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賡續航天精神 砥礪強國擔當」用成績說話,做航天數位化轉型的「急先鋒」

2024-07-19科技

近日,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精神榮譽獎管理辦法】有關規定,集團公司黨組研究決定,授予33名個人、17個集體「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範獎」;授予18名個人、12個集體「2023年度航天精神青年模範獎」。

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微信公眾號將陸續刊發模範個人(集體)在工作中主動踐行航天精神的先進故事和精彩感悟。本期刊登的為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範獎獲得者、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王建祥。

用成績說話,做航天

數位化轉型的「急先鋒」

瘦瘦的,中等個兒,戴眼鏡,格子襯衫配牛仔褲,再加上個單肩背包,這是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王建祥日常的模樣。深耕資訊化業務22年的他雖然已獨當一面,卻依然保持著程式設計師的樸素勁兒。

這些年,王建祥帶領團隊完成了多個集團公司級資訊化系統建設,積累了很多從0到1的成功案例,負責的產品被集團公司內外近4000家單位和供應商套用,成為航天資訊化建設的一張名片。

勇於登攀,是默不作聲的「行動派」

讓很多人驚訝的是,王建祥這位目前在航天數位化領域小有名氣的「程式咖」大學時讀的竟是稅務專業。在那個流程和賬目都寫在紙上、電腦剛剛流行的年代,剛入職不久的王建祥敏銳地察覺到資訊化發展大趨勢。於是,他憑借在學校學過的編程知識,參與了單位物資庫房管理系統建設,完成了一次「跨界」轉型。那時,線上系統對很多人來說還只是個「新鮮玩意兒」。

王建祥深知,以往在學校學到的編程知識用到實際科研管理中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一頭紮進了物資處辦公室,一邊積極學習系統建設的知識,一邊虛心向業務員們請教工作流程。同事們都說:「這個新來的娃話不多卻很有鉆研精神。」

埋頭苦幹數月,王建祥成功研發了物資庫房管理系統,那是所裏第一個線上系統。王建祥自此走上了資訊化建設的職業生涯道路。

從業多年,王建祥最大的感觸是,細節決定成敗,要做好資訊化系統,必須先熟悉掌握業務的流程。依靠著入口網站、成本管控系統、科研生產系統的研發工作,他一點一點積澱了自己對航天科研生產管理業務的理解。

對於2013年所內檢驗管理制度的變革,王建祥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原本很多自檢的物資需要委托出所進行檢驗。制度的變革引發了人員不適應的問題,從而導致業務流程不暢、采購的到貨物資積壓。面對這種情況,所長提出用資訊化手段解決這個問題並給王建祥下達了「死命令」:「1個月內解決這個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厘清業務流程,解決物資流轉問題,王建祥親自來到檢驗管理、庫房管理、物資管理各個崗位。他帶領小團隊,白天在業務科室親身體驗業務操作流程,晚上查細節、開會、梳理流程、設計系統開發方案、敲程式碼。連續兩個星期挑燈夜戰,終於如期完成物資管理系統的建設,並為後來的供應鏈數位化轉型奠定了紮實基礎。

「實踐是創新研發的源泉。」王建祥說,只有紮根一線,深入業務,才能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拓展思路、創新手段,設計出有用、好用的產品。

追求卓越,是不肯服輸的「倔強派」

2014年,由於所內資訊系統逐漸成熟並為人所知,王建祥被介紹參與一個進口保稅倉管理系統建設計畫,專門為跨境電商保稅倉的倉儲與配送物流營運管理提供支撐。

那年的「雙十一」前夕,王建祥帶領團隊守在電腦前,迎接使用者對系統進行的第一次壓力測試。當時,系統僅堅持了很短時間就崩潰了,王建祥意識到了差距。

沮喪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憑著不服輸的勁兒,王建祥迅速開啟了新一輪技術攻堅,每天下班後組織團隊成員開會、分析問題、制定方案,並虛心向其他團隊請教,最終解決了數據高並行狀態下系統的穩定性問題。

「不能只埋頭幹,還要多接觸市場上的技術,並且一定要在實際計畫中真刀真槍地磨煉。」王建祥總是跟隊員說,「我們一定要走出去,要跟上時代。」

多年來,王建祥帶領團隊不斷學習、吸收先進經驗。團隊能力不斷提升,成為航天領域專業所為數不多的具有資訊化自主開發能力的隊伍,造就了多款「明星產品」,為集團公司多家單位開發供應鏈管理功能,實作采購、排程、產保、監督、評價各流程不斷線,大大提高了物資采購效率,成為集團公司資訊化建設的標桿。

協同攻堅,是迎難而上的「實幹派」

新冠疫情期間,八院要透過手機端采集員工相關情況,以便掌握數據,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王建祥臨危受命,接下了緊急研發疫情防控系統的任務。

當時部門裏許多員工已被封控在家,而且正在開展的其他工作非常緊張,但王建祥清楚:「開發疫情防控系統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再難也要沖!」他迅速組織團隊,以遠端會議的方式商討解決方案、分解任務。他住在所內,與所外的夥伴每天討論到後半夜,最終僅用一個星期就開發了疫情上報系統,有效解決了全院職工狀態收集問題,大大提高了數據獲取和統計效率,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航天企業的資訊化工作與外部專門的資訊化公司的模式不太一樣。「他們有他們固有的流程和思路,而我們則需要面對很多個人化的需求。」他拿導航打了個比方,「既要能在大路導航,也要對無人問津的小路無比熟悉,做好符合航天特色的資訊化建設。我們行駛的這條路沒有盡頭。」他帶領的團隊從剛組建時的9個人發展到現在的34人,成為一支具備創新能力、敢打敢拼的團隊。

航天事業中,既有奮戰在重大工程一線的航天人,也有像王建祥這樣默默無聞的資訊化條線工作者。王建祥和他的夥伴以特有的方式為航天事業高品質發展註入了強有力的「推進劑」,用數十年的青春年華在轉型發展的關鍵道路上披荊斬棘。未來,王建祥將帶領團隊繼續深入探索航天數位化套用,以實際行動詮釋航天人的責任與擔當。

山止川行,臻於至善;莫忘初心,砥礪前行。

來源:【中國航天報】

文/朱明星 施惟惟

海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美編/丁潔

編輯/劉淮宇 高一鳴

校對/任長勝

監制/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