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醫療服務成養老剛需,康復護理機器人如何「叫好又叫座」

2024-07-18科技

7月18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舉辦「將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分論壇。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醫療健康正成為養老服務中的剛需,社會對養老護理智慧化、機器人化的期待也日益凸顯。但從當前康復護理機器人的發展情況來看,「叫好不叫座」是制約該領域產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機器人對「全人護理」存在的技術局限也是需要攻克的難題。由此,如何提高機器人的普適性和經濟性,加快技術研發,成為行業內的探索方向。相關專家表示,要加大對康復護理機器人及相關產業的科技投入,並加強成本控制,註重醫工交叉,保障康復護理機器人的實用性和安全性,以此推動該領域的產業化發展。

近五成老人最需要醫療服務

老齡化加速之下,老年人的康復護理問題成為剛需。相關數據測算,「十四五」時期,中國平均每年新增60歲以上老人1000萬左右。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老人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份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在此情況下,解決養老服務中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匹配的問題迫在眉睫。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司副司長劉芳介紹,在調查中他們發現,居家社群養老的老年人群體中,46%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醫療健康服務,尤其關註上門服務。但從現有情況來看,這一領域還存在資源和服務總量不足、人才短缺的短板。

實際上,不管是加強對護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還是推動養老服務領域的科技支撐,本質上都是為了解決老年人的康復照護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二級教授陳殿生表示,從國情來看,中國養老需求大,護工少。在此背景下,發展康復護理機器人是一個有益的解決措施,同時能夠促進培育銀發經濟。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當中也明確提出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包括發展智慧輪椅、移位機、康復護理床等生活照護產品,以及擴大認知障礙評估訓練、失禁康復訓練、用藥和護理提醒、睡眠障礙幹預等裝置產品的供給。

「全人護理」的技術局限

盡管相關政策已出台,但康復護理機器人在實際開發中卻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況。對此,陳殿生分析稱,這主要由於老年人對服務的個人化需求高,以及機器人在「全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具體來看,失能或身體衰弱的老人在生活照護和吃穿住行各方面都存在需求,並且每一位老人的失能表現不一致,需要不同種類的服務組合,這就導致需求的個人化比較強。同時,康復護理機器人還需要在服務過程中保證老人安全,使用者對機器人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

陳殿生表示,目前大多數老人需要的是「全人護理」,這種護理透過機器人實作的難度很高。舉例來看,如果想將失能老人從臥床狀態搬到輪椅上,再送到衛生間,組合動作對機器人的要求非常高,對比手術機器人具備的靜態定位和單個康復功能,會更加復雜。

上海理工大學智慧康復工程研究院院長喻洪流認為,與其他機器人相比,康復護理機器人需要長期和人密切接觸,更加追求設計的個人化適應、功能適應及尺寸適應,實作這些適應的難度非常大。

此外,高成本也是制約康復護理機器人產業化的困境之一。喻洪流稱,在實際生活中,部份康復護理機器人已經投入市場,如智慧輪椅等,但這些產品幾萬元、十幾萬元的高昂價格是很多家庭難以承擔的,同樣導致了產品的市場化程度不高。

科技投入、成本控制兩步走

一方面是技術存在局限,另一方面則是高昂價格讓廣大家庭望而卻步,如何打通康復護理機器人需求與市場之間的關卡,成為當前從業者關註的焦點。

喻洪流表示,破解這些問題,應從兩個維度入手,一是加大科技投入,二是透過政府引導實作成本控制。據了解,在當前的研究行程中,喻洪流及其團隊已開始研究面向失能老人照護的整體解決方案,並研發了十幾款智慧康復護理機器人產品。在實際套用中,這十幾款產品將根據對老年人的評估,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解決其照護問題。

針對成本問題,喻洪流則認為,就像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一樣,康復護理機器人的成本控制需要政府引導,讓成本降下來,每個家庭都能用得起。

在陳殿生看來,推動康復護理機器人的產業化發展,除了醫學界之外,更需要工業領域的參與。未來在開展康復護理機器人專項計畫時,要註重醫工交叉,保障護理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同時,康復護理機器人的服務效率、易操作性等效能,也是未來研究關註的重點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護理人員在康復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模擬護理人員的人形機器人在近年來也受到外界關註。對此,陳殿生表示,人形機器人的研發比以往產品的難度更大、技術更復雜,未來可能還需要十年時間進行探索。目前,人形機器人還處在技術攻關、概念樣機的階段,後續還要進行工程化和產品化,再進行市場的推廣。

北京商報記者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