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新书推荐||【中国古代钱币铸造术语图解】中国钱币博物馆丛书

2024-08-06收藏

作者 古泉文库

【中国古代钱币铸造术语图解】

著者:杨君、周卫荣

中国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博物馆丛书

出版发行:科学出版社

版次:2024年6月第1版

印次:2024年6月第1次印刷

字数:295千字 定价:198.00元

本书的显著特点: 利用高清晰度的专业图片来直观展示铸币术语,实现了图文结合、清晰易懂的效果,极大地促进了铸币术语的普及和应用。本书是考古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大学研究人员、钱币学会员及收藏家们的理想参考资料。

本书针对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领域专业用词混乱的现状,结合古代文献、文物和现代铸造术语,对中国古代钱币铸造领域术语进行了整理和规范。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中英文术语对照和术语名词解释。同时收录了作者在模印范竖式直浇铸钱、叠铸法铸钱历程,以钱范考证更始五铢、梁五铢,以及翻砂铸钱起源等具体铸钱领域的重点研究成果,既是铸钱术语的具体学术应用示例,也是钱币铸造学分支学科长足发展的体现。最后还附录了石范铸钱、叠铸法铸钱、翻砂铸钱的具体流程。

作者简介:

杨君:

男,博士,副研究员。2004年研究生毕业,2009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考古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钱币学会秘书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钱币学、货币史、钱币鉴定等。主要学术成果:【中国历史货币】(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一作者);【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和2017年全彩版,第二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的「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项目,获全国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周卫荣: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大学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1987~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2014—2024年)。主要研究领域:钱币学与货币史、青铜器与冶铸史、黄铜与炼锌史。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钱币学与冶铸史】(二)、【中国古代银锭科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和2017年全彩版,第一作者)、【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一作者)。主持的「中国古代银锭铸造工艺研究」项目,获全国银行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铸钱术语例举:

铸钱( coin casting ) : 熔炼金属,制造钱范、砂型,将熔融金属浇入

钱范、砂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钱币铸件的成形方法。

铸钱工艺( coin casting process , coin casting technology ) : 应用铸钱的有关经验和知识生产钱币的技术和方法。包括范型材料制备、制范造型、金属熔炼、浇注和凝固控制等。广义上的铸钱工艺包括毛坯钱币的修整加工工艺。

铸钱工【铸钱匠】( coin caster , coin founder ) : 历史上从事钱币铸造的手工业者。

铸钱作坊( coin foundry ) : 历史上铸造钱币的场所。

模( pattern , model )( mold ) : "模"在历史上演变出两个读音,即 mo 和 mu ,分别指不同性质的模范关系。

其一,模读 mo 时,指模样( pattern , model ),是模最初的含义,即拟铸造钱币的样子。在范铸法时代,多指用来模印的祖模、母模、范母,用来翻制钱范,再用钱范铸钱;在翻砂法时代,多指祖钱(雕母)、母钱,用来翻制铸型,再用铸型铸钱。钱模工作流程中不接触熔融金属液,钱范、钱型则要承接熔融金属液来铸钱。模不一定都是阳文,金属范铸钱的石质祖模就是阴文。

其二,模读 mu 时,指铸范、铸型( mold ),直接用来铸造钱币。模 mu 的读音晚于模 mo 的读音,是后世模范关系淆乱的产物。

范( mold ): 刻制或模印出用来铸造钱币的空腔和浇注系统的铸造材料,用来承接熔融金属液,凝固后开范可获取钱币铸件。范是直接接触熔融金属来铸钱的铸造器具。历史上的钱范按材质可分为陶范、石范、金属范(铜范、铁范)等。范是范铸法铸钱的核心词。范不一定都是阴文,铸造金属范的陶母范就是阳文。正确的模范关系即模是范之母,范是钱币铸件之母。

型( mold ): 古时"型"与"范"意义相近,是承接熔融金属液制造铸件铸范。因其土字部首,最初的字义应是陶范。近现代翻砂铸造中,称模印型砂制成的铸型为砂型,即"型"的含又由指古代硬质陶范,变成了指反复打碎使用的软质砂型。古代的模范关系,变成了近现代的模型关系。

镕【容】( metal mold ): 古代铸钱的金属范,按材质主要有青铜范和铁范类。

范铸法铸钱( coin casting with hard molds ): 用钱范等材料工具铸造钱币的方法和过程。中国古代铸钱分为范铸法铸钱和翻砂法铸钱两个阶段。范铸法铸钱起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范铸,是中国古代铸钱前期阶段的代表性工艺,到南北朝时期被翻砂法铸钱取代。

翻砂法铸钱( coin casting with sand molds ): 用型砂、母钱、浇道模等材料工具制造砂型,来铸造钱币的方法和过程。翻砂法铸钱的核心是母钱翻砂。翻砂法铸钱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铸钱后期阶段的主要铸钱工艺。

钱币铸件【毛坯钱币】( rough coin casting ): 带有完整浇注系统和铸钱的钱树,或是从钱树上掰离,带有明显的铸柄茬口和飞翅的铸坯钱币。

翻砂【造型】(molding): 用型砂、模样等材料工具制造砂型的方法和过程。

母钱翻砂(molding with pattern coins): 用型砂、母钱、浇道模等材料工具制造铸钱砂型的方法和过程。翻砂法铸钱的核心就是母钱翻砂。

钱样(coin sample): 铸造钱币之前,刻制出拟铸钱币的样子,供主管官员审核。清朝铸钱局的钱样是用洁净细腻的象牙刻制的,由钱法堂侍郎鉴定。

祖钱【雕母】(grandfather coin, carved coin as pattern): 明清铸钱,钱样被选定后,便依样用精炼铜雕刻成祖钱,钱币收藏界多称为「雕母」。祖钱未被采用前,其中间方形或圆形穿口没有完全凿开,俗称「金口未开」(图2);祖钱一旦被采用,便由铸钱局指定专门工匠凿开,俗称「开金口」,用来制作母钱。

母钱(coin as pattern): 用开金口的祖钱经过精细翻砂铸造而成。母钱形制规整、地章光洁、字口清晰。母钱(图 3)是翻砂铸钱的母模,用来翻砂铸造大量的流通钱币。

样钱(sample coin): 中央政府给各地铸钱机构发放的标准铸钱,作为各地铸钱的标准样式,虽然【大钱图录】记载翻铸颁发各省的铜钱也称为母钱,其情况较为复杂,要具体辨析颁发钱币的工艺特点和性质,再确定其为母钱或样钱。通常情况下,中央颁发各省铸钱数量少,多是示范意图,各省不可能依此组织大量翻砂铸钱,其本质仍是样钱。各地铸造铜钱要定期进呈中央以备审核,各地进呈的铸钱称为样钱。在京铸钱局还要定期铸行铜钱供奉内廷,也称样钱。

流通钱(coin): 历朝铸行的用于流通的普通铜钱,以区别于祖钱、母钱和样钱等。明清时期称官铸流通钱为制钱。

制钱(official coin): 明清时期官府铸行的铜钱的称谓,以区别于前朝留下的旧钱和本朝私铸钱。

直浇道模(sprue pattern): 与母钱一起放置在平整的砂型表面,用来翻印出直浇道。

型砂(molding sand): 母钱翻砂法铸钱的范型材料,与传统范铸法中的陶范、石范、金属范等硬范相比,属于软范、软型,可以打碎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铸钱效率。型砂分天然型砂和混合型砂,天然型砂是天然沉积的含有适量黏土的硅砂;混合型砂是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造型材料,经过混制,符合造型要求的混合料。

砂型【铸型】(sand mold): 用型砂制成的铸型。砂型用砂箱支撑时,砂箱也是铸型的组成部分。不可将铸型称为「铸模」或「模型」。

砂箱(flask, molding box): 容纳和支承砂型的硬框,是构成铸型的一部分。

合型【合箱】[mold assembling, closing (sand molding)]: 将铸型的各个组元如上型(上箱)、下型(下箱)等合成一个完整铸型的操作。

开箱(opening): 砂型浇注后,待钱币铸件冷却至落砂温度时,将上下砂箱打开的操作。

钱树(coins tree): 翻砂法铸钱中,浇铸完成后开箱取钱,得到的树枝状的钱币铸件。钱树保留了完整的浇道铸柄和毛坯钱币。

锉边【剉边】(file the edge of the coin): 锉掉钱币边缘残余的铸柄和飞翅的操作。

滚边【镟边】(grind the edge of the coin): 用金属方棍(【工部厂库须知】称「铁车锏」)将钱币串在一起,整体旋转打磨钱币边侧的操作。古代负责滚边和锉边工序的匠人称「滚锉匠」。

磨钱【磨面】(grind the surface of the coin): 打磨钱币正面和背面的操作。在范铸法铸钱时期,因陶质、石质、青铜质、铁质等范面相对平整,所铸钱币正面和背面都相对平整光洁,不需要磨钱工序。在翻砂法铸钱时期,由于砂型表面密布颗粒砂眼,所铸造钱币表面也呈现颗粒状形态,再加上钱币形制演变中外缘逐渐加宽,更凸显了翻砂铸钱砂痕的粗糙,为了钱币美观,需要打磨钱币表面。磨面工序是翻砂铸钱时期才出现的钱币加工环节。

洗眼(file the square hole of the coin ) : 锉磨修整钱币方形穿口的操作。古代负责磨钱和洗眼工序的匠人称「磨洗匠」。

刷灰【清砂】(cleaning): 刷除清洗粘附在钱币地章表面上残灰和细砂的操作。古代负责刷灰工序的匠人称「刷灰匠」。

前言:中国钱币铸造学发展历程概述

钱币铸造学是钱币学的分支学科,是现代钱币学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钱币学可按时间和空间维度,分为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域的历史货币的研究。就具体钱币而言,从研究方面和角度出发,钱币学可分为钱币类型(版式)学、钱币形制学(即钱币美学)、钱币文字学、钱币铸造学、钱币鉴定(辨伪)学、钱币学史等分支学科。其中,广义的钱币铸造学还包括钱币铸造工艺研究、钱币铸造材料(合金)研究、钱币铸造器具研究、钱币加工工艺研究等层面。

中国古代钱币学属于传统金石学的分支,一般称「古泉(钱)学」。中国钱币学发端于六朝时期,顾烜【钱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钱币学作品,有辑佚本存世。宋朝洪遵【泉志】是现存最早的保存完整的钱币学著作,书中将收录的钱币分类为正用品、伪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国品、奇品、神品、压胜品等九类,是现今可以清楚了解的最早的钱币分类研究法,其中基本没有谈及钱币铸造方面的内容。中国早期钱币学的关注点仅在钱币品种的收集和梳理,还处于较为表面和原始的阶段,还没有确切的钱币铸造学的内容。

中国钱币铸造学的萌芽大致可以追溯到清朝乾嘉时期。乾嘉金石学兴起,古泉学作为传统金石学的组成部分得到了新的发展,该时期代表性的古泉学著作是翁树培(1765-1811)的【古泉汇考】。翁树培对存世叠铸铜范母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并尝试推演叠铸工艺铸钱的大致工艺流程。翁氏的这一开创性探索也得到了稍晚些的古泉学者鲍康(1810-1881)的关注。鲍康指出:「范有阳文,有阴文,而阳文者居其九,每泉必一面一背,其冶铸之法,不外乎模蜡合土,翁氏【(古泉)汇考】言之最详。」"鲍康将翁树培相关论述录入【观古阁泉说】:「翁氏【汇考】云:树培按:泉范之制,就今所见者,谛审之,中大圜凸星如纽者,纽外或四出或六出,如枝之接花,每出必连一泉也,其上下左右又有小星,或长或圜或尖,凸凹牝牡相间,然其凸凹之高深,不过分许耳,其每泉之穿内亦各有小凸凹圜星(亦有无小星者),其高亦止与泉之轮郭平耳,而当中之大纽独高,与四边之高相等,因思譬有范二于此,两范相合,而此面当彼背,此牝当彼牡,此凸当彼凹矣。中纽既与边平,则两范相合处,四边相对,两纽相对,间不容发矣!然其内之小凸凹,其高深不及分许,虽相值而仍不能相合也。于是,先以蜡剂和匀,或用白芨水和黄土,置于此范之上而以彼范合之。俟蜡干解视,则泉文正者反,凸者凹矣,两纽相对则成透空圜孔矣,外四出六出之凸文亦成凹文矣,于是置此铜范不用而用此蜡模矣。然使仅此一蜡模也,尚不可以铸泉,盖一模虽具两面,而每面之泉只算作半面,而无背面以合之也。因思此模也,其上下左右之小牝牡处,亦既牝成牡,凸成凹矣。当蜡模之就范也,则有外边以限之,中纽以穿之,迨蜡模解下,则中为透孔,上下左右更无外边,全赖此小牝牡凸凹为之对筍(通‘榫’) 合缝矣,故必须再印一蜡模与此蜡模相合,则小牝牡凸凹处相合适,均而无欹侧之虞,其中大纽相对,则仍一透孔也,其四出六出相合皆成凹文而中空矣,其泉之背面相对亦中空矣。如此之蜡模印出者,不知凡几,率皆两两比附,叠相配合,叠至数十模而其中穿孔之透空如故也,其四出六出中空者,直达于泉,泉之穿内又有小星限之,乃以铜汁自中穿孔灌入,而泉成矣。……培又疑者,今所见古泉范皆六朝以前泉耳,何以唐宋以后之泉范绝无一遇者?!盖不用此范制矣。」(21此段文字使翁树培成为钱币学发展史上第一位详尽推究叠铸工艺铸钱的学者。翁氏根据存世叠铸铜范母,大致勾勒出了古代叠铸工艺铸钱的过程,基本符合古人铸钱的实际。不过文中所说的「蜡模」是不对的,思之,盖因当时出土叠铸遗物太少,翁氏未能具体有所见,再加乾嘉以来,古玩界流行「蜡模」法(失蜡工艺)铸器(复制古器物),故翁氏会有此说法。此外,翁氏没有谈到模印好的范片两两相对叠置起来后要糊草拌泥,做成整体的「范包」,因为,如若缺少此步骤,「范包」经受不住高温铜液的冲击,不仅范片会移位,浇注的铜液还会从范片间的缝隙中溢出「跑火」,而难以铸造成功。再者,泥质范包在浇铸前要有阴干焙烧去除水分变为陶质范包之过程,才可实现浇铸。但客观地说,翁树培推导的叠铸工艺铸钱的大致过程和步骤还是正确的,是古泉学者对中国古代铸钱工艺非常可贵的探索。翁氏该段叠铸法铸钱的文字可视为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学的滥觞之作!

清代中后期涌现了一大批古泉学者,许多学者在其著作中收录铸钱模范,这是钱币铸造学萌芽发展的重要标志。模范是最重要的钱币铸造器具,「模」是「范」之母,也称「范母」;古代的「范」有直接铸钱的铸范,也有铸造金属范或金属范母的「陶母范」。古代遗留下来的铸钱模范是了解揭示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的重要物证和线索。李佐贤(1807-1876)的【古泉汇】【续泉汇】是当时古泉学的集大成之作,收录有众多铸钱模范。「【续泉汇】补载泉范至百十七枚,合前编(【古泉汇】)计之近二百许,从来无此巨观!」3鲍康则对所见铸钱模范进行了梳理和思考:「余所见阴文泉范,有铜有铁有石,其制率如版,多者数十泉,少亦不下十余泉,字皆反文,以铸就则正文也。阳文铜范,其制率如盘,少或一泉,多或四泉,皆一面一背;惟半两背平无郭,不用背范,有多至八九泉及三十余泉者,字皆正文,以尚须模蜡合土故也。新莽泉制最精,其范多用阳文,不惮模蜡合土之劳;阴文大泉范仅一见,亦复不致,疑已非莽初制矣!道光壬寅、癸卯间(1842一1843),长安城西掘得五铢泥范甚多,惜残缺无复全者。余收得八九枚,制有若砖,皆正文凸起而无背文,惟泥质弗坚,字画不无剥蚀,纵横罗列多或至四五十泉。其为阳文也同,其为用也应亦同,而泉乃逾之十倍,视如盘小铜范劳逸殆迥殊!泉之穿上辄作一横文。复得小五铢泥范一角,亦正文凸起,穿上作一横文,应系一朝之制。」4鲍康所言「五铢泥范」,由于清晰地记载了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泥范」的钱文形制特点及布局等信息,可以明确地认定这些五铢泥范的性质为「铸金属范之陶范」,即是用来铸造金属范的陶母范。这批长安城西五铢泥范「泉之穿上辄作一横文」,所铸钱币应为「穿上横郭」标记的五铢钱,这种「穿上横郭」类型的五铢钱自西汉铸「郡国五铢」时就已出现,并成为上林三官五铢的主流版式之一,主要由上林三官中的「技巧」官铸造,铸行于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初年裁撤三官,仅保留钟官铸钱)等时期。需要指出的是,鲍康认为的这种陶母范与叠铸铜范母同为阳文,推测「其为用也应亦同,而泉乃逾之十倍,视如盘小铜范劳逸殆迥殊」,却是错误的。该陶母范对应的是金属范铸钱工艺,圆盘状铜范母对应的是叠铸法铸钱工艺,两种工艺的「劳逸」已有定论,叠铸法铸钱是古代范铸法铸钱后期的主流工艺,铸钱效率优于金属范铸钱,鲍康却因为陶母范上钱币多十倍,而想当然认为此种铸钱应更有效率。这主要是因为彼时人们对叠铸工艺的具体过程还缺乏了解之故,这种认知的局限也是由于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学处于萌芽期的特点决定的。鲍康此段文字还记录了一种「小五铢泥范」的信息,并判断与大五铢泥范「应系一朝之制」,其相关记载极具史料价值,其观点则显示出极高的史识。原来,这种「小五铢」虽精整,却极小,过去的古钱学者多将其认定为六朝的「鸡目五铢」,直至新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汉宣帝杜陵发掘出的小陶俑身上围裹着这种小五铢,才知道此种钱原来是西汉时期的冥币。

鲍康还列举了其稍前的古泉学者对铜范铸钱的不同认识:「而张叔未(张廷济,号叔未,1768-1848)、戴醇士(戴熙,字醇士,1801一1860)又以阴文者不可用,若镕铜入范,则范必销,至云二者可以聚讼,不知皆昔人鼓铸之所需也。」指出张廷济和戴熙都认为阴文铜范不能铸钱,而鲍康则坚称古人肯定使用过阴文铜范铸钱。我们在欣赏鲍康识见的同时,对张、戴二氏的观点要做进一步的分析。张、戴二人认为,高温铜液若浇注到铜范上,铜范必然遭到毁坏而不能铸钱。从这种表述来看,他们是见过或者做过这种尝试的,应该说也是具有相当的探索求知意识的,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他们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问题的关键在于铜范在浇注前要做好隔离层,若没有隔离层,铜液浇在裸露的铜范上必然使得浇注部位合金化,铜范与铜液熔结在一起,并毁坏铜范。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鄂州市博物馆等单位曾联合做过铜范铸钱的模拟实验,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直到用动植物油脂炭化作铜范的隔离层,才成功完成了模拟实验,课题组【研究简报】总结:「铜范可以直接铸钱。铜范铸钱的关键是铜水不能与范体直接接触,要有隔离层;隔离层必须超薄、坚固、耐高温。」

鲍康对当时藏家的某些钱范的真伪判断也出现过失误:「余作【范说】谓:列国布暨秦半两独无范,故字体鲜有复者,寿卿(陈介祺,字寿卿,1813一1884)藏范至百有二十,拓寄则有秦半两土范二」,皆只阴文一泉,殊精好,但秦中所出五铢土范,率皆阳文,若阴文土范尤易作伪,胡石查(胡义赞,字叔襄,号石查,1831一?)即曾戏为之(见所做秦半两土范甚致)。四铢半两虽有铜范而字体亦百出不穷,孙春山最留意于是,拓示所藏,析及一点一画,多至数十种,或当时铜范初行,仍不免画沙抟泥所铸,至五铢专用铜范,遂截然成一律矣。」18对陈介祺所藏只有一枚阴文钱腔的秦半两土范叫好。其实,此类钱范并不合铸造原理,应系赝品,鲍氏稍后的古泉学者饶登秩在其【古欢斋泉说】中就明确指出其伪:「又有秦半两砖镕一枚,仅列一钱,无流道,不能铸也,砖镕最易作伪,必好事者偶尔游戏,非真镕也,此皆陈寿卿藏器,或寿卿先生老眼偶花,为其所眩,而【泉汇】不加细考,仅据拓本载之。」9饶登秩从铸钱原理来分析鉴定钱范真伪,的确是抓住了钱范等铸造器具辨伪的关键,显示了独到的见识。更值得称道的是,饶氏依据铸造原理,对当时收藏界追捧的齐大刀铜范母提出了质疑:「【泉汇】又载齐刀镕一品,其流道居正中,铜由上入,如半两大泉货泉小镕之制,按齐刀皆由环下进铜,今之存刀可验,如铜由中间输入,流道既不畅,则行汁迟滞,必有不满之弊,断难成刀,是则此镕之可疑也。」"指出存世齐大刀实物都是浇口在刀环上,【古泉汇】所载齐大刀铜范母虽与存世的半两钱、大泉五十和货泉铜范母的设计布局相似,但由于齐大刀刀体过长,反而难以铸成。饶登秩大致是钱币学界第一个明确对齐大刀铜范母说不的人,仅此一点,便足让人钦服!可惜,饶登秩和他的【古欢斋泉说】似乎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古钱学界仍约定俗成般地认定齐大刀铜范母为真品,且为最早的叠铸工艺铸钱遗物,直到21世纪初,周卫荣撰【齐刀铜范母与叠铸工艺】",以现代科学的视角和论证,才比较彻底地将齐大刀铜范母论定为赝品。

民国时期,古泉学开始逐步脱离传统金石学的藩篱,向科学的钱币学演进。丁福保主持编纂的【古钱大辞典】是民国钱币学的扛鼎之作。该时期,钱币学大兴,出现了学术社团并出版钱币杂志,以「中国古泉学会」及其会刊【古泉学】、「泉币学社」及其会刊【泉币】为代表。其中,1936年成立的中国古泉学会【本会简章】称「本会以阐明古泉学识,研究古泉制作,鉴定真赝、辨别时代,启人好尚之心为宗旨」2,明确以古钱币的制造工艺作为研究对象。1940年,张絅伯在泉币学社【泉币】杂志【发刊辞】中指出:「往昔泉币,视同小道,列诸金石之旁门。迹涉荒诞,不脱旧谱之陋习。忽略制作,偏重文字,斤斤于色泽肉好,戚戚于珍常多寡,范围狭隘,学识疏陋,无多取焉。方今泉币一门,成为独立专门科学,应作有系统之推讨,谋划时代之进步,因知泉币莫非历代日用通货,物之平凡通常,无过于此,而性质之神妙玄奥,原理之错综复杂,种类之繁富伙颐,变化之万绪千端,亦未有过于泉币者也。」3在此,张絅伯振聋发聩地喊出:民国时期的钱币研究正在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钱币学「要在详稽实物,参证史志,按诸货币原理,以究其制作沿革,变迁源流,利病得失之所在,治乱兴替之所系」。此中,张氏也清晰地指出研究钱币制造工艺及其演变是钱币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即钱币铸造学是钱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张絅伯是近现代最早呼吁建设科学的钱币学学科的钱币学者。

1935年,南京通济门外出土了一批南朝萧梁时期的铸造铁五铢的叠铸陶范,钱币学者郑家相敏锐地购藏了大量的叠铸陶范,「计先后所获,未分者八十余段,已分者八百余片……得百十六种」"4。因为意义重大,郑家相题自己斋号为「梁范馆」。根据发现的出土遗物,郑家相当时就考证出是萧梁铸造五铢铁钱的陶范。该批陶范后被郑家相和其家人先后捐赠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得以留存至今。郑家相保存和研究该批古代铸钱遗物,厥功至伟!

1949 年后,彭信威出版【中国货币史】,是新中国货币史、钱币学领域的代表性著作。该书侧重货币史,对钱币铸造学关注较少。郑家相发表【历代铜质货币冶铸法简说】5,对陶范铸钱、石范铸钱、铜范铸钱、叠铸法铸钱、母钱翻砂法铸钱等中国古代的主要铸钱工艺类型大致进行了梳理,虽不免有缺漏和错误,但仍不失为一篇现代科学意义上的钱币铸造学论文,该论文是新中国前三十年钱币铸造学研究最高成就的代表。

改革开放后,中国钱币学蔚然兴起。1982年,中国钱币学会成立;1983年,中国钱币学会创办会刊【中国钱币】,是该时期钱币学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中国钱币学各个分支学科蓬勃发展,钱币铸造学的突飞猛进尤其引人关注。

中国古代钱币的合金成分分析一度成为显学。周卫荣著【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历代古钱币的合金成分,构建了中国古钱币的合金成分数据库,并就黄铜铸钱的技术演变进行了重点考证,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博物馆以科技考古理念,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石范铸钱、铜范铸钱、陶范铸钱、萧梁叠铸法铸钱、蚁鼻钱铸造工艺、翻砂法铸钱等主要铸钱工艺进行验证,摸清了中国古代主要铸钱工艺的技术细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钱币铸造学的发展。相关成果汇集成专著一【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研究】,该书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钱币铸造学的代表性著作。

在中国钱币铸造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铸钱术语混乱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峻,编纂出版【中国古代钱币铸造术语图解】,以高清图片图解铸钱术语,有图有真相,以期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庶几有裨益于铸钱术语之规范。在该书行将付梓之际,撰写【中国钱币铸造学发展历程概述】,详古略今,代为前言,求证于方家。

周卫荣 杨君

2024 年新春于北京西交民巷17号

目 录:

古泉文库系列丛书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第一种【寿泉集拓】

●第二种【古泉大全】

●第三种【足斋泉拓】

●第四种【古泉杂志】

●第五种【丝路创会精品集拓】

●第六种【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第七种【沐园百廿泉拓】

●第八种【沐园日记】

●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第十二种【董遹钱谱】

●第十三种【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第十五种【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第十六种【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第十七种【西夏钱币集】

●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第十九种【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金石编】

●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第廿二种【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第廿三种【益泉斋藏泉】

●第廿四种【思古楼泉集·唐钱图录】

●第廿五种【新订乾元重宝钱谱】

●第廿六种【读史谭泉文存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第廿七种【中国货贝图集】

●第廿八种【清代四川州县银锭略考】

●第廿九种【天壤阁杂记·王懿荣泉拓精选】

●第三十种【梁五铢土范图说】

●第卅一种【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全五卷

●第卅二种【户部铁钱局钱法章程】

●第卅三种【铸钱述略】

●第卅四种【中国近代货币集拓】

●第卅五种【丁氏古泉丛书】十五种

●第卅六种【观云轩藏泉】

●第卅七种【清钱编年谱】中文版

●第卅八种【先秦货币汇编】

●第卅九种【新编华夏古泉图录】

●第卌种【辑古泉從一】

●第卌一种【珍泉集拓】

古泉文库出品书目

【读泉记】||【无为七秩寿泉集拓】||【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百福堂七十自选集】(原拓本)||【馆藏钱币图录】江西农商银行钱币博物馆||【平冠集】||【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钱币图述】||【福善先生耄耋辑拓】||【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戎畋松七十自选集】(原拓本)||【话说青蚨】||【听泉·咸丰大钱蠡测】||【清代牙雕呈部样钱】原拓本||【丰斋四十泉拓】||【储建国 钱卓两翁古稀寿泉集拓】||【杜维善先生追思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