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哥不囤钱,哥囤的是文化

2024-03-01收藏

收藏了几十年铜钱, 总会有人一见面就问,老兄,你现在藏了多少钱啊,最值钱有哪些呀。对此,大多数时间我是报以 「呵呵……」。

身逢盛世,搞点收藏,既玩乐又投资是时下流行的时尚。 我就认识不少这样朋友,有60后,也有00、10后,乐在其中,乐享其成,在古泉收藏的世界里,如鱼得水。特别是近年来涌现的一些专业收藏者,实力强、眼力高,手头也囤积了大量让人艳羡的藏品, 品位飙升,身价更飙升。

康熙二十局

但收藏本质可不是囤钱,其深处韵味应该在于学习、感知、传承、弘扬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 当然,钱币的基本功能就是方便等价交换,并衍化为财富的象征。自古以来囤(存)钱就是中国百姓的习惯,这背后亦蕴涵了厚重的文化气息, 细究起来还有些门道:

一是囤钱求富。

钱多即富,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中国古代富商大贾有钱人不少,但若与汉文帝的男宠邓通比肩,估计都要靠边站。邓通是今天四川雅安人,为人谨慎,善阿奉,得宠后并不胡作非为,这使汉文帝对他的宠信长久不衰。

有一天,文帝命令许负为邓通相面。许负说:「邓通命将穷困饿死。」文帝说:「决定邓通富有的在于我,怎么说他会贫困呢?」于是将邓通家乡附近的大小铜山都赏赐给他,准许他开矿铸钱。铸钱的消息传到老家后,亲朋邻里奔走相告。年已古稀的父亲十分感念皇上恩德,带领几个女儿和女婿雇工匠在铜山一带采铜、烧炭、铸钱,严格遵照邓通的嘱咐,每一个钱都要精工细作,又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因而制作出的邓通钱(实则四铢半两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邓通钱。因为邓通能够自行铸钱,后世就有人把「邓通」作为钱的代称。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30回,就有「富贵全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的词句。可令人讽刺的是,文帝死后,景帝登基,邓通家财尽被抄没,最后流落街头,穷困而死。时光荏苒,2002年在距离邓通家乡仅120余公里处的峨眉山罗目镇,出土了重达16.32吨,含约160多万枚宋代铁钱的整体凝结窖藏,考古学家们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外出土铁钱最多、原始信息保存最完整的钱山实物,因此被美誉为「天下第一钱山」。邓通若能穿越,也应为巴蜀人民曾如此殷富感到无上荣光。

二是囤钱避祸。

古代社会战乱较多,许多百姓特别是官僚和富商大贾等家庭,经常由于乱世避祸,把自家积攒的铜钱,用绳穿好,置于陶器和铁器做的瓮内,埋于老树下、古道边等容易记住的地方,以便战后能归还家乡时找到,拿出再用。百姓想法固好,但总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归家,或即使回家后因战火家乡景物全非,从而再也找不到所藏之钱。

2000年代以来,内蒙东三省曾有大批窖藏现世,一部分就是辽金末年老百姓为避战乱而藏。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土壤与气候的原因,内蒙东三省的许多窖藏保存非常好,甚至于结串的麻绳也未腐烂、还能提起,这为当时老百姓的串联习惯和计量方法留下了实证。仔细研究发现,金代末期的铜钱大都是依北宋崇宁钱为隔断的,三个崇宁钱后边是9到10个左右折二钱,再就是100个小平钱,崇宁、折二、小平的个数比例大致为1:3:33,每5个单元为一串,这应该是一緍或一贯。

钱罐筒子

三是囤钱荫后

中国百姓存钱主要是为了留给后人,用来传承家庭的财富。近年来,在房地产开发,特别是老城改造时,时不时会在一些祖屋的根基处出土一些铜钱铜元,甚至黄金银锭,这有部分是老一辈留下来给子孙用的。

特别是宋元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都会以家族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集中窖藏一批铜钱为后代所用。据几个专门寻找窖藏的探宝人讲,这些年金国旧地黑龙江省五常地区出土的每个窖藏周围,一定会有别的其他窖藏,相距不会超过300米,这恰恰印证了历史记载金代人以部落形式散居,一般依家庭血缘为纽带,和则为、战则为兵,生死与共的特点。历史书籍对金代的这些史实记录简单,这一个个囤钱的出土地正好可以补史籍所缺。

四是囤钱充饷。

古代兵将征战前方,浴血疆场,军饷发放必须及时且足额。统治者为了激励兵将士气,往往在征战前就足额备齐银钱,有些还直接携上战场,就地论功行赏。但由于银钱相对沉重,征战又四处奔波,有些领兵者把银钱运往前线后,就先行掩埋,待战争胜利后再开启发放。

2006年,辽宁就出土过一个千斤左右唐代窖藏,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开元钱,基本直边未流通,其中出土乾元钱5000余枚、大历建中钱700余枚、开元钱背孕星1300枚、会昌开元钱5千枚(绝大多数背「兴」字)。刚开始很奇怪,大历、建中钱本应该为唐时西域所铸,出现于东北很罕见,后考证唐史,这应该是唐晚期的一次征伐渤海国的战争军饷,取自于国库,故会昌开元背「兴」字钱多,且军队构成人员中征调的突厥士兵又较多,故西域铸的大历、建中钱多。

五是囤钱待沽。

「待沽」就是等待好的时机、条件出现才出卖。这里借用「待沽」一词,意为等到铜钱可以使用或单位数量购买力更强的时候再使用。这种事情在两宋,特别是金代的时候非常常见。这些年,东北地区发现的货币窖藏,基本上是辽代窖藏和金代窖藏两大类,其中约90%为金代窖藏。而金代窖藏中,北宋货币约占85%。这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金在建国时没有铸造货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金代长期对辽、宋的掠夺。但在当时,由于大多数铜矿都在南方,金所在的北方,铜矿资源非常少,铜不仅是铸币的重要原料,而且在制造器物上,耗量也很大,造成了全国性缺铜。

为此,金实行了严格的「铜禁政策」,就是限制使用铜钱,强制使用当时国家印发的「交钞」纸币。但由于战乱,「交钞」不久就严重贬值,每贯值不到一文铜钱。老百姓纷纷弃「交钞」,转而大量积攒铜钱。然而金统治者又不让用铜钱,甚至后来变本加厉,要求百姓所有的铜器都要归公。铜钱的占有者,只能将手中钱暂时隐蔽起来,以等待这种政策的废除,于是金代的货币窖藏现象大量产生,且规模巨大。2008年,辽阳市文圣区的永昌雅居建筑工地,一次性出土了十多吨窖藏货币,钱窖东西长4米,南北宽2.6米,深1.4米,上至汉「五铢」钱,下至金「大定通宝」钱,涵盖36种,这样的「国库级」囤钱,看来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干的出来。

版 / 权 / 声 / 明

本文为「俊林泉」独家原创,欢迎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