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魏任斌:占領爭奪國際高端人才制高點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2024-10-20科技

2024年10月19日,知名學者魏任斌教授在全球人才與發展論壇上發言時指出,我們要占領爭奪國際高端人才制高點,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全球範圍內,各主要國家為了在關鍵和新興領域保持競爭力,紛紛出台政策以吸引和培育人才。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和南韓等國家均釋出了國家戰略,強調量子科技、人工智慧、半導體技術和生物健康等領域的人才培養。例如,美國在2023年釋出的【國家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計劃】中提出了十個優先事項,包括評估人工智慧勞動力、支持高等教育人員、強化培訓等。此外,日本文部科學省宣布為從事人工智慧技術開發的頂尖青年人才發放補助資金,以防止人才外流。

留學生是國際人才的重要來源。許多國家透過提供獎學金、最佳化簽證政策等方式吸引留學生,特別是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澳洲政府延長了留學生工作簽證的資格清單,以吸引相關專業的留學生留澳工作。加拿大政府將留學生畢業後的工作授權延長至18個月,以吸引更多留學生留在加拿大工作。美國新增了8個STEM專業,進一步擴大了吸引留學生的範圍。

面對人口老齡化和技能勞動力短缺的挑戰,已開發國家積極吸引和培養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加拿大政府投入2.5億美元實施技能提升計劃,幫助工人轉型到高增長行業的新崗位。南韓法務部實施了「3.5萬名熟練技能人才創新性擴大方案」,增加熟練技能人才簽證名額,以吸引外籍技能人才。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釋出報告,解讀未來行業發展和職業技能需求,確定「優先技能」並提供培訓建議。

為了加強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一些國家透過建立人才聯盟或科教聯盟來吸引和利用全球人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印度簽署合作,簡化科研資助流程,擴大資助領域。澳洲和印度簽署了相互承認學歷的框架機制,支持學生、研究人員、學者和機構之間的流動和合作。新加坡—中國青年實習交流計劃正式啟動,雙方將每年各派最多500名學生到對方國家進行最長為期六個月的實習。

當前西方等已開發國家與中國進行人才爭奪呈現新的突出動向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人才流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化和數位化趨勢。一方面,由於文化、地理和政治因素,人才流動趨向於區域化,例如歐盟透過「歐盟研發框架計劃」和「歐盟勞動力流動計劃」等措施,促進內部人員自由流動。另一方面,數位技術的發展,尤其是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打破了物理空間限制,推動了人才的遠端工作和線上合作,加速了知識的線上流動。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線上人才流動呈現爆發式增長。國際學術會議的線上參與人數顯著增加,教育資源、學術資源和智力資源在更大範圍內實作共享。例如,世界經濟論壇推測,到2025年,新興職業從業者占比將顯著增長,同時將有大量新工作崗位誕生。此外,遠端辦公和靈活工作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預計到2024年,全球遠端工作者將達到6億人左右。

當前,世界各國對高端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家透過改革移民政策和簽證政策,試圖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例如,美國政府提出為我所用的人才政策,支持擴大高技能簽證的數量,並為在美攻讀STEM類理工博士學位的外國畢業生提供綠卡。英國則推出了「全球人才簽證」,吸引科學、工程、醫學等領域的人才。

日本也在改變其嚴控人口流入的政策,逐漸放松外國人居留資格,實施「高級人才」優待制度,吸引專業技術人才和投資創業人才。新加坡政府為確保企業引進高品質人才,調整了準證和工作準證申請者的薪資要求,同時也在疫情期間放寬了對部份行業員工的工作限制,以解決人手缺口問題。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面臨著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中國透過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逐步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主要人才回流國。中國的人才政策強調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同時,中國也在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人才交流合作,如新加坡—中國青年實習交流計劃,以增強雙方人才交流與合作。

中國在全球人才規模方面具有顯著的有利競爭。根據全球化智庫釋出的【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發展報告(2022)】,中國的人才規模指數在全球38個主要國家中位居第一,這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教育體系的快速發展。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受過高等教育的適齡勞動力人口數大幅增加,為國家的人才儲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人才環境方面,中國同樣展現出明顯的優勢。【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發展報告(2022)】顯示,中國在人才環境指標方面僅次於美國,名列全球第二。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中國在打造人才工作平台、最佳化人才生活環境方面的長足進步。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才發展環境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

此外,中國在人才投入方面也顯示出後發優勢。雖然與丹麥、瑞典等國家在教育、研發、醫療投入的絕對量上存在差距,但中國在人才投入總額上已經顯示出追趕的勢頭。中國政府在科研經費投入上的持續增加,為人才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盡管中國在人才規模和環境方面具有優勢,但在人才品質和效能方面仍面臨挑戰。【全球人才流動趨勢與發展報告(2022)】指出,中國在人才品質方面的指數相對較低,這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就業人數有關。人才品質指標主要考察人均情況,包括每萬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和每萬就業人員中科學研究人員數。盡管中國在這些方面的絕對數量不斷增長,但人均數據仍然較低。

在人才效能方面,中國在全球排名中位於第26位,這表明中國在人才使用和產出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人才效能涉及到勞動生產率、勞動力人均有效專利數等多個方面,這些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在人才使用效率和創新能力上的表現。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阻礙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藩籬,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產出效率。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需要繼續加大人才對外開放力度,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同時加強自主培養,提高人才培養品質。此外,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力。

當前,中國正逐步從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主要人才回流國,這得益於中國政府實施的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中國在人才規模方面具有顯著的有利競爭,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受過高等教育的適齡勞動力人口數大幅增加。同時,中國在人才環境方面也展現出明顯的優勢,政府對人才發展環境的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然而,中國在人才品質方面的指數相對較低,這與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就業人數有關。人才品質指標主要考察人均情況,包括每萬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和每萬就業人員中科學研究人員數。盡管中國在這些方面的絕對數量不斷增長,但人均數據仍然較低。

為了提升人才品質和效能,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阻礙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藩籬,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產出效率。同時,中國也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人才交流合作,如新加坡—中國青年實習交流計劃,以增強雙方人才交流與合作。透過這些措施,中國有望在國際人才流動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為國家的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