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什麽是小紅書生活方式電商的底層邏輯?

2024-07-28科技

前兩天,我媽抱怨說,新買的洗發水泡沫少、洗不凈。

我說什麽牌子?在哪買的?她說海倫仙度絲。電商上買的。

我拿來一看,赫然寫著「水飛絲」。

心知上當的我卻也不急:「沒事,可以僅退款」。

事情似乎是解決了,但我卻感到些許悲哀。

是的,這是2024年的寫實。

電商世界已經「卷」到無以復加的境地,各大平台反而美其名曰「使用者體驗第一」。然而,這種名義上的討好使用者,卻最終傷害了使用者。

這讓我突然意識到,雖然電商已經活躍快20年,但平台和商家從未真正意義上理解使用者,關註消費的底層邏輯。

消費者要的是退貨退款嗎?消費者要的是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並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顏色。

無底線的拼價格,最終帶給我們的,只有低質的供給過剩和極差的消費體驗。而在另一端,電商平台撬動消費增長的工具,其邊際效益正在遞減,品牌企業生存環境無限承壓。

過去一年多,我走訪了很多商家,探訪了很多品牌主理人。

有一個問題我常常會問到,怎麽能做出高客單價、低退貨率?這兩個成了當下電商的痛點。

關於高客單,需要解釋一下,不是說關註怎麽賣出遠高於產品本身的價格,而是賣出它應有的價格,這在當下也越來越難。

在這些調研中,我常聽到會提起小紅書。在這些品牌主理人看來,在小紅書不用拼命的只卷價格,不需要用誇張的詞匯、激昂的情緒、跌宕的故事指令碼,只要講清楚材質、講顏色、講設計,在生活裏面的使用體驗和場景,就有還不錯的訂單。

一位家具主理人說,自己客單價比較高的產品在小紅書上賣的不錯,但按照低價爆品的邏輯,做出來沙發反而賣的不如預期。

剖析原因時,她說這些生活裏經常使用的、重決策的產品,小紅書使用者在買的時候,除了產品本身, 背後的人很重要,你的觀點、你的理念、你的審美,你在生活裏使用它的方式,能否和消費者產生共鳴,是他們會在意的。 在小紅書,生活方式大於生意,「質價比」大於純低價。

有了這些調研,讓我對幾天前小紅書COO柯南在和經濟學者薛兆豐的對談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就是在這個對談視訊中,柯南首次對外定義小紅書電商是「生活方式電商」,它是讓使用者在小紅書買到的,不僅是好產品,也是一種向往的生活。

柯南說,生活方式電商的關鍵,是啟用電商場域裏人的力量,去創造貼近生活的購買場景,滿足使用者個人化需求。

這與我之前調研中得到的一些資訊不謀而合。

因此在本文中,我試著去拆解生活方式電商的底層邏輯、以及怎麽真正做好生活方式電商。

01
一座城市,生活大於消費

有人常說,購買力下降是難以持續增長的「元兇」。但我不以為然。

「購買力」是對一個人消費行為的抽象量化。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斥著對消費者的冒犯。

雷軍在年度演講中,談到該如何造車時,說「 一百份(研究)報告也替代不了和一個真實使用者面對面的溝通 」。一句話擊穿了無數人。

你真的有拿消費者,當真正要服務的人來看待嗎?

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平台和商家利用消費主張來兜售商品。但大多數經營者都忽略了消費的本質。

【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凱瑞史坦森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與運氣競爭】中指出, 「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完成特定生活場景的任務,並獲得人生的進步」。因此,消費只是手段,而生活才是目的。

這也許揭示了小紅書選擇以「生活方式」作為電商切入點的原因。

實際上,無論是賈伯斯還是盛田昭夫,他們都不太喜歡市場調研。在他們看來,問卷和數據可以作為使用者洞察的依據,但絕不是一錘定音的關鍵。因為,它未必能準確清晰地反映使用者消費行為的動機。

當消費主義的旋風刮過,理性消費的階段到來。回歸消費本質的特征尤為明顯。

我們每個在城市裏生存的個體,都是活生生的人。

人之於社群、城市、社會,其價值不僅是一個消費者,更大的意義在於生活。

假如消費者不產生購買行為,就沒有服務價值,那麽,消費者只能被視作價值鏈的終點。

生活卻是無時無刻不存在,它既是起點,也是終點。

比如,七情六欲,皆為生活。

我們的 生活充滿人性 。之所以泡泡瑪特、觀夏、聞獻這些非功能性品牌能夠在消費理性的時代依然異軍突起,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追求情緒表達、忠於自我、享受人生,就會凸顯情緒價值的重要性。

我們常說,買戴森的人真只是為了解決吹發嗎?穿沖鋒衣真的是馬上要去登山嗎?他們會為了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找到與自己審美價值相近的人群圈層。因此,這些產品或品牌,都是具備附加值的消費品類。

記得很早之前,小紅書的創始團隊,就曾把小紅書比作一座城市。在我看來,城市不只提供購物終端。 它的使命在於讓每個個體都能在表達自我與接受他人的過程中,成為生活方式的創造者。

因此,在這樣一個城市裏經營,人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衣食住行,皆為生活。

我們的 生活充滿連續性 。但是,現代商業世界,平台和商家都熱衷於將使用者標簽化、碎片化。常有商家抱怨,消費者都是「渣男」——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不記得。只不過,喜新厭舊從來不是時代特征,而是人性本身。

人是在與社會的互動中不斷成長前進演化的。在易變的消費行為中,忽視了人的連續性,就無法真正意義去了解一個消費者。抓住消費者的內核,就需要把消費者的生活連貫看待。

因此,那些生活在小紅書的人,分享的不是此時此刻,而是每時每刻。這個人可能是美食博主,亦是健身達人,還可能是肖戰王一博的粉絲。 經年累月的筆記,是小紅書對生活連續性的對映。因此,我經常說說小紅書上的品牌,是「養成系」,不是「催熟系」。

又比如,天南海北,皆為生活。

我們的 生活充滿選擇性 。自由是隨心,而不是從眾。然而,平台和商家的行銷話術、洗腦攻略,無時無刻不想「硬控」消費者。海量的行銷投入如同「致幻劑」,可以兌換消費者短期的關註,但無法從根源塑造消費者對品牌、商家的忠誠度。而重復單調的爆款輸出,甚至會造成消費跟風,同質化嚴重。

當大家看多了、習慣了,甚至是覺得應該如此時,小紅書上的一些主理人直播,往往憑借自身的風格、主張,反而冒出來了。

圖:女鞋品牌「SONDER PLAN」小紅書直播間:皮鞋位於聚光燈下,沒花哨背景,也沒催單的話術

02
生活是以體驗為核心的自我實作

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麽需要生活方式電商?不是已經有貨架電商和內容電商了嗎?

但我認為, 電商模式從來不是固定的,有邊界的

站在消費者立場,我們購物時會優先考慮去貨架電商還是內容電商嗎?我們只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購買場景。

因此,我更願意把消費分為 「計劃式消費」和「沖動式消費」。

顧名思義,計劃式消費有明確的購買目標。是消費者先產生需求,再清晰解決方案(品類/產品/服務),最後聚焦解決方案提供商(品牌)的過程。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找貨」。計劃式消費以搜尋為主要行為和底層技術。因此,搜尋最佳化、搜尋廣告是過去商家必須要掌握的核心本領。

互聯網誕生之初,使用者和商品都供應不足,因此快速增長的底層邏輯,是第一批網民的人口紅利。但當電商進入成熟期後,網上供給突然爆棚,搜尋結果就開始變得冗余復雜。伴隨而來的,則是消費者購物效率的下降。

沖動式消費並非是在計劃式消費失靈後出現的。而是個人化推薦技術讓前者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無論社交電商、還是直播帶貨,都是把某一單品直接推播給消費者,解決從眾多搜尋結果中仍須再次篩選的效率問題。其本質都是「貨找人」。

沖動式消費的優勢是,挖掘出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激發了非計劃性消費欲。但對應的問題則在於,達人們「推銷員式」宣傳姿態、逼單式的銷售方式,往往讓消費者感覺到壓迫感。

在計劃式消費和沖動式消費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一些品牌主理人告訴我,未來的消費,還可能是 體驗式消費

他們做了一個微妙的比喻: 如果說計劃式消費是去超市采購,沖動式消費是看電視聽廣播,那麽體驗式消費則是在一座城市感受生活

他們甚至從UI互動上說服了我。「刷」抖音,「逛」小紅書——這個動作已經暗示我們:逛,才是小紅書的核心。

是的。在一座城市裏閑逛、「CityWalk」,不被打擾、動線自由,先生活,後消費。道法自然。

用小紅書COO柯南的話來解釋, 生活方式電商中的「人」,一定是那些真正能夠基於使用者需求去創造、搭配、挑選商品的人。而這些人可以為使用者帶來價格之外的價值和生活方式體驗。

我認真想了想,的確,現代人類,不只滿足於生理、安全需要,其終極目標是自我實作。而 體驗式消費的本質,就是自我實作 。在自我實作的過程中, 尊重、真實、理解 ,成為消費者作為獨立個體的三個新感受。

小紅書電商的大方向是與社群融合。而小紅書社群「雙列feed流」的互動設計,是給予使用者自由度和選擇權,使用者會更加容易認為是被尊重。因此,消費者在小紅書的購物體驗是追求悅己的、有松弛感的,也是在尋找探索樂趣的。

定位於生活方式內容分享,小紅書的內容少了一些過度的表演痕跡,更多的是真實生活的流露、人性化的表達。這些主理人、買手,紮根小紅書,展現專業性、打破套路、真誠待人,成為了吸粉利器。

我看到小紅書上有個商家,是文玩珠寶行業的「一諾本諾」,從抗拒直播到品牌直播間拿下月均300萬,單場100萬GMV的成績,其秘訣是用「買家思維」講產品。「小紅書上的使用者願意包容你最真實的一面。所以從第一場直播開始,我始終用最真誠的態度講解商品,意外的是這樣的方式仍能吸引一群人來聽。」

此外,小紅書上的主理人們會更加理解使用者個人化、多元化的需求。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在經營一類人群、一種體驗或者是一個場景下的生意。 做「十米寬,百米深」的賽道,其價值大於「百米寬,十米深」。

生活本來就是多元的,在生活裏長出來的使用者需求也一定是多元的、個人化的。這也促使這些品牌主理人和買手,要在每一個垂直賽道中,真正的挖掘和滿足人群的深層次需求,做好專業的產品和服務。

按照柯南的說法, 已經看見越來越多的商家在做的是越來越細分需求下面的一門生意,「小需求也能做出好生意」。

03
生活方式電商的終極使命是ALTV

生活方式電商不應該是一個概念,兌現它的最好方式,是需要找到經營小紅書電商的北極星指標。

其實,每一個商業時代,都有一個可以牽引商家的關鍵指標。

例如,衡量一家傳統電商平台的價值,是看交易規模(GMV)。關鍵指標是流量(UV)的變現價值。

而進入到直播電商階段,考量的則是GPM。關鍵指標也相應變成了曝光的變現價值。

我認為, 生活方式電商,需要考量的則是ALTV(總客戶終身價值)。客單價、復購率和推薦率成為了關鍵指標。

為什麽生活方式電商需要強調使用者生命周期?

如前文所述,如果你意識到「生活大於消費」,就會明白, 消費是終點,而生活是從始至終的全過程。呵護並響應每個使用者在小紅書不同階段的需求,就是品牌企業應該拿到的最大經營成果。

能真正做好生活方式電商的人,不是傳統的店主,也不是流量操盤手,而是自己生活的主理人。因此,小紅書電商營運負責人銀時會說,「做好生活方式電商,背後經營的人很重要。」

比如,如何才能在生活方式電商裏,做好 品牌經營的起點

生活方式電商不只是觸達新人群的渠道,更是培養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從無到有,從看到買,從買到擁護的「溫室」。

如果說小紅書是一座城,那麽直播間就是主理人、商家在這座城市(社群)主幹道上的櫥窗。

在直播間裏,品牌主理人不需要卷話術、卷低價、卷裝修。他需要做到的唯一核心,就是盡情的介紹產品賣點,提供生活中的解決方案,煥發使用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家居品牌OKENSHO的創始人看來,家居家具是和「人」高度相關的產品。基於此,對OKENSHO來說,和「人」即使用者的溝通十分重要。

自開播以來,OKENSHO始終堅持日播,並鼓勵主播在直播過程中「忘掉」數據,把產品講明白,和使用者做好連線,做合理的成交。結果來看,OKENSHO在今年618迎來爆發,單場GMV實作百萬的突破。

圖註:OKENSHO品牌直播間

再比如,如何形成 品牌經營的錨點 ?在小紅書做電商,不是為了直播而直播,終極目的是讓核心使用者關註主理人、記住品牌。

所以,小紅書除了直播間,還有帳號和筆記。 號播一體的營運策略,可以更完整的展示主理人的生活痕跡,也可以更立體的展示一個品牌多面性。

小紅書上的一位時尚品牌主理人「周琪CHOWKI」,一條褲子能在她的直播間產生40套搭配方案,滿足不同人群在不同場景下的搭配需求。她說自己的核心技能是「一衣多穿」。平日裏帳號會透過視訊方式呈現一衣多穿的不同風格和life style,每周三場直播間更會結合生活場景,分享自己穿搭理念。

她說,使用者知道自己的審美,自己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相互的碰撞引發的共鳴。隨著在小紅書與消費者連結更深,粉絲會越來越精準,產品也能越來越精準。」

圖註:周琪的小紅書主頁

又比如,如何找到 品牌經營的焦點 。經營生活方式電商的過程,也是品牌主理人伴隨使用者成長,共生共創的過程。每一個品牌主理人,都期待使用者由始至終追隨自己。因此,做大私域已是所有品牌的經營共識。而這與小紅書鼓勵私域群聊的發展,有著共同的方向。

OKENSHO就把群聊當做產品與消費者的「二次激發」。筆記種草後,OKENSHO歡迎消費者在群聊裏對產品進行批判,再進而明確風格、搭配。透過多次觸達,不僅 可以將內容的流量轉變為人群資產、心智資產,還能影響品牌決策。

任意品牌均須經歷從小到大,從慢到快,從弱到強的發展階段。消費環境的變化,必須讓我們每一個品牌主理人都意識到, 「比生命的長度和品質」是當下消費市場的生存共識。而穿越消費者的生命周期就是穿越品牌的生命周期。

今天,面對任何一種電商生態,首先要認清他,理解他。而不是盲從。

做一個品牌,是催熟還是養成?其本質在於是否找準了經營環境的底層邏輯。

今天,我看到,一種 生活方式電商的底層邏輯正在形成:社群是底座,體驗是牽引,使用者生命周期是價值內核。

這也正是電商繁榮、生態演進後,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