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让人疯狂,大户也不例外,基金直接上亿上亿的买。
比如一个叫魏红的,买了「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市值加权ETF」2.3亿份,市值3.9亿,是这只基金的第二大持有人。
加上「华夏纳斯达克100ETF」的0.78亿份,和「华安纳斯达克100ETF」的0.28亿份,
魏红持有美股ETF超过5个亿,持仓思路相当清楚,就是买纳指。
还有梁瑞安、赵勇等5个自然人,也是买纳指过亿的大户。
很多海外ETF,前十大持有人里面就有4、5个牛散大户,可谓相当豪气。
除了有钱、敢砸之外,有些大户还考虑到了「风险分散」。
比如一个叫祝杰的大户,是9只海外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从「标普消费」、「标普医疗」到「标普石油天然气」,从「美元债」到「美国reits」,从「德国DAX」到「法国CAC40」再到「亚太精选」。
不仅资产类别众多,市场也做了分散,主打一个全球资产配置。
除了牛散大户以外,机构也在不断加码。
私募,但斌的东方港湾,把纳指相关ETF几乎买了个遍;
保险,标普500ETF和纳指ETF都有平安财险的身影;
银行理财,招银理财开始在一些纳指ETF前十大持有人里面现身。
总之就是中报披露以来,铺天盖地都是各路资金狂买美股的消息。
相比一砸千金的机构和大户,被我A反复训练过的普通基民、股民、投资者,「恐高」症状却越发强烈,对此热烈氛围深感不安,总觉得这像是最后的狂欢,美股是不是很快就要转熊了。
毕竟从8月底公布财报以来,巨头英伟达已经跌了20%,美股进入9月之后,也是开启了暴跌模式。
而且坏消息还一个接着一个。
「巴菲特又卖出」,「对冲基金抛售美股」这样的新闻,时不时就弹出。
这两天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还不太好,「小非农」新增就业人数,降到3年半最低,「大非农」新增就业也是显著放缓,劳动力市场持续降温已经很明显了。
从利率期权定价预测来看,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从30%升到了接近50%。
原本大家预期,开始降息之后,降息25个基点是正常的,但如果直接降息50个基点,那就说明经济确实不太好了。
在种种衰退担忧之下,也不难理解最近美股的震荡下跌了。
不过在小巴看来,倒也不至于就直接判断美国经济要硬着陆衰退,美股转熊了。
毕竟美国的服务业PMI数据挺好,「七巨头」的二季报业绩也不错,除了特斯拉之外,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但就如咱们之前所说,毕竟巨头们的估值总体不算便宜了,临近大选,不确定影响因素也很多。
日本央行那边,又抛出要加息的言论,这对市场流动性也有影响。
估计纳指、纳指科技这样的成长风格指数,会有比较多的波动震荡,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要谨慎对待,特别是像大户魏红那样,押注纳指单一品种的。
其实从美股这几个月的下跌反弹来看,会发现风格优势开始往价值那边走了。
在英伟达这样的科技成长股大幅震荡之时,像可口可乐之类的传统价值股,却很坚挺的上涨,因为分红稳定,估值也便宜,就算跌也跌得很少。
指数也是,从8月的这波下跌来看,纳斯达克距离7月的高位还有一段不小空间,就又开始掉头向下了,但标普500就强一些,摸到原位才向下。
拉长到今年的涨幅来看,原本纳指是最靓的仔,但现在,标普500的年内涨幅还能保持在14.7%,比纳斯达克的12.48%要高了。
相比纳指,标普500的行业更分散,就算科技行业表现不行的时候,还有消费、金融、医疗保健等其他行业提供缓冲,更能代表美股整体表现,作为老巴唯一推荐的指数,标普500还是靠谱的。
所以小巴之前才会说,长线投资者,长期配置资金,投到标普500上面的,没必要担惊受怕,甚至说如果跌下来,还要考虑是不是加仓。
近60年间,美股最长的熊市,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持续了大约20个月,最后90年代迎来的最长牛市,持续12年有多。
整体算下来,美股牛市平均持续 51个月 ,平均涨幅 151% ,而熊市的平均持续时间 11个月 ,平均跌幅只有 34% 。
也没法轻易看空,人家的企业是真金白银赚钱,总觉得估值高不敢买,没想到人家最后硬是通过盈利来消化了。
即便美国GDP只有2、3个点,但因为集齐了全球最优秀的公司,所以能撑起标普500非金融公司超过 10% 的长期ROE水平。
也就是说,咱们投美股指数,不是简单的只投资美国,因为美股独特的集聚作用,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国家的界限。
当然,如果买的美股个股,风险是很大的。
因为机构化很高,散户极少,也没有涨跌停板,一跌起来相当恐怖,看看现在还趴在地上的阿里巴巴就知道了。
而且即便是标普500,追涨杀跌肯定也不可取,大家务必考虑清楚投资初衷,还有投资的资金是不是真的闲钱,买进去长期放着也没问题,因为接下来大概率还有高波动,如果顶不住下跌途中卖出,一样也是会亏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