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动漫

变形金刚里的机械生命体,为什么还在较原始的搏斗方式?

2024-09-16动漫

擎天柱手持大宝剑,和威震天打的不可开交,这样的场景想必是很多80后90后【变形金刚】爱好者的童年回忆杀。

无论是动画还是电影,汽车人与霸天虎之间总是上演着拳拳到肉的精彩战斗。

有些人可能就想问了,这赛博坦人明明是根据人类幻想创造出来的机械生命体,母星的超高科技能造出激光炮,量子盾等先进武器,为啥在电影和动画里却老要近身肉搏呢?

咱们一起看看。

「变形金刚」原本由人驾驶

要想弄清出现在变形金刚们身上的这些矛盾点,我们就得从这一风靡全球的ip起源开始说起。

现在的很多观众可能想象不到,这些威武雄壮的变形金刚最初竟然和外星机械生命体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的诞生之路充满戏剧化色彩,兼职堪称一部「玩具进化史」。

故事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说起。那时一家名叫特佳乐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微星小超人」的变形玩具系列,这些能够从机器人变身成各种车辆,飞机的玩具,以其新奇的玩法迅速席卷了整个日本。

一时间从学校的课桌到公园的沙坑,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摆弄着这些「钢铁伙伴」,仿佛自己也成了操控机器的少年英雄。

眼看「微星小超人」的热度还没过,特佳乐公司又趁热打铁,推出了另一款变形玩具系列-「戴亚克隆」。

这两款玩具虽然名字不同,造型各异,但设定上却非常相似:都是人类驾驶员操控着可变形的机器进行战斗。

那时候的「擎天柱」们,还是得老老实实听人类指挥的「工具人」。随着时间来到1984年,玩具巨头孩之宝公司注意到了这两款来自日本的变形玩具,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们,这个市场潜力无穷。

意识到这一点的孩之宝公司果断出手买下了「微星小超人」和「戴亚克隆」的版权,不过他们并没有急着把这两款玩具直接搬到美国市场,而是进行了一番「颠覆性」的改造。

孩之宝公司决定抛弃「人类驾驶员」这个设定,将这些可变形的机器变成拥有独立生命和意识的「外星机械生命体」,不仅如此,他们还为这些机械生命体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包括他们的母星「塞伯坦星球」,他们的社会结构,他们的历史文化等等。

一个全新的IP「变形金刚」就这样横空出世,1984年变形金刚玩具在美国上市,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孩子们被这些可以自由变形,拥有独立个性的机器人深深吸引,变形金刚迅速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玩具之一。

光有玩具好像还不太够,为了让这一系列的粉丝更多,更能沉浸在变形金刚这一IP的设定里,孩之宝公司随后加紧推出了漫画,动画等一系列衍生作品,进一步完善了变形金刚的世界观,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

孩之宝公司当年那次「颠覆性」的改造,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变形金刚的命运,也成就了这个经久不衰的经典IP。但变形金刚的崛起之路也不是就那么一番风顺,很快它就迎来了一个「大麻烦」。

人类和机器的冲突

1987年热播了几年的【变形金刚】动画在美国开始没那么流行了,收视率的下降让孩之宝公司感受到了压力,美日制作团队都觉得,是时候该想想,怎么让变形金刚玩出新花样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双方却对变形金刚的核心设定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简单来说,就是两边对变形金刚中人机关系的表述有全然不同的意见。

美版动画的制作团队认为应该加入更多人类元素,强化变形金刚和人类之间的羁绊,这样才能有效吸引观众,于是他们在1987年推出了「头领战士」的概念。

「头领战士」就是一群可以变形成变形金刚头部的外星人,例如来自「星云星」的「头领战士」,他们和变形金刚的身体组合起来,就能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但是稍微想象一下,擎天柱原本的脑袋变成了一个戴着头盔,留着络腮胡的肌肉男,真是怎么看怎么奇怪。

美版动画的思路确实很美式,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人机协同作战,但这种设定很快就引发了观众争议,当时的不少人都觉得,这破坏了变形金刚作为独立机械生命体的魅力。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日版动画的制作团队做出了和美国团队截然不同的选择,他们觉得,变形金刚的魅力就在于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情感和选择,人类不应该过多干预。

所以在日版动画里,「头领战士」的设定被改成了一个个微型塞伯坦人,他们更像是变形金刚的伙伴,助手,而不是操控者。就好比是擎天柱的脑袋里住着一个迷你版的铁皮,关键时刻可以给他出谋划策。

「头领战士」之后,日版动画的制作团队在「人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1996年他们推出了「隐者战士」系列,进一步强化了「人机共生」的概念。

这一次变形金刚不再是和「小脑袋」组合,而是直接和人类融合,变成了半人半机械的形态。

例如主角「火龙勇士」在平时是一个人类青年的形象,战斗时则会和变形金刚融合,变成一个拥有火焰能力的战士。

不过「隐者战士」系列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成功,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设定让观众感到困惑,收视率当然也不怎么样。

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之后,无论是美版还是日版动画,最后都再也不折腾了,纷纷选择回归变形金刚本来的设定,让「人」和「机械」融为一体。

这次变形金刚发展历程中的「试错」,却或许恰恰解释了变形金刚为啥明明能造飞机大炮,却偏要选择肉搏这么原始的战斗方式。

不选高科技偏选格斗术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有不少粉丝在看完【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后都会产生这么个疑问:这些来自高科技星球的机械生命体为啥总是热衷于拳拳到肉的近身格斗,而不是直接用威力强大的武器来个「一发入魂」呢?

在电影里大家都见识过各种炫酷的塞伯坦科技,激光炮,离子枪,能量盾,应有尽有。

可到了决战时刻,决定胜负的往往还是擎天柱那把标志性的大宝剑,以及他与威震天之间拳拳到肉的搏斗。

这当然不是因为赛博坦星球上的格斗术也分段位,而近身肉搏才是最高境界的体现,而是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就是我们先前讲过的设定问题,既然确定了变形金刚是一种「机械人类」,那么他们的战斗方式也一定要符合人的本能,在人类看来轰轰烈烈的赛博坦战争,对于变形金刚来说可能也就跟通常的战场互殴差不多,为了体现血肉感和情感色彩,制作方才选择了让他们一直采用近身搏斗的方式跟彼此战斗。

此外从变形金刚的世界观设定来看,近战武器的杀伤力或许远高于远程武器,这也是他们长期进行肉搏战的重要原因。

虽然电影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推测出,变形金刚的身体结构和材质可能非常特殊,能够抵御大部分远程武器的攻击。

在电影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人类军队对抗霸天虎,或者赛博坦的战士们在战舰炮火之间穿行,这些变形金刚被炮弹击中,但往往只是掉几块零件,并不会受到致命伤害。

相比之下,近战武器的攻击更加直接,有效,能够绕过甚至切割变形金刚坚硬的

还有就是现实技术原因了。

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近身格斗能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两个庞然大物挥舞着巨大的拳头和武器,你来我往间钢铁碰撞,火花四溅,怎么看都比双方各自站定,远远地发射几道激光束更过瘾。

尤其是像迈克尔·贝这样总是喜欢用快速剪辑,慢动作特写等手法的导演,更是能发挥所长,把变形金刚之间的打斗场面拍得极具视觉冲击力,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票房嘛和口碑嘛,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

所以你看,变形金刚为啥放着高科技不用,偏偏爱肉搏,还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这背后既有他们「机械人类」设定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有电影制作上的视觉效果考量。

说白了就是拳拳到肉的战斗看着更爽,更能调动咱们观众的情绪,票房号召力也更强。

而且「人机之争」也体现了变形金刚系列作品的独特魅力,他们其实也不单单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情感的生命体。

也许在未来的变形金刚系列作品里,导演和编剧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新奇的设定,更精彩的战斗场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