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马斯克一句「中国车企太强」,特斯拉市值蒸发1.54万亿,咋回事?

2024-02-07股票

今年的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直言不讳表示:

「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厂商,如果没有贸易限制,中国车企能击败世界上大部分车企。」

紧接着,特斯拉股价连续遭遇市场重锤,最高一天内跌去12.13%,从今年年初算起,特斯拉的股价已经跌了30%,市值蒸发2133.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4万亿元。

简简单单一句话,特斯拉市值蒸发1.54万亿?世界首富的嘴炮属实值钱。

当然了,特斯拉股价大跌主要还是因为业绩增长乏力,曾经最善于讲故事的马斯克,也显得有些灵感枯竭。

另外根据德国【商报】报道,IT巨头思爱普(SAP)已将特斯拉从其汽车供应商名单中移除,原因是「特斯拉的价格波动导致规划变得困难」, 说白了就是嫌弃特斯拉动不动搞降价,调价太频繁了。

尽管SAP的订单规模不算特别大,但这代表着企业用车市场这条路,马斯克也走不通了,在特斯拉本就市值低迷的情况下,无疑起到了雪上加霜的效果。

面对充满一场场刀光剑影市场拼杀的前路,如何带领特斯拉杀出重围,成为笑到最后的强者,是马斯克亟需考虑的大问题。

业绩不及市场预期

根据特斯拉2023年的财报数据显示,总营收96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9%,净利润149.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18%。

按理说,以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卷程度,特斯拉能拿出这样一份成绩单,也算是可圈可点了,为什么说不及市场预期呢?

主要问题出现在了毛利率上,2023年特斯拉毛利率为18.2%,同比下降了7.35%,2017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意味着,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哪怕是特斯拉,也只能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保住销量。

且更重要的是,这还远远不是结束,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明确表示,2024年的销量增速「可能明显低于2023年」。

如今特斯拉正「专注于下一代车型的推出」,虽然马斯克没有透露太多信息,但根据外媒报道, 所谓的「下一代车型」,其实就是市场上传言已久的特斯拉入门级车型,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

所以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特斯拉仍旧要拿现有的产品线,与正在不断更新迭代的国产新能源车型打擂台,销量自然不可能太亮眼。

而在业绩不及预期,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特斯拉股价大跌也就不奇怪了。

为什么特斯拉不香了?

特斯拉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曾经依靠先发优势占领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大量的国内新能源车企抢走。

2016年,特斯拉model3横空出世,与当时的其他新能源车型相比,就像是一个来自于未来的「异类」,无论是超前的车身设计,还是极简的内饰风格,都比其他新能源车型高出不止一个台阶。

可以说,当时的特斯拉就像是iPhone4时代的苹果,放眼全球都找不到对手,产品力强得可怕。

然而,仅仅几年时间过去,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多卷?

什么车身内饰设计、续航焦虑、冰箱彩电,无论是消费者想得到的还是想不到的,国内新能源车企全部安排解决。

哪怕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的「鼻祖」,但架不住后来者发了疯似的各种内卷,于是卷来卷去大家忽然发现,特斯拉作为曾经的「先驱者」,其实现在看看也就那样。

从以前的「小甜甜」,再到现在的「牛夫人」,「变心」的消费者们连招呼都没打。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国产车企群狼环伺,就连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大厂的智能汽车都要「跨界打劫」,如果特斯拉继续「吃老本」的话,未来会越来越难混。

2024,愈发艰难

刚过去的2023年,是国产车企向上冲击,朝着20万元-30万元汽车市场区间集中发力的一年。

「好巧不巧」的是,这个区间正好是特斯拉的主力车型销售区间,几乎就相当于朝特斯拉的大本营发起总攻。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中国车企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厂商」。

之所以马斯克会这么说,很可能也是直面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压力,有感而发。

但如今的关键问题在于,2023年特斯拉已经拿出了绝招——以价换量,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还有什么法宝?

哪怕未来继续降价,但能贡献多少额外销量,现在仍是未知数。

甚至就连马斯克自己也表示 ,2024年的销量增速「可能明显低于2023年」,特斯拉2024年的艰难可见一斑。

特斯拉认为,目前自身正处于「两次增长浪潮」之间的阶段,其中第一次浪潮是Model 3和Model Y平台的全球扩张,而第二次浪潮将由下一代汽车平台的全球扩张发起。

但一边是新车短期上市无望,老款车型红利期走到天花板,另一边是竞品车型虎视眈眈,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2024年马斯克的特斯拉有点难。

写在最后:

股价是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以前特斯拉卖得好、利润高,故事讲得也精彩,自然能够受到资本的青睐。

但如今特斯拉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正逐渐消失殆尽,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