽辅导员晋升教授、副教授之路,已经取消了论文发表的限制。

【山东大学以「四个坚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文中提到,该校深化辅导员职称制度改革,在思政系列职称评审中, 取消科研论文、项目等「必选」前置要求 ,推行体现立德树人贡献的代表性成果「多选」机制,不断激发辅导员队伍创新活力。

前文提到的【中国政法大学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评聘办法】同时也规定:聘任过程中,对于 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贡献的 ,在严把质量的前提下,经辅导员岗位评聘委员会批准, 学历和论文不做限制性要求,可允许破格申报

「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该规定同时还提出,「 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 ,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为辅导员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条件保障 」。

科研内驱力不足、时间精力投入不够、辅导员专业关联度低、科研组织体系不健全、科研评价机制不合理,都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李倩在其【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路径探索】论文中提出了多条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路径。

该文写道,高校要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精神,尽量减少不属于辅导员职责范围的工作, 避免出现辅导员包办一切的现象

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应该与辅导员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针对新入职辅导员对高校科研体系和项目申报了解较少的情况,不定期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和政策推广会。辅导员的研究项目一般属于应用型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适合于定性评价。高校可单独设立辅导员科研评价体系,通过研究成果被引用、被收录、被采用的情况以及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不应该直接套用其他领域的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高校还应设立辅导员专项研究项目和基金 ,分层次扶持辅导员科研项目,提升辅导员科研热情。

03

结语

高校辅导员晋升教授、副教授,体现了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重视。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还能激励更多辅导员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作和学术研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虽然辅导员群体在晋升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客观困难,但是许多高校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加清晰和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