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消失7萬家!中國男人曾經的朝聖地,被現實擊垮

2024-07-11科技

最近,一個新概念在網路上迅速走紅,叫做「電腦盲」。

一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註,許多線上商店開始提供收費服務,比如Steam代安裝。

服務的價格各有不同,對於3塊6版本,商家提供連結,由消費者自行下載安裝;而19塊8的版本則提供全方位指導,直接一步到位,包括帳號註冊等事宜,使消費者能夠立即開始遊玩。

許多想玩遊戲的年輕人不會在電腦上下載套用,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註。你或許認為店家和買家的行為已經達到了極端,但實際上,有很多年輕人並不擅長使用電腦。

一位網友在Reddit上發帖調侃,公司裏的一群二十歲左右的員工,其中七分之八甚至無法開啟瀏覽器。

到2024年,越來越多的人不熟悉電腦,尤其是桌上型電腦的使用,而曾經作為電腦行業聚集地的電腦城則過得十分艱難。

近年來,已有7萬家店鋪關閉,許多知名連鎖店在一夜之間消失。如今存活下來的店面要麽被年輕人視為老套,要麽已經轉型為餐飲和商業中心,人氣稀少。

電腦城曾經風頭無兩,不僅成為許多人周末購物的首選之地,甚至連劉強東和何小鵬這樣的大佬也曾在電腦城開始他們的創業之旅,積累了最初的成功經驗。

曾經孕育了無數巨頭的IT天堂,為何如今淪為了賽博回憶?

讓劉強東感慨的「巨人們」

衰落僅需一年

幾十年前,電腦對人們的影響絲毫不亞於當今的AI大模型,而電腦城的興盛更是類似於如今算力玩家中輝達的的地位。

更直觀地說,電腦城最輝煌的時刻,其人氣堪比當下最熱門的景區。

曾有一商家幸福地抱怨稱,"在2000年前後,生意繁忙得忙不過來,我常常是右手拿著筷子吃著飯,左手拿著螺絲刀在組裝電腦。"

如果你了解當時的環境,就會明白電腦城賺取這筆錢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商家們對資訊差掌握得十分嫻熟。

在電腦剛剛興起的時候,了解內行人士較少,價格也不透明。另外,國內電腦行業的發展比國外晚了十幾年,沒有其他購買途徑,人們只能選擇附近的渠道。這樣一來,資訊差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創造了一個可以利用價格差獲利的機會。

小鵬汽車的CEO何小鵬曾透露,他的第一筆財富是在電腦城積累的,組裝一台電腦最多能賺三四千元。

劉強東早期對中關村的電腦城情有獨鐘,他在1998年初次涉足時,為眼前的景象所打動,並感嘆道:我們正面對著像匯天華光這樣的光儲儲存行業的「巨人們」。

那時,無論是劉強東們還是普通的商家,都賺得非常可觀。一個僅一平方米的小櫃台,月租就要五六千元,此外還得支付幾萬元的「喝茶費」,盡管如此,依然是一鋪難求。

電腦城不僅是商家的搖錢樹,還是所在城市爭相搶奪的標誌。

海龍電子城一開業,便創下日客流量超過5萬人次的紀錄,此後一直保持著高峰,年銷售額最高達到20億元。

電腦城的影響力如此巨大,單憑賺取資訊差的利潤是不夠的,還需要與電腦城過去的兩個著名標簽有所關聯。

第一個標簽是「攢機聖地」。

對於使用者而言,直接購買品牌機相對昂貴,自己組裝電腦更為劃算。所謂的攢機,即使用者自行挑選CPU、主機板、記憶體等配件,將其組裝成一台電腦。

例如,廣州太平洋電腦城的二樓被稱為「裝機聖地」,據說這裏涵蓋了全亞洲所有的IT硬體,即便組裝一台電腦需要花費數千元,人們也樂於下單。

第二個標簽是「IT潮流的朝聖地」。

當時,電腦城不僅是滿足大眾裝機需求的地方,還是各種前沿電子科技的首站。各種身價高昂的CPU和顯卡被隨意堆放在地上,吸引了大批電子愛好者。

有人甚至將太平洋電腦城的一個代理電話形容為能夠決定整個華南IT硬體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

於是,北方有中關村,南方有石牌村,南京還有華海3C、石家莊華強電子世界和惠州黃塘電腦城等等,一夜之間崛起的眾多電腦城帶來了滾滾財源,無可置疑。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在塑造社會影響力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甚至微軟副總裁來到海龍電子城時,也不禁驚嘆道:「這裏堪稱全球最繁忙的零售店。」

然而,沒人能預料到,這家看似龐大穩健的企業,竟然也會有走向衰落的一天。

2018年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北京中關村鼎好電子商城宣布停止與商戶續簽合約。不久之後,許多地方的電腦城也相繼宣布轉型,廣州的電腦城已變身為體檢中心,一樓則開設了一家中茶餐廳;中關村也徹底轉變為一條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街道。

曾經繁榮的IT天堂,為何說涼就涼了呢?

作為IT領域的航母,竟然敗給了昔日的兩張王牌。

寒冬的突襲,其實早已埋下了伏筆。

早在2009年,當時電子城人潮湧動,但有人卻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不尋常的跡象。

一位來自廣東的商人回憶,某天一些顧客走進了他的門店,拿出手機給他看一個平台上顯示的價格,他認為這是不合理的,並堅持認為網上購物可能會遇到假貨的問題。

他未曾意識到,這個令他瞧不起的小平台,幾年後幾乎顛覆了電腦城的格局。

令人感慨的是,電腦城曾經輝煌一時的支柱,如今卻成了制約其發展的桎梏。

首先,資訊差已經被電商徹底打破。

許多高中生的首台電腦曾經在電腦城裏購買,因為那時沒有其他途徑可以購得新款裝置,而電腦城裏則擁有許多高精尖的零部件。

並且,過去行業內行花費300元就能組裝一台電腦,但外行人往往對這一價值缺乏了解,只能任人宰割。

然而,隨著以京東和天貓為代表的電商平台的興起,資訊不對稱首先被打破了。

許多人才意識到,透過電商平台購買電腦並非一定要去電子城,而且這些平台提供的售後服務完全可以媲美實體門店。

隨著平台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大IT廠商巨頭紛紛調整策略,一些最先進的配件僅獨家供應給電商平台。

電腦城曾經擁有的獨家產品優勢已經徹底消失,因此顧客也流向了競爭對手。

其次,裝機熱潮已被高昂的價格徹底消減。

除了新貨短缺之外,許多人不願意去電子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價格太高!

隨著零部件成本的不斷降低和個人電腦組裝水平的普及提升,個人電腦組裝變得不再有門檻。相比之下,許多人更願意在網上購買零部件自行組裝,而不是支付所謂的專家費用。裝機曾經的價格優勢已經消失殆盡。

電商平台的持續推動使得所有配件的價格越來越透明,人們甚至可以直接看到成本價。在意識到自己曾經受騙後,自然不會再光顧電腦城。

然而,與此同時,由於電腦城租金、人工等成本的上升,價格也在不斷上漲。

一位老板抱怨說,十年前組裝一台機器至少可以賺取30%的利潤,而現在能夠獲得5%的利潤就很不錯了。

利潤率的下降迫使老板們提高產品價格,進而進一步壓低銷售量,最終形成惡性迴圈。

在現實情況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自2010年起,國內實體店的組裝交易量大約每年以10%的速度減少。更直觀的變化是,許多電腦城被迫轉變經營重點,不再主要銷售電腦,而是擴充套件至相機、手機、智慧型手錶等更多型別的電子產品。

與其稱為電腦城,不如說是數位產品的大型超市。

在AI的大亂鬥中,

導致電腦城滅亡的並非其同行

有人認為,是時代拋棄了電腦城,就像曾經的手機行業拋棄了諾基亞。

電腦城的衰落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即使是年輕人也越來越少見他們使用台式電腦了。

無論是在家、在辦公室還是外出,一部手機就能解決99%的問題,若還有未解決的,可轉而使用膝上型電腦,總之是以便攜性為優先考慮的因素。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以及各種大型語言模型和GPT的湧現,許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已經得到了解決。

從近年來各類熱門手遊的研發熱潮來看,桌上型電腦曾經被認為具有高計算能力和大量記憶體的優勢,現在已經逐漸被手機所取代。

電腦城似乎確實面臨著各種新興競爭對手的多重挑戰。然而,電商或AI風口並不足以構成致命威脅,真正的殺手其實是來自內部的競爭。

曾有人對劉強東表示祝賀,因為他成功地摧毀了電腦城,劉強東對此憤怒地回應道:

"事實上,並非京東們奪取了你們的性命,而是你們自己!反躬自省,你們進行了多少欺騙性的交易?售賣了多少假冒偽劣商品?欺淩了哪些消費者?這是因果報應!"

現在提到電腦城,許多人想到的不再是遺憾,而是憤怒,這與劉強東的感受相似。

由於知假售假才是真正的罪惡,近年來關於電腦城欺詐宰客的報道層出不窮。

有人花費高價購買了一台相機,半年後卻發現竟是二手水貨;一些膽大的商戶在發現顧客是非本地人後,會進行強買強賣,甚至發生辱罵和毆打顧客的惡性事件。

搜尋「電腦城」時,彈出的多為負面資訊,如「電腦城真的是陷阱重重嗎?」「為什麽大家都避之不及電腦城?」

電腦城甚至一度被稱為「廣州宰客最嚴重的地方」,這已經讓價值錨完全失控。

類似的訊息越來越多,甚至市場監管部門也開始采取行動,出台政策打擊商業欺詐。刀哥認為,雖然外部監管很有必要,但要想自救,電腦城內部仍需進行徹底改革。

首先,必須將經營門檻恢復到正常水平。

清理那些渾水摸魚的小作坊賣家是關鍵所在。如今,電腦城裏個人商鋪已經很少見了,大部份都是各品牌的直營店或大型授權店,它們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和賠付保障。

有一些電腦城已經開始嚴格執行管理規定。商家收貨和發貨都需要登記,一經發現有收贓或售贓行為,將面臨重罰。同時,一旦接到舉報涉及強買強賣或貨不對板的情況,將直接對店鋪采取封停措施。

其次,要勇敢地進行自我改造,不能再坐以待斃。

例如,天河電腦城在裝修方面進行全面革新,風格煥然一新,更加現代化、年輕化。畢竟,過去那種密集的攤位布局早已不符合時代需求。

太平洋數位廣場正在進行重拆重建,將打造一種融合IT數位、科技體驗和餐飲休閑的新型商業模式;海龍電子城則華麗蛻變為「智慧硬體創新中心」,兩者都在努力走出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這些自救舉措是否能夠改變公眾的固有印象還有待觀察,但無疑是一個積極的開端。

即使電腦城最終消失,如果商家們希望生存下去,他們必須牢記:

在這個連蘋果都在低調求變的時代,墨守成規只會帶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