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河內和台北都有相關報道。SpaceX對台灣供應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這並不是隨口一提,已經嚴重幹擾了許多台灣供應商的生產安排和供應鏈結構。
SpaceX 在台灣地區至少有 12 家直接供應商,這些供應商還與當地的其他數十家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因此,SpaceX 的要求不僅僅影響到這 12 家,而是整個台灣的供應鏈。
一家為 SpaceX 的 Starlink 衛星互聯網產品提供零部件的分包商透露了他們的境況。由於 SpaceX 要求制造商在台灣以外進行生產,他們無奈之下只能將生產轉移到越南。此外,其他與 SpaceX 合作的訊息來源也表示,他們收到了類似要求,要將生產遷移到海外。
還有一個衛星部件生產商 Chin-Poon Industrial,他們也分享了自己的情況。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SpaceX要求他們將生產線從台灣遷移到泰國,否則將不再有新訂單。這讓許多台灣供應商感到困惑,但無奈之下只能接受這個決定。
實際上,SpaceX 的這個要求並非毫無原因。早在 2023 年,馬斯克就曾表示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言論激怒了台灣當局,但也表明了他對台灣問題的立場。這次讓台灣供應商撤離,很可能是他在權衡地緣政治風險後做出的選擇。
台灣的供應商們對此有什麽反應呢?他們各自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供應商選擇將生產轉移到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便繼續與 SpaceX 合作。而另一些則選擇觀望,打算先觀察情況再做決定。台灣地區當局對此回應稱短期的政治因素不應影響國際衛星公司與台灣制造商之間的供應鏈關系。然而,這番回應並沒有什麽實際效果,SpaceX 依然維持了原本的決定。
這件事情不僅僅與供應鏈有關,還涉及到地緣政治、國際關系等多個方面的考量。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SpaceX 的這一要求對台灣供應鏈的沖擊相當嚴重。台灣是全球電子產品制造的重要基地,其供應鏈體系十分完善。而 SpaceX 在太空探索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對其供應鏈提出了高標準。這一次要求台灣的供貨商撤離,無疑給當地的供應鏈帶來了巨大挑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對台灣的供應商來說或許是一個機遇。盡管遷移意味著需要重新建立生產線和供應鏈體系,但這也帶來了積極的一面。他們可以藉此機會拓展海外市場,同時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在當前國際形勢下,許多企業都在進行供應鏈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布局。
各方應保持冷靜與理性,不要將此事政治化或情緒化。商業合作是基於互利共贏的,任何一方的過度反應都不利於合作。
SpaceX 要求台灣供應商撤離的事件具有深遠的影響,涉及到供應鏈、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等多個方面。這對台灣的供應商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同時也為各方提供了反思和考量的機會。大家需要以開放、包容與合作的態度來應對此事。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透過加強合作,實作互利共贏,才能有效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
無論未來如何發展,必須要秉持和平、穩定與合作的原則,這樣國際關系才能夠健康地進步,我們才能迎來美好的未來。