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楠
編輯|張子怡
公元2700年,地球巨型的垃圾處理場上,機器人WALL-E每天都在做著收集、壓縮、處理垃圾的重復工作。枯燥的日常裏,它著迷於廢舊電視機裏的人類影響畫面,誕生了意識。
如今的上海街頭,,現實版WALL-E正走出【機器人總動員】,邁向真實的三次元世界。
硬氪近期接觸的「Scrap Metal Robotic」,是一家消費級機器人公司。自2023年成立以來,已經完成兩代原型機的研發以及公共路測。創始人李林天為連續創業者,曾獲得Porsche、KIP、NIO Capital、INNO Angel Fund等機構的聯合投資。
目前適用於家用場景的機器人與AI產品種類繁多,包括掃地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移動監控機器人等功能類產品在生活中十分常見。而陪伴型、娛樂類等情感機器人產品稀少,市場滲透率低,無法產生長久的情感羈絆、以實作到產品人格化認同的目的。
看到這一機會,「Scrap Metal Robotic」將產品路線定位為「機器人+AI+IP」。第一款機器人基於WALL-E(以下簡稱WALL-E)的形象本體,提出國內第一個機器人意識仿生系統。
WALL-E
研發團隊從生物性角度出發,模擬人類的思考模式,搭建了模擬大腦工作方式的意識仿生框架Soul System。前期透過觀察與聆聽收集生活場景下的習慣性與規律性數據,依據數據來對情緒、性格、表達方面的規則引擎進行權重自動配比,進而完成深度學習自動化。目前WALL-E已透過生活場景下的圖靈測試。
實際套用中,服務場景對機器人的理解和邏輯推理、處理多種任務的泛化能力要求很高。機器人工具化的本質是追求絕對正確,李林天認為,「消費機器人在意識層面上應該更貼近人,而非實作絕對地正確。關鍵點在於,它應該讓人感受不到這是一台機器。」
李林天向硬氪介紹,WALL-E具備情緒捕獲、理解和反饋能力,可以更擬人化地跟人交流。技術層面上,WALL-E由大腦、視覺、聽覺、動作和移動導航五大系統構成,能夠透過自然語言辨識、人臉面部和聲紋特征等辨識不同使用者,並給出相應的反饋。
李林天正在測試WALL-E中
例如,當WALL-E悶在屋子裏太久比較無聊,就會主動找到主人表達想要出去玩的想法;在感知到主人情緒處於低落、傷心等狀態下時,WALL-E會根據以往對主人的了解,或默默陪伴、或註意力的轉移,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幫助主人調節情緒。
在商業化方面,「Scrap Metal Robotic」首款機器人采用WALL-E客製IP的方式。一方面,基於原生世界觀設定,WALL-E懂得的人類語言少、多以情緒和肢體動作,可彌補初生代引擎程式碼的不完整性。另一方面,WALL-E在全球擁有超過3億粉絲群體,將其形象以機械感的方式呈現,既非傳統意義上的生物性,也減弱了人對於機器人的工具性期望閾值,更能引起情感共鳴。
李林天表示,透過這種IP合作的方式,借助原有IP流量,有助於加速拓寬產品的消費渠道,消費級機器人內容生態更為豐富,從而令機器人更快走進人們的家庭。
銷售計劃方面,「Scrap Metal Robotic」會在與迪士尼的IP授權協定簽署完成後進行限量眾籌預售,初代售價約為2000美金一台;隨著後續產品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產品定價可能有持續調整。接下來「Scrap Metal Robotic」會繼續選擇2-3個IP形象,以不同的形象來適配更多的場景與使用者,未來也將開放IP客製服務。
團隊方面,「Scrap Metal Robotic」的核心成員擁有10年以上機器人、芯片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套用經驗。目前首輪融資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