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通缩,席卷钱币...

2024-04-26收藏

「通缩」 之于钱币收藏,就是价格普遍下降,人民币购买力增强。

(南唐·唐国通宝真书)

品一去年初,有一次现在看来比较失败的预判,

彼时我看到 「大水」在漫灌, 也相信 消费会回暖, 故而认为钱币行情也会跟着通货膨胀。事实证明,这显然是不懂经济的外行逻辑。

一年多的时间,看到更多的,却是钱币短暂回暖后更多的通缩现象,

这个现象在23、24年跨度中更为明显, 比如笔者遇到的 同一枚南宋名誉品,去年底卖家开价1.2w信心满满,到了今年就只能拍到7000多了。 (可能还是托回去的)

我们手里的钱购买力变强了,

用于收藏的钱币价格下跌了,

看似是对买家有利的好事,可现实却并不全是。

1

表现: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

个人实战的感受是,钱币一直在通缩。

价格对比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热门徽宗版里,标的之一的 圣宋美制大字, 相似品相(原状态非极品)的个人真实成交从去年的一个300-400,到今年买到的普遍200左右,部分100多。

又比如个人一直喜欢的南朝 四铢正样 (直径22+),也从去年买到的普遍一千出头,到今年的七八百。

清钱里自己还在关注的是 道光大样, 原状态27+,在同一个平台,从去年下半年的六七百成交,一路买到现在最低不到400。

个人看到的成交例子则更多,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太货六铢、大观折十、大顺通宝几种,同等品相都在普遍下行,

如果非要有一个概念,个人认为这一个年度钱币的价格通缩到了七成左右。

另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优质的钱币藏而不出了。

诚如有热门评论, 「行情差了,卖家都把好货留起来了,拿出的都是差品生意货周转流通」。

这里的好货主要集中在 高端钱币(大珍、名誉品)、小精品 两个方向, 以及原味、极美锈 两种状态。

比如有新莽实力玩家感慨, 即便照着市价18-20万一把的预算,也买不到合适的一刀平五千。

又比如我就是想继续囤点不算少的 周元汉元, 也很难找到那种原坑自然美品了。

(南明、清等)

2

市场悖论。

这也导致市场出现一个很奇怪的悖论,

按理说钱币便宜了,应该可以买到更多的好钱, 而现实是好钱却更难买了。

在我的这一层面,目前还不算明显。

毕竟我买钱币还不算极端,不平、磕碰都有接受度;近年又转向冷门,不是十国辽金夏,就是小版趣味品;

所以在这个通缩期,我能买到的性价比好钱其实是更多的。

但我发现,更多的读者、泉友却并非如此,

如上一篇文章留言, 有人认为就连顺康雍美品,圈内都在以买不动的价格上涨;还有人发现,他所在的世界,钱币高到离谱。 (还有顺治昌1.5万的个别现象)

这固然有渠道的原因,

更多的却在于普遍追求极品的小钱市场,你会发现 极品小钱并没有通缩,

这种极品小钱虽因量大而不至于藏而不出,但卖家却在以 「有货为王」 不断抬价,

虽然从我的审美,无法理解这种天价,

但我却也要面对这种新的收藏风气下,逐渐占据主导的品相为王市场。

(五铢)

3

利与弊。

钱币普遍通缩, 却在导致极少数钱币(极品小钱)以买不动的价格上涨,部分钱币(优质大珍,名品,纲目)逐渐藏而不出,消失不见。

利与弊,便不再是简单的「越便宜,越好买」了。

利是对于品种派和非极端品相派的,

弊却是对于少数高端玩家,和主流市场绝大多数品相玩家的。

利是对于少数有经济条件只进不出、或 进而可不急出 的买家的,

弊却是对于大多数需要以藏养藏的小玩家,和需要以此副业、主业的小币商,职业币商的。

利还是对于渠道广、路子野、经验丰富、有出货能力的老司机的,

弊却是对于无法辨别品质、没有圈内渠道、无力变现周转的新人,新玩家的。

抛开个人和幸存者周边,

通缩造成的连串后果, 弊对于这个市场的影响,可能是远远大于利的。

(北宋·崇宁)

这篇文章是对上一篇的补充,

钱币又好又便宜,成为可能,是有固定对象的。

或许对于整个行业来讲,通缩,未必只有利。

我们似乎还需重视「钱币非必需品」的事实。 收藏,在大环境中,其实更需要顺风局。

最后我想讲个真实的故事,

前几天我伯伯老家要修房梁,让我给他找几个顺治钱,我即便挑着漏裂,真品也得十几二十一个,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4元一个的假币。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最出圈的五帝钱,

或许有1亿人相信它的功效,但又有多少人一定需要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