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王曉冬:構築「人工智慧+」新增長極

2024-05-13科技
當前,以「人工智慧+」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位產業集群,正在各地火熱推進。這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搶抓產業發展新賽道、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對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人工智慧套用落地,涉及技術創新、套用創新、生態創新和治理創新等諸多方面,需要形成政策組合拳,充分釋放「人工智慧+」在千行百業中的創新價值。
在發展模式上構建研用互促、供需叠代的創新機制。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正在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Sora、Gemini、文心一言等各種大模型的智慧問答、文生圖片、文生視訊以及物理世界模擬等功能日益成熟,遙遙領先於現實套用需求,亟待加強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套用。縱觀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一直呈現技術突破熱潮之後由於套用落地滯後而快速歸於沈寂的波浪式發展態勢。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是要更好地銜接技術創新、套用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各個環節,形成供需叠代的良性迴圈。透過「人工智慧+」以研創用,加強前沿創新領域研發力度,充分發揮顛覆性技術的階躍效應,加快培育新模式新業態,拉動傳統產業在數智轉型上形成質的飛躍。透過「人工智慧+」以用促研,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套用場景優勢,加速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落地,更好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發展方向上形成通專結合、互為支撐的創新局面。眼下,人工智慧創新形成了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兩條賽道。其中,通用大模型具有突破力度大、帶動作用強、套用範圍廣的顯著優勢,同時也有技術門檻高、訓練成本高、套用落地慢的不足。而垂直大模型聚焦具體的行業套用場景,具有精準度高、專業性強、訓練成本低、套用落地快的比較優勢。推動「人工智慧+」行動,要充分發揮兩種技術路線的比較優勢,形成通專結合的技術創新組合,引導創新資源在兩條賽道上均衡布局。聚焦技術創新前沿,努力推進通用人工智慧的創新突破,避免被傳統套用場景和商業利益束縛創新空間。還要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結合具體行業領域的套用需求,加快垂直大模型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的套用落地,形成「沿途下蛋」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形成通用大模型支撐垂直大模型發展、垂直大模型促進通用大模型落地的「1+N」創新局面,提高「人工智慧+」行動的綜合效益。
在發展動力上營造龍頭帶動、共創共贏的創新生態。人工智慧創新是技術密集、人才密集、資本密集、數據密集的創新活動,對算力、演算法、數據的門檻要求都很高。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演進、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推動人工智慧創新要素向創新龍頭和獨角獸企業適度集聚,集中優勢資源,著力實作智算芯片創新突破,加快國產人工智慧通用框架、並列加速、AI編譯器等基礎軟體自主研發,提高創新銳度。也應註重創新生態培育,探索人工智慧開源創新模式,推動人工智慧算力資源的排程配置,促進高品質語料庫和數據集的共建共享,加快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的融合創新,形成產業上下共創共享的創新生態體系,全方位提高中國「人工智慧+」的創新整合度,在全球人工智慧競爭中走在前列。
在發展環境上最佳化包容審慎、協同共治的治理體系。在賦能千行百業數智轉型的同時,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和廣泛套用也帶來了道德倫理、演算法正義、個人私密、智慧財產權等一系列新的治理挑戰,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議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構建兼顧道德倫理、創新趨勢等方面的人工智慧治理體系,加快人工智慧相關立法研究,清晰劃定人工智慧創新發展的底線,科學處理好人與機器、技術與道德、創新與保護、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創新人工智慧治理工具和手段,形成以「AI治理AI」的新手段。加強人工智慧治理的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共識和創新合作。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資訊中心公共技術部正高級工程師 王曉冬)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