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PC之王在AI時代瞄準超大號硬體

2024-10-17科技
金磊 發自 西雅圖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聯想的基因,就是大規模復雜計算系統。」
在短短不到1小時的交流過程中,聯想新興技術集團CEO芮勇博士,單單是「基因」這2個字,就提及了10次之多。
什麽是大規模復雜計算系統?
所謂「大規模」,指的是產品的出貨量超過一億台,擁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
「復雜系統」則意味著硬體和軟體之間需要緊密協同最佳化,以實作卓越的效能和效率。
而就在剛剛落幕的聯想Tech World 2024中,芮勇給出了具象化的領域——車計算。
△聯想新興技術集團CEO,芮勇
那麽聯想的基因為何要聚焦於此,又為何要劍指車計算?
身份從聯想CTO轉變為聯想新興技術集團CEO不到三個月的芮勇,對這一切的一切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聯想基因的來源
2016年10月,芮勇加入聯想,擔任技術長(CTO),這標誌著聯想全面向AI轉型的重要時刻。
當時,聯想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階段,迫切需要一位既精通軟體又具備AI專業知識的領導者來引導公司未來的技術方向,芮勇承擔了這一重任。
加入聯想後不久,芮勇於2017年1月推動成立了聯想歷史上的第一個人工智慧實驗室。
當時的聯想研究院約80%的精力集中於硬體開發,而目標是徹底改變這一局面,使研究院80%的工作重心轉向軟體和AI,只有20%用於硬體開發。
經過數年的努力,這一目標逐步實作,研究院的人才結構和技術布局顯著向AI領域傾斜。
如今,AI技術已深入融入聯想的幾乎所有產品,包括生成式AI、伺服器以及解決方案和服務組(SSG)。
今年是聯想成立40周年,芮勇對過去40年的發展進行了深入反思。
他一直在思考,聯想在哪些計畫和產品上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並總結了它們的共性。
他認為,聯想的核心基因在於「大規模復雜計算系統」。
所謂大規模,指的是產品的出貨量超過一億台,擁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而復雜系統則意味著硬體和軟體之間需要緊密協同最佳化,以實作卓越的效能和效率。
在這方面,聯想展現了顯著的優勢。
例如,今天聯想的個人電腦(PC)銷量位居全球第一,手機在拉丁美洲市場排名第二,在北美市場排名第三,平板電腦位列全球前三,數據中心業務進入全球前五,而高效能計算則位居全球第一。
這些產品的成功也正體現了聯想在大規模復雜計算系統方面所具備的實力,因此芮勇堅信,這就應該是聯想的基因了。
Why車計算?
在過去八年間,芮勇每年都會組織研究院的同事們召開兩次戰略會議,分別在春季和秋季,稱之為「春華」和「秋實」。
春華會議側重於戰略規劃和創新探索,而秋實會議則是在豐收時節總結成果並制定未來計劃。
透過這些會議,研究院不斷探索下一個大規模復雜計算的套用場景。
幾年前,研究院曾討論物聯網(IoT),但發現物聯網的多樣性和碎片化使得每個子領域的規模都不夠大,難以形成真正的大規模復雜系統。
直到最近兩三年,汽車行業的「新四化」趨勢逐漸顯現,即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和共享化,使得汽車行業成為下一個大規模復雜計算系統的潛在套用場景。
汽車中的100多個電子控制單元(ECU)逐漸集中為四五個域控制器,這一變化促使聯想開始關註汽車行業中與公司基因契合的部份。
芮勇指出,自動駕駛的運動域控制器和智慧座艙(車內資訊娛樂系統)是最符合聯想核心優勢的領域。
這些領域中的AI計算需求巨大,包含異構計算和軟硬體聯合最佳化,這正是聯想擅長的方向。
兩年前,聯想在研究院內部成立了一個專註於汽車智慧化計算的實驗室,並提出了「AI定義的車計算」這一概念。
今年5月,端到端的自動駕駛演算法取得了突破,傳統的基於規則的演算法被神經網路演算法所取代,從而顯著提升了自動駕駛的適應力,使其更加接近人類駕駛員透過視覺資訊做出決策的方式。
這一演算法的變革對底層算力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聯想打造了最強大的AI算力平台「AD1」,算力達到了業界罕見的2000TOPS。
除了自動駕駛,車內的智慧座艙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特別是在娛樂系統方面。
過去,車內的AI任務往往是割裂的,而現在,這些資訊可以透過大型Transformer模型統一處理,實作無縫的使用者體驗。
例如,座艙中的娛樂系統可以根據駕駛員的習慣自動推薦音樂和視訊內容,還能夠透過語音互動來操作所有娛樂功能,使得乘客可以在行駛過程中獲得更為沈浸式的體驗。
再例如當駕駛員感到疲倦時,系統不僅會提醒休息,還能夠自動導航到最近的休息區。這種融合式的AI使得車內體驗更加流暢和智慧化。
此外,聯想在與汽車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明確表示不會涉及車企的數據,而是專註於提供計算平台和算力支持。
芮勇強調,聯想主要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計算解決方案,幫助車企實作智慧化升級,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則完全由車企掌控。
這種合作方式確保了車企的數據私密和控制權,同時也使得聯想能夠專註於發揮自身在計算領域的優勢。
同時,聯想明確表示不會造車,而是致力於成為一個技術提供者,與所有汽車企業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智慧化轉型。
不造車的聯想,憑什麽?
如果回顧聯想CEO楊元慶在過去幾年的演講,不難發現聯想的戰略和發展方向早已逐漸顯現。楊元慶一再強調,聯想的業務目標是從傳統的電腦擴充套件到更廣泛的計算力。
楊元慶對科技趨勢的思考具有完整的框架:從物理世界到虛實結合,從計算裝置到計算力,從資訊化到數位化、智慧化,從創造經濟價值到實作社會價值。
在這一戰略的推動下,聯想也早在2022年之際推出了具體的產品——聯想與奇瑞合作,聯合開發了一款智慧座艙系統。
該系統整合了多項前沿技術,包括一機多屏、智慧座艙域控制器、透明A柱、駕駛員健康監測系統以及多裝置無線充電等。
除了座艙和顯示器,聯想還提供不同規格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從中等算力到大算力統統覆蓋。
兩年前預計的是到2025年算力可以達到2000TOPS,而現如今回頭看,聯想已經是實作了提前完成任務。
除了單個的產品,他們還提供一整套車計算解決方案,主要瞄準車路協同,比如雲端計算產品、雲端儲存產品、路側MEC產品、V2X產品等等。
所以完整看下來,聯想在智慧車方向上的布局,確實透過計算力,縱向、橫向都覆蓋到了。
但除此之外,聯想從資歷和「朋友圈」角度來看,也是具備一定實力。
正如我們剛才提到的,聯想過去40年本身在網路安全、芯片安全、超算、膝上型電腦領域的積累,其技術實力定然是不容小覷。
而像在今年Tech World中,眾多科技巨佬紛紛前來月台,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聯想在整個產業鏈中「人脈」之廣泛。
談變化和未來
芮勇認為,聯想未來的發展路徑可以分為兩個部份。
首先是研究院的探索性創新,研究院更像是一個科學院,專註於基礎研究和技術突破。
而新興技術集團則更類似於工程院,致力於已有技術的產品化和商業化。
芮勇從研究院轉向新興業務集團,專註於汽車智慧化的現代化發展,這一舉措被視為聯想在這一領域「大幹一場」的訊號。
對於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芮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汽車行業的智慧化轉型才剛剛起步,這對於聯想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我們具備從中國起步並擴充套件至全球的能力和經驗,將繼續透過軟硬結合的優勢,與更多的合作夥伴共同構建智慧化生態,推動整個汽車行業的現代化行程。
除了汽車智慧化領域,芮勇也在思考其他可能的大規模復雜計算場景。例如,端到端的自動駕駛演算法讓他看到了AI與機器人結合的潛力。
自動駕駛演算法是目前最簡單的具身智慧套用,因為其目標函式和輸出相對簡單。而在限定場景中,機器人將是下一個套用目標,最終會走向非限定場景的全面套用。
總之,聯想正在努力探索並定義下一個大規模復雜計算的套用場景,而汽車智慧化和車計算正是公司選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